唱歌音準總是偏差?解決方法來啦!就這三個原因你也一樣!

唱歌音準總是偏差?解決方法來啦!

唱歌音準總是偏差?解決方法來啦!就這三個原因你也一樣!

音準偏差的原因

1.歌唱者聲樂訓練較少

一方面,有些學生由於嗓音條件一般或者較差,只是為了高考才不得不臨時抱佛腳學一首歌以應付考試,由於練習時間很短,所以無論音準還是節奏都會出現偏差;另一方面,有些學生與音樂幾乎沒有接觸,毫無聲樂基礎,不識譜,對聲音的音高、音程沒有概念,一般不開口唱歌,唱歌時不是唱高了就是唱低了,甚至一句一個調,尤其是跟著琴唱時,簡直就是南腔北調,或者是根本找不到音高。

2.歌唱者的歌唱方法欠佳

有些歌唱者有一定的歌唱經歷,但是沒有學過任何歌唱方法,屬於自然聲歌唱,不會運用混聲,真假聲界限明顯,音域較窄,特別是唱到高音區的時候不得不低八度唱,或者硬喊著“拔上去”,這都會造成音不準的現象。眾所周知,自然歌唱的聲音在中低音區時真聲成分會比較多,在高音區時假聲的成分要多一些,從低音到高音會有一個分界線,我們也稱之為“換聲區”。如果沒有經過混聲訓練,從低音開始就用很重的真聲來唱,到了真聲的極限位置,也就是換聲區的位置,還在用真聲向上喊,這時候,除非歌唱者的嗓音條件特別好,否則大部分的歌唱者會出現破音及音不準的現象。

唱歌音準總是偏差?解決方法來啦!就這三個原因你也一樣!

3.歌唱者運用氣息的方法不當

有些歌唱者學習過聲樂發聲法,對歌唱聲音有一定的概念,知道呼吸在歌唱中佔有的重要地位,同時也付出了很多精力去練習氣息,但是歌唱的方法不科學,氣息運用的方法存在著比較大的缺陷。

具體到歌唱中,由這個問題引起的跑調有以下幾種:一種狀態是喉嚨沒有打開,沒有形成聲音的通道,吸不進氣,但是腰部還在向外擴張支持聲音,氣息與聲音分離,在做“無用功”;一種狀態是小腹收縮的力度過大,橫膈膜下降的力量過小或者沒有,整個氣息上浮,就會產生“冒調”的情況,反之,如果橫膈膜下降的力度過大,而無小腹收縮的力度支持,就會產生“迸氣”現象,導致身體僵硬、聲音僵直發暗,聽起來音高偏低,即所謂的“涼調”現象。除了氣息運用不當之外,還有一種狀況也會引起音準出現偏差,即“三點一線”沒有保持住平衡,只強調聲音安放的高位置,只找聲音的“亮點”,一味地向上提著唱,沒有其他的向下的力量與之對抗,這樣就會出現音偏高的現象。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或使用手機百渡一下“說話式唱法”進行系統的學習

要學習科學的發聲方法

科學的發聲方法是由呼吸、共鳴、咬字、吐字幾大要素組成的。要建立起科學的發聲狀態,首先要學會用混聲歌唱。

唱歌音準總是偏差?解決方法來啦!就這三個原因你也一樣!

所謂混聲歌唱,是指真假聲互相融合的狀態,即“真中有假,假中有真”。首先,歌唱者要學會通過口鼻同時吸氣,打開喉嚨,並在歌唱中始終保持喉嚨打開的狀態,使之建立起一個歌唱的“通道”,從而把所有的聲音都放在通道內,保持像流水般通暢的狀態。管道的上下兩端連接到眉心和橫膈膜處,字要適應通道的形態,不能過撐也不能過擠,閉口音要寬一點唱,開口音就要窄一點唱,始終保持在通道內圓潤流動的狀態,喉嚨要始終保持吸氣打開時的狀態,向下用橫膈膜下降與小腹內收產生的對抗力來支持聲音,並且越到高音時這種對抗力運用得越大,向上要找到聲音的“亮點”,向上向下的力量要保持對抗平衡。因此,從低音區開始,就要運用混聲歌唱,運用正確的呼吸和充分打開的共鳴腔體來支持聲音,只有這樣,中高低音區才能始終能保持統一的音色,不會出現真假聲不融合的情況,與此同時,也可以有效避免音高不準的情況。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或使用手機百渡一下“說話式唱法”進行系統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