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乌先生助雍正上位成功会归隐或被杀,不成功会被杀,他图啥?为啥会帮雍正?

手机用户6103683342


俗话说的好:大象打架,蚂蚁遭殃。邬思道这种落魄书生,一旦和权力斗争扯上关系了,哪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

邬思道的背景,在电视剧中被一笔带过,没有具体的介绍。我以原著小说为基础,再结合电视剧的内容,仔细的讲一下他为什么要帮助雍正上位,以及后来为什么又要跑。

邬思道为什么选择辅佐雍正

邬思道最早出场于《康熙大帝》一书中,因为康熙一书的最后一章与《雍正王朝》的第一章内容重合,便将其沿用,并塑造为伍次友一类的奇才。

他在书中是无锡有名的才子,府试和乡试都是第一名。康熙三十六年,他应试南京春闱,三场考试:时文、策论、诗赋,都很顺利,本以为自己一定能高中前三甲,最差也是前十年之列。没想到皇榜一张,邬思道的名字排在副榜之末!

解释一下,副榜之末的意思是:邬思道的名字不在红榜当中,而是在副榜,也就是没有考中贡生。副榜是预备贡生的意思。副榜之末,就是预备贡生的倒数第一名。



邬思道觉得事有蹊跷,就到处打听。得知主考左玉兴、副主考赵泰明都是贪官,考试名次是按照朝中大佬的指定和行贿数额来排的。邬思道凭真本事考,结果就只能排到副榜了。邬思道性高气傲,气愤之极,纠集了四百多名落榜举人,抬着财神像冲进南京贡院。讽刺主考官只认钱,没有圣人之道。

不仅如此,邬思道还让人在南京城到处宣讲主考官贪贿收受的事情。把个南京科场搅得四脚朝天。做完这一切事情后,邬思道就撒丫子跑路了……

由于抓不到他这个主犯,江南巡抚被连降两级留用,正副考官被革职罢官永不叙用。官司一直打到康熙的御前,明珠和索额图也差点吃挂落。弄得相关涉案的官员都对邬思道,恨之入骨!因此,康熙也不得不下令,严令各省缉拿邬思道。这一缉拿,就是十年。他的瘸腿,就是在逃亡路上,被几个拦路抢劫的水匪给打折的。(电视剧中改成监禁十年,腿是在监禁期间受了湿气残疾的。



十年后,也就是康熙四十六年。明珠被抄家籍没,索额图也被终生囚禁。因为太后去世,大赦天下,邬思道才敢再次露面。刚一露面就在吴中老家碰上了老相识,同时也是雍正府上的谋士——戴铎。(电视剧中,将戴铎和邬思道两个角色合二为一)

在戴铎的介绍下,邬思道认识了南下赈灾的雍正。当时,邬思道和雍正还只是一面之交,不知道雍正的底细,以为他是哪家的公子哥,并没有辅佐他的打算。邬思道认为自己是国士无双的奇才,学的是屠龙术、帝王道!没有英才,他懒得教。

邬思道跟戴铎和雍正不辞而别后,他独自到北京城找到了自己的准老丈人,想看看自己十年前的未婚妻现在怎么样了。(电视剧中改成年羹尧费尽心思找到邬思道,并将他送到了四贝勒府。)



结果他的前老丈人现在已经是兵部武选司的正堂官,瞧不上他这个瘸腿前女婿了。对他非常的冷淡,像应付叫花子一样打发他。此外,十年没见的未婚妻还被前老丈人嫁给了西山锐健营的游击将军党逢恩。

虽然他的前老丈人和情敌党逢恩都只是三四品的小官,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但是他俩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八爷党的成员。

