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着力推进幸福产业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刘宝 刘江勇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组织编写了《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内容提到,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持续推进“六大消费工程”,深入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促进旅游文化等幸福产业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其中提及了文化消费创新发展时强调:推动实施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稳步推进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实体书店建设成为复合式文化场所。

深圳宝安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着力推进幸福产业

4月13日上午,中国经济导报应邀参加了宝安区2018年“媒体走基层”之走进“宝安民俗”的采访活动。来自中央、省、市、区的多家媒体共同欣赏到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见证了宝安区委区政府各级部门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所做出的努力。

深圳宝安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着力推进幸福产业

西乡北帝古庙“三月三”庙会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一五三七年),距今有近500年历史。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传说中的北帝诞辰日,西乡人都会举行庙会庆祝,虔诚的禁幽法事、隆重的北帝公出位仪式、其乐融融的千岁大盆菜宴、令人目不暇接的庙会大巡游、技惊四座的飘色、还有回味无穷的木偶戏、地方戏与粤剧……从西乡公园到真理街、巡抚街、步行街,吸引成千上万市民驻足观看,所到之处散发的是浓郁的西乡民俗风情,彰显的是淳朴的传统文化精髓。目前,“三月三”庙会活动已获批名列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深圳宝安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着力推进幸福产业

为更好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激活百年文化基因,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充分挖掘街区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西乡街道拟提升现有的文化内核,借助古街元素,以西乡河、真理街、巡抚街、步行街为线,把西乡公园、北帝古庙、王大中丞祠、绮云书室、郑氏宗祠、锦庭书室、乐群古民居串联起来,通过产业升级、业态提升、环境整治、设施完善等方式对西乡老街及周边片区进行有效整合,规划打造“一河一园三街四巷五古建”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一幅记录“老西乡”多彩生活的风情画卷,进而推动西乡经济社会发展,续写多彩西乡的华美篇章。

深圳宝安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着力推进幸福产业

(一)提升“一河两岸”的景观和业态。一是制定西乡河水环境治理方案,对水环境进行全面的提升,实施截流排污工程,改善西乡河水质,同时结合西乡特色人文景观,改善河道两岸的风景和环境。二是以水文化串联起上中下游——从自然、传统、现代都市三种文化特色,从时间和空间展示河道两岸城市的变迁。抓住西乡文化的脉络,将西乡固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历久弥新的独特气韵,通过具体的景观元素和设计手法,自然而然地展现和流露,呈现出时间与空间的一脉相承,将西乡河打造成连续的城市亲水漫步空间,形成自然生态的滨河带状公园,串联流动的历史文脉。

深圳宝安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着力推进幸福产业

(二)改造西乡公园。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在特色上突出古色古香,挖掘特色文化,注入传统文化元素,以“重现历史,留住记忆,展示文化”为宗旨,对西乡公园进行综合保护、整治和改建,提升原公园的整体品质,建设西乡河治理博物馆和粤剧表演舞台,使老公园焕发新活力,达到使其成为与西乡传统特色民俗文化街区相呼应的主题公园,打造成为传播弘扬西乡人文历史的窗口、古朴靓丽的 “城市会客厅”和“西乡阳台”。

深圳宝安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着力推进幸福产业

(三)优化重要交通节点。2017年11月,西乡街道“1号工程”开工,以“天人合一、与民同乐、商旅共享、古今呼应”为理念,对真理街(北帝古庙至王大中丞祠段及周边)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提升,重塑西乡历史文脉,改善老城区的居住品质,使城市空间环境得到提升。接下来,西乡街道将继续加大对真理街、巡抚街、步行街三条重点道路的整治力度,对道路环境进行综合优化,通过四巷的深度改造,打通真理街、巡抚街、步行街等街区的联系,使商业互通,形成片区效应,增强西乡老街的历史活力。

深圳宝安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着力推进幸福产业

(四)发挥古建筑的历史传承作用。对具有广府和客家民居特点及明清时代建筑风貌的北帝古庙、王大中丞祠、绮云书室、郑氏宗祠、锦庭书室等本土文物进行保护性开发,将沿街有关建筑严格按统一的风格进行更新改造,使之成为传统民俗文化展示场、城市发源纪念地、传统建筑风貌集中展示区和人们参与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体验区。一是创新举办北帝古庙“三月三”庙会。在大力继承和弘扬“三月三”庙会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举办形式,引入美食节文化、丰富节目内容,把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演出在庙会里展示,利用庙会活动鲜明的民俗色彩、声色并存的文化特点,将其打造为展现西乡民间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窗口、荟萃民间文化精品的舞台,还特别通过“媒体走基层”、微信公众号推广、媒体现场直播等多种方式进行策划宣传,让“三月三”庙会走进群众,走出西乡、走出宝安,甚至走出深圳。二是打造王大中丞纪念中心。转变王大中丞祠的单一功能,根据具体空间拟定主题明确、内容详实的展馆,打造成为西乡感恩文化教育基地、勤政为民教育基地。有针对性地通过图文展板、多媒体、场景复原等多样化的展陈方式,展示王来任巡抚所处的历史社区背景、为官故事和西乡人知恩图报等。三是开办绮云国学讲堂。通过绮云书室、锦庭书室办好国学讲堂,探索与深圳大学国学院合作,成立深圳大学国学院绮云国学讲堂,扩大绮云书室影响力,带动西乡人民学习国学、重塑家风、正直做人、乐善好施,把绮云书室打造为承载、弘扬优秀“家风”文化的平台,致力于成为深圳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基层治理落地生根的先行者。四是弘扬郑氏宗祠古风精神。郑氏宗祠是郑氏族人每次年节庆典、祭祀、召开家族重要会议及联谊的重要场所,内有清朝同治皇帝赐给西乡郑氏名人郑姚家族的牌匾,它已成为西乡郑氏家族在精神信仰上的一个核心。通过在郑氏宗祠组织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家风家训宣传活动和系列讲座,在全西乡传播郑氏家风精神,进一步营造家庭和谐、文明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

深圳宝安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着力推进幸福产业

西乡街道办林更斌书记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对西乡未来的幸福产业发展信心满满,侃侃而谈。区政府各级公职人员微笑服务、勇于创新、勤政务实的工作态度给中央媒体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