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美麗的北部灣港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黃其黨 攝

“‘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行互利共贏的重要平臺。”“我們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一帶一路”建設進行了精心謀劃,作出了許多重要論述,闡明瞭“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總體方向、重點任務,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新舉措。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思考人類命運和世界發展大勢,深刻思考中國和世界關係的歷史性變化,深刻思考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形勢新任務,為促進全球共同繁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提出的宏偉構想和中國方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為推動我國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在更高層次、更廣範圍、更寬領域參與和引領國際合作和競爭,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瞭前進方向。

堅持正確義利觀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

善弈者謀勢。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出訪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同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時,又提出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符合各國人民利益,由此應運而生。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理念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始終強調的,要堅持正確義利觀,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要繼承和發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東連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我國與沿線國家地緣毗鄰、經濟互補,合作潛力巨大。我國是“一帶一路”的倡導者、推動者,但“一帶一路”建設不是封閉的,不是我國一家的獨奏,而是開放包容的,需要各國和國際組織的共同參與,需要在互利共贏中更好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正確義利觀體現了我國利益同沿線國家利益的高度融合,體現了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夢想的高度融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正確義利觀,以義為先、義利並舉,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為。”義,就是希望全世界獲得共同發展,特別是希望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利,就是互利共贏,不是你輸我贏,而是雙贏。“一帶一路”倡議強調在發展自身利益的同時,尋找更多利益共同點、交匯點,更多考慮和兼顧其他國家利益,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快車”“便車”。這無疑超越了“非義即利”或“明義暗利”的思維定勢,摒棄了制度模式偏見,超越了意識形態藩籬,彰顯了中國責任、中國道義、中國擔當。

共商,就是集思廣益,求同存異,互尊互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倡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惡’,彼此要多拆牆、少築牆,把對話當作‘黃金法則’用起來,大家一起做有來有往的鄰居。”只有“好事大家商量著辦”,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才能切實凝聚“一帶一路”各方智慧和力量。

共建,就是各施所長,各盡所能,協同並進,把各方優勢和潛能充分發揮出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只有把我國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各國在區位、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互補優勢結合起來,才能開闢“一帶一路”的廣闊前景。

共享,就是互利共贏,給各國人民帶來更多更公平的福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齊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獨秀的小利。”“這條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只有增強各參與方的獲得感,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沿線各國人民,才能真正獲得各國人民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廣泛支持。

從“五通”到“五路”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內容。習近平總書記說:“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隻翅膀,那麼互聯互通就是兩隻翅膀的血脈經絡。”他提出,要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格局。通過加強政策溝通,對接發展戰略、發展規劃,協調政策措施;通過加強設施聯通,共同推進交通、能源、通信等建設,形成複合型基礎設施網絡;通過加強貿易暢通,加快投資貿易便利化,消除貿易壁壘,優化營商環境;通過加強資金融通,突破融資瓶頸,構建金融合作網絡;通過加強民心相通,在科學、教育、文化、衛生、民間交往等領域廣泛開展合作,在交流中拉近心與心的距離。在“一帶一路”建設的“五通”中,政策溝通是重要保障,設施聯通是優先領域,貿易暢通是重點內容,資金融通是重要支撐,民心相通是社會根基。

在“五通”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應對全球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提出了“五路”,即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建成和平之路,就是構建起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各國尊重彼此主權、尊嚴、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建成繁榮之路,就是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建成開放之路,就是以開放為導向,解決經濟增長和平衡問題。建成創新之路,就是向創新要動力,激發沿線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活力。建成文明之路,就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從“五通”上升到“五路”,“一帶一路”建設正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斷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是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初衷,也是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實現的最高目標。“五通”與“五路”相互貫通、密不可分,“五通”是前提和基礎,“五路”是路徑和目標,統一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隨著共建“一帶一路”進入全面實施新階段,要緊緊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高質量高水平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從構想走向實踐

“一帶一路”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但成效惠及世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5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運籌帷幄、親力親為,推動“一帶一路”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取得了超預期的成果。

這5年,政策溝通不斷深化,設施聯通不斷加強,貿易暢通不斷提升,資金融通不斷擴大,民心相通不斷促進,“一帶一路”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一帶一路”倡議在國際上得到積極響應和廣泛認同,140多個國家和80多個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已與8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103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中國與43個沿線國家實現空中直航,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突破了8000列,通達了歐洲14個國家和42個城市。我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建設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270多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20多萬個就業崗位。絲路基金已簽約了19個項目,承諾投資70億美元,支持項目涉及總金額達到800億美元。同60多個國家簽訂了文化合作協定,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雙向旅遊交流的規模超過了2500萬人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既要確立國家總體目標,也要發揮地方積極性。”他高度重視廣西工作,特別是對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即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強調,廣西有條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廣西一頭連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頭連著絲綢之路經濟帶,處於“一帶一路”的結合部、交匯點,區位優勢明顯,戰略地位突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就要積極推進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大力發展向海經濟,加快建設一批標誌性項目,不斷豐富拓展開放平臺,持續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廣西貢獻。

(作者系自治區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區域經濟研究處處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