尤其是党逢恩,也是个人物。他料定邬思道必有卧龙凤雏之才干,本想拉拢邬思道,让他给八阿哥效力。被拒绝后,又连夜安排杀手要暗杀邬思道。幸亏老丈夫的小妾兰草儿当年跟邬思道的关系也不错,连夜通报消息送走了邬思道。临别前,兰草儿对邬思道说:顺天府的隆科多跟八爷关系很好,你哪也不要去。否则官兵一定会抓你。你直接投奔四贝勒府,四爷府上的门人来咱家问过好几次了,都是来打听你的消息。(戴铎知道邬思道要去找老丈人,也知道他的老丈人是谁)这个时候邬思道才知道,几月前在扬州与自己有一面之缘的年轻人就是四阿哥胤禛。

在跑路的过程中,邬思道还是被逮到了。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和尚救了他,这个和尚是四爷府上的家庙主持和尚。一直奉雍正的命令暗中保护他。和尚对邬思道说:四爷知道你得罪了八爷,四爷非常欣赏你的才华。现在普天之下除了四爷,没人能救得了你。四爷还说了,不勉强你,一切自愿。于是,邬思道在走投无路之下投奔了雍正。



在雍正的贝勒府上,邬思道说:

我的情形料来四爷已经都知道了。如今四爷的情形我也略知一二。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更何况四爷如此待我?四爷只要看瘸子还有点用场,水里火里听您吩咐。从今而后,我和戴铎一样。(都是你的奴才了)

雍正说:你和戴铎的待遇不一样,我以师礼和朋友之礼待你。先生你国士无双,国家目下情势江河日下,徒具鼎盛之名隐忧也甚可怖,我挑的这担子太重了,有些力不从心,不能不借助先生智慧。



小结:在小说里面,邬思道的腿被打瘸,又被狗眼看人低的前老丈人歧视,情敌党逢恩也要杀他。除了到四爷府辅佐雍正,别无出路。而且雍正对他非常敬仰,以师礼和朋友之礼以待之。邬思道非常感慨,便下定决心辅佐雍正。(另外还有一点,他要借助雍正的力量,铲除鄙视他的老丈人和谋害他的党逢恩。)

电视剧没有小说那么复杂。邬思道蹲了十几年的大牢,穷困潦倒。幸逢雍正赏识,派年羹尧将他找到。送回京城,并拜他为弘时和弘历的老师,以世子师礼待之。邬思道感恩雍正对他的赏识,便下决心辅佐雍正。





邬思道为什么要离开雍正

这一点,小说和电视剧讲的很清楚。先说原著小说里面的理由。

邬思道对十三爷说:四爷豺声狼顾,鹰视猿听,乃是一世阴鸷枭雄之主。

十三爷颤抖的问道:你不是说他龙骧虎步?

邬思道语气冷峻的回道:不错,那是我当时说的话,他当时没信心!

言外之意,人都是会变的。邬思道十五年的辅佐,雍正已经从一个二十多岁,没有信心的年轻人。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四十多岁,且心机颇深的中年人。

电视剧中,把这一段对话砍掉了。只保留了邬思道劝老十三不要接受铁帽子王和王府上一干秘密办差之人会遭毒手的对话。警告十三爷要与雍正保持距离。



最后做一个总结。

标题中的论述:邬思道辅佐雍正,成功了归隐,失败了会被杀。

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理由有四。

第一、邬思道很自信。他自认为是国士无双的奇才,非真龙不辅。要么就不干,要干就干大事。康熙不需要他辅佐,那他就只能选择辅佐皇子,成就自己的雄心壮志。

第二、邬思道没得选。皇子中只有雍正和老八有真龙之像。但是老八的门人跟自己有仇,他就没有可能再辅老八了。而且雍正对他是真诚的,二者对比,雍正更合适。

第三、邬思道大意了。当年走投无路辅佐雍正时,雍正还只是个四贝勒。并不是后来“鹰视狼顾”的形象。邬思道也没有料到雍正后来会变得那么冷酷,他自己疏忽了。

第四、小人物的命运。邬思道确有大才,但说到底他只是个小人物。何为小人物?就是一种失踪了,也不会有人关心其死活的悲催物种。既然已经选择了辅佐对象,也就没有走回头路的机会了。背叛主子是什么下场?

所以,邬思道辅佐雍正,本身就是走头无路之下的无奈选择。既然辅佐了,就没有回头路可以走,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用邬思道对十三爷说的一句话作为全文的结尾: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


Mer86


这个问题恰恰问反了。

邬先生这种级别的谋士,协主夺位不成功方能安全自由,成功了才有很大可能被杀。

这个例子在《雍正王朝》里比比皆是。

首先我们来看不成功却没有死的。

第一个,八爷府的胡管家。

策反雍正手下高福的就是这个胡管家,在八爷府上他算是一个很会察言观色,看菜下饭的下人。

比如第3集,大家赖在八爷府上不走,希望八爷出面追讨国库欠款,这样就可以放过大家一马,但是八爷躲着不见,胡管家出面和大家打哈哈。

他出场的时候,在追少主子,说明,他和邬先生级别是一样的,在王爷手下,除了出谋划策,还要教王子读书。胡管家有点类似高勿庸加邬先生。

然后遇到了各位访客,他给访客说八爷不在,访客说,我们不走了,就在这里等他,这个胡管家一点都不慌,说给你们上茶,潜台词——等就等,等死你们,看我们谁稳得起。

这个胡管家成功的安排巧姐打入十三爷府,还把高福成功策反。

要知道他是在酒楼遇到借酒消愁的高福的,之前两个人只有一面之缘,然而胡管家一眼就能记住四爷手下这么个不起眼的下人,并且知道在最关键的时刻一步一步把他拉下水,可见本领也是不小的。

八爷夺位失败,逼宫失败,被抄家之后,第43集,分配财产,八爷准备了一千万两白银,其中五百万给了福晋,剩下五百万给了家奴,其中给了胡管家十万。

这笔钱是交给胡管家来分配的,十万银子,按照清初的生产力,就算是100人民币值一两,胡管家也拿了一千万。他非但没有死,而且还有钱享清福,甚至换个门面还可以继续做师爷。

再来看年羹尧快要垮台的时候。他这个家奴——

虽然没有直接交代他的身份,但是从对话里可以看出来,他生下来就跟着年羹尧的爸,而且还跟随他去西北打仗。年羹尧知道自己要完蛋以后,把自己所有的银子都给了他,让他带自己那些妻眷远走高飞,给年家留个后。

所以这个在年羹尧手下很重要的家奴也没事。

一般来说,大人物手下这些家奴,参谋,到了一定级别,如果遇到灾难,大人物走不掉,那么他们的职责是要掩护家眷撤退。所以首先就会被藏起来,其次可能带着一些秘密,钱,成为备份和以后翻身的资本。所以他们不是那么容易被干掉,而大人物彻底失败被去势,树倒猢狲散以后,再追究这些人,屠戮到底,也显得对手很残忍和小气。相反把他们调教好了来数落大人物当年的丑闻反而更有意义,所以对手弄死这些高参的动机不大,除非他们骨头硬自杀。

反过来看,中国有一句古话叫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主子赢了,才是良弓和走狗的末日。

雍正在潜邸时候的大管家高毋庸,府里面上上下下的事情,不管阴谋还是阳谋,在具体执行上,几乎没有不过他的手的。

第17集,夜里秘密去处死坎儿,说明他的级别在邬先生之上,雍正直接授权他做很多见不得光的事情,可以不需要向邬先生汇报。

所以当邬先生半夜惊醒,看到高福尸体以后,震惊,感叹——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也正是这一刻开始,邬先生明白最是无情帝王家,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自己和雍正关系再好,也是下人和主子,走狗和猎人的关系,随时可能被除掉, 不因为功绩大小论感情。所以正是从这个时候,邬先生开始“隐”的打算。

可以说邬先生的隐是一个精心谋划的“意外”。如果不是他高情商地打哈哈,有计划地撤退,可能最后的下场会很惨。

邬先生的隐,其实首先有高福的死作为刺激,让他早就分清楚了君臣,然后没有任何恃宠而骄,更不贪恋名利。

其次和刚刚继位的雍正打哈哈,头头是道的说出三不用的道理,让雍正暂时无法反驳,感情上动摇。

然后又切实提出了能被雍正监管,但是退出政治舞台的半隐这个合理的方案。

最后再一步一步从李卫那里退到田文静那里最后再彻底消失。

可见助君上位不难,主攻挂了,你还可以继续打野,但是一起吃了鸡,功成身退其实才是个技术活。

那么邬先生怕不怕死呢?雍正带领府上所有人拜邬先生为西席的那一天晚上,两个人单独谈,邬先生不明白雍正为什么要请他出山——

雍正背了一首邬先生几十年前年轻气盛,壮志未酬时候写的诗:

这是邬先生的文章《士子揭世文》,很长的一篇,中间的几句——

“朝廷待彼不为薄矣,二君设心何其谬哉!独不念天听若雷,神目如电,严虞敦抚床而嘱,何偏直受命之辰;黄梦龄馈参为名,何必在赴宴之后?龙门未启,题目可以喧传?蕊榜未悬,元魁何由预报?......吾辈进退不苟,死生惟命,务请尚方之剑,斩彼元凶!

康熙三十八年,顺天府乡试,也就是年羹尧参加的那一次,出现了舞弊案,发榜后不久,《士子揭世文》便在坊间流传开来,这篇文章主要是揭露说这次考试有舞弊情况,而且揭露了很多细节。康熙知道以后,震怒,未经核实,立刻将主考打入大牢。可是出榜时,《士子揭世文》里面披露的嫌疑人又全部上榜,很多人名次还更高。康熙觉得是冤案,《士子揭世文》是毁谤,此时副主考姜宸英已在牢自尽,康熙极赏识的大才子,状元李幡从此无意官场。

在《雍正王朝》这个电视剧里,邬先生承认这个诗是他写的,而且正好是10年前,也就是康熙三十八年。

所以这个故事背景就很好复盘了。

康熙三十八年,考试中出现了舞弊。邬先生要么就是主考官,主动揭露这件事,被牵连。当然这种可能性不大。要么就是作为考生,考试的时候发现了舞弊,于是自己写这个文章揭露,过后舞弊方做足了准备,再次上榜,而自己作为“诽谤者”被下大狱。这种可能性极大。如果是这样,那邬先生在电视剧里面的人设就是——

十年前,他去参加科举,想出仕为官,为朝廷,天下做点事,但是那一届很多人都在作弊,于是他写了这个文章揭露,得罪了利益集团,被判为诽谤下狱,并且再也不能出仕为官了。

这么说,邬先生是有抱负,也有委屈的。

十年前就连死都不怕的人,现在遇到一个伯乐,这种知遇之恩,更重要的是给自己再次实现抱负的机会,邬先生还何惧之有呢?

《雍正王朝》,一部权谋神剧,向真正的经典致敬!


HannibalLecter


邬思道辅佐雍正继位成功,反而可能会被杀,因为夺嫡过程中必然会用到很多阴谋诡计;如果不成功,成王败寇,二人也只能望着夕阳惺惺相惜而已,反而不会丧命。

首先要弄清楚邬思道辅佐胤禛的最初目的,这个在剧中也有说明:

“我是怀着为天下苍生的心愿,来辅佐四爷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之一,也是所有读书人的初心,邬思道既有“屠龙之术”,焉肯默默无闻一生

邬思道的前半生是可悲的:

1、弱冠之时,参与科举,因不肯贿赂官员,导致榜上无名,遂大闹南京贡院;同期的车铭(剧中第一集被借了顶戴的扬州知府),也曾讽刺的说到“想当年,兄弟对你可不敢望其项背”,足见邬思道的学识和气魄。

2、苦心十年之后,再次出山,遇遂平生之志,却在赶考途中,遭遇劫匪,虽侥幸脱身,却断了腿,成了残疾,而朝廷取仕不用身残之人,至此,邬思道功名无望,难遂心志,遂决定寻亲。

3、结果找到了十年前定亲的女子,却发现别有怀抱,另嫁他人,连逢大难,邬思道心灰意冷,决定归隐;但抢了他妻子的表姐夫,只见了邬思道一面,便生出了“他在这里,我觉得压抑;他离开这里,我觉得恐怖

”的感觉,欲在酒后除之而后快,也可以侧面说明了邬思道的强大气场,这样的人岂能自甘平庸,蝇营狗苟一生。

就在这种情景之下,邬思道得到了胤禛的搭救,并让自己做了世子的先生,“良禽择木而栖”,终于遇到了可以遂一生志愿的“主”,邬思道自然用心血去辅佐胤禛,短暂相处之后,就理顺了胤禛的性格特点,也基于此打造了“一揽子登龙计划”,并顺利实施,直至最后雍正继位。

原著中胤禛的夺嫡之心,完全是邬思道一手潜移默化栽培出来的,利用“天予弗取,反受其咎”的道理,终于使得胤禛下定决心——夺嫡。

终上所述,假使邬思道在雍正继位后被灭口,也胜过了平生抱负归隐山林,苟且一生许多,更遑论邬思道有自全之道,在关键时刻顺利脱身,最终完全归隐,无论何种结果,对邬思道来说,都是“赢”,也就无论生死了。


小屏窥人生



身为雍正王朝世界之中的bug式存在,千万不要拿一般人的价值观来衡量邬先生。

邬先生的境界虽然还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境界,但也不至于因为利益回报或者巨大风险而做与不做一件事。他做事的初心很简单,就是为国为民,老四当时的表现符合邬先生的道所以邬先生才会助他一臂之力。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对于邬先生的来历可以说是欲说又止,通过他与老四的初次见面会谈,可以看出邬先生当年是个才华横溢的才子,应该是碰上科场舞弊一类的不公平之事,所以写了一篇犀利的文章,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文中直指朝廷弊端把大小官员骂了个狗血喷头,还有着蔑视圣上之罪,所以邬先生被下入大牢之中,并且遭受刑罚,因此落下病根成为瘸子。

当年面对不公平之事,邬先生都可以放弃大好前途不要,写出犀利文章指责朝廷。如果不是老四暗中救下他,估计这辈子都出不来甚至被折磨至死,说明邬先生这种人根本不是以名利当头的普通人。

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为了济世安民的理想甚至可以放弃前途。(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这样的人不敢说不在意死亡,最起码是为了理想不会害怕死亡的。

九子夺嫡中几个皇子各有所长,但若论治国安邦之道,老四当然是当之无愧的最强。邬先生有着的济世安民的理想遇上可以完成他梦想的老四,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帮助老四了。

可以说邬先生选择老四也是一种投机,不过区别于隆科多的政治投机,邬先生属于理想投机。并没有什么利益动机,不然老四继位成为皇帝以后,为何邬先生主动要求半隐而急流勇退呢,就是说明他并没有被利益蒙了眼,所以旁观者清知道什么时候该存在什么时候该退场。

而且助老四继位成功了归隐算是好的了,稍有不慎就是被杀人灭口,而失败了却没什么事的。


关于为什么老四继位成功以后会对邬先生动了杀机,之前我的一篇雍正王朝分析具体说过,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往前翻翻看。

现在再大概说一下,邬先生是老四九子夺嫡时最重要的幕僚,可以说是全程参加了他的夺嫡,自然知道老四所有的秘密,所以老四继位后,为了杀人灭口,一度对邬先生动了杀机。

只不过邬先生是旁观者清,知道急流勇退,主动通过半隐的方式,既不要回报也还通过半隐来使自己一直处于老四监视之下,才逃过一劫。

所以说成功了如果不急流勇退,真的有杀身之祸。失败了可不一定会被杀。

我们可以对比其他九子夺嫡的失败者,老八老九老十这三个人在老四登基以后,不死心发动了八王议政,结果被圈禁,但也并没有被满门抄斩,尤其是老八的管家替他做了很多见不得光的事情,也没有被区别对待,最后随着老八全家被流放云贵地区,管家也跟着流放,并没有专门找出来杀了。

而且前几期宋安之就分析过其他皇子和康熙知不知道邬先生的存在,答案自然是他们都知道,只不过邬先生的表面身份让所有人下意识忽略了他,那就是邬先生是老四府里的教书先生,一个教书先生的身份,就是老四失败了,邬先生也不至于被杀。

所以准确来说,邬先生帮助老四夺嫡,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而是为了完成自己济世安民的理想罢了。至于性命之忧这个风险,虽然邬先生还没到了看淡生死的境界,但为了理想这个风险还是敢冒的。

第92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道理很简单,成王败寇!无论夺位成功与否,邬思道是必须要杀的!这是为君者擅长使用的权术!

1,夺位成功!纵观历史,成功上位的帝王都是做到飞鸟尽,良弓藏,兔死狗烹!像韩信,徐达,这都是死无葬身之地,像宋朝那些老兄弟都还可以,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让他们告老还乡,都还不错!咱们来看看雍正这个人,平时在朝堂表现就是一个孤王,换句话说也就是为人正直,做什么都以公理为首,做事情那是谨小慎微,生怕染上坏事!表面上给他的兄弟们表现的规规矩矩,对黄权方面没有追求,一心扶持太子!而其实呢,对自己的家人,包括奴才,管家那是管的特别严格,甚至透着一股很辣劲儿!就拿高福这件事来说,完完全全可以放他一马,再加上邬先生的保举,完完全全可以保全一命,可是咱们这位雍正爷,那是太谨慎了,生怕高福这点再出问题,给人以把柄,就是那么狠,给毒死了!对府邸奴才一点情面不讲,丝毫不客气!在邬思道眼中那可是看的明明白白!雍正够狠,倘若登基之后,对这位辅助可谓是大功一件,但是同时也是他最危险的一刻,因为邬先生知道的事情太多了,雍正登基之前的所作所为无不是照着邬先生谋划的道路走的!也就是说,雍正的善恶丑美,都在邬思道眼中,那么对这么一个人的存在,就是对雍正的一种威胁!再加上邬思道对秋月的感情,试想一位皇妃暗恋一个谋士,这传出去那还了得,皇家的颜面何存,年羹尧西北握有重兵,雍正不能把年秋月怎么样,反过来,邬先生就只能被处死的结局!所以雍正夺位成功时,必然是邬先生丧命之日!

2,夺位失败!那就是说八爷,九爷,十爷获胜,因为在朝堂之上,就他们在,也就他们有能力夺取皇位!那么雍正必然成为阶下囚,因为老十三是雍正放出来的,也是雍正让他去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调兵,兵谏失败,老十三第一个当场就得被砍杀!而雍正必然被老八他们抓起来下狱!而这个时候雍正一家也就面临着灭门的时候!斩草除根的道理,相信老八也一定明白,那么雍正牵连的所有人,在京的肯定都会被抓起来!通过审讯可以得知,邬先生必然成为这个出谋划策的人,他一介布衣,无功无禄,必然首当其冲被砍头示众,警戒后人!雍正爷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上断头台!这就是成王败寇!当然,老八黄帝也做不了多久,在西北打仗的老十四此时定然会跟年羹尧一起举兵勤王,那么整个国家,必然面临一场生灵涂炭!试想老八他们怎么会懂得带兵打仗,最终结果必然是老十四荣登大宝!那么雍正必然可以当作人质!此时的人质其实就是等着挨刀的命!言归正传!最终邬先生,必然是死于非命!

无论结局如何,邬先生如果不先溜,肯定会被砍头!所以他还是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可乐男孩


因为他想这么做。

邬先生是一个大儒,能掐会算,能谋善断,最能洞察人心。这样一个有才华有才能的人,内心里是有大志向的。即使有危险,仍然要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进。他不会容许自己倒退,求一已之苟安,废万民之福祉。他算定,雍正是可以上位的,上位以后是一个难得的好皇帝。于国于民有利,即使牺牲自己,也要迎难而上,这就是古代书生的意气。

读历史,知兴替。许多的历史人物,他们都把为国为民的使命放到肩头。所以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绝对。邬先生并算不准最后他能不能活,但他仍然坚持呆在雍正身边,为他出谋划策。他的谋略屡屡奏效,多次让雍正胆颤心惊。

雍正早已定了除去此人的心思,但邬先生知进退,明大势,主动提出离开京师,再用一把老骨头为雍正去干一件大事,去赴汤蹈火,不容雍正不答应。这样,邬先生在保全自己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这能不能活,不仅在于自己的谋划,更在于天意。

邬先生辗转几个地方,最终杳无音讯,达到了归隐山林的目的。这是一个最好的结局。但一开始邬先生也并不知道能不能如意退隐,在为雍正谋划皇位之时,他就已经知道,雍正成败,他均无好下场。但是仍然用他的智慧,保全了自己。也是雍正,对他网开一面,就坡下驴,知其意,而观其行,若有半点出格,邬先生必也不能如意归隐。


跟我学公文


二月河三部曲中雍正能上位瘸子邬思道可以说功不可没。我们都知道皇家就是危险之地,所谓的伴君如伴虎一个不慎就可能被杀头。他助雍正上位,成功了得归隐不成功则会被杀头,这个买卖看似不怎么划算,为什么邬思道要掺和到这里边去我总结有一下几点。

  1. 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 就像每个少年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一样,古代文人志士都有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抱负。小说中邬思道是个瘸子,还是个大闹贡院的犯人(后来大赦天下放了),由于古人的观念就这一条他就注定不能登大堂之雅。而他又是个学富五车心思缜密有远大抱负的人,他需要一个平台来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当时还是四阿哥的胤禛就是他的平台。

  2. 报答雍正的赏识之恩 古代人重恩重义,作为书生的邬思道也不例外,更何况还是个郁郁不得志的书生,雍正对他可以说有知遇之恩,雍正还要求他的孩子以师侍邬思道,自己对他也是敬重有加,可以说在胤禛当上皇帝前他们的关系是亦师亦友,为了报答伯乐当然要不遗余力的帮助了。

  3. 被逼无奈 如果雍正不知道他还好,在已经知道有他这么个人才之后,如果不能为己用就要把他杀了是最保险的,万一被政敌给用去了哪个是陪夫人还折兵的事,所以也可以说他是被逼无奈的,但我感觉邬思道还是想做点事的,可能主动大于被动吧。


这只就是个名字


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观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就是修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也就是通过科举入仕,实现自己的政治报复,并不是追求所谓的隐士大贤,真正有能力的知识分子是耐不住寂寞的,古代归隐的大部分是仕途不顺转而归隐山林,或者 隐居期间散播名声等待统治阶级求贤,真正核心价值观是大隐隐与朝,邬先生因带领学生闹事被政府通缉,有政治污点,过程中又残疾,瘸腿形象影响考公务员,政审面试都过不去,内心很是寂寞,无法发挥平生所学,所以只能走幕僚谋士路线,辅佐可以辅佐之人成大事,康熙晚年因年龄精力等原因无力整顿吏治,国库亏空,税收减少等一系列国家和社会问题,需要一位强有力铁腕人物来扭转这一切 强烈需要改革,邬先生看好皇四子,能力强,政治历练丰富,性格坚韧,是个改革家,所以为其谋划,假如事情失败,以传统知识分子的操守也是笑对屠刀,参考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假如事情成功,就好好谋划功成身退,避免飞鸟尽 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发生,相信邬先生决定辅佐之前都想好了,真正的勇者无惧 智者不惑


好名都被别人起了


根据《雍正王朝》的原著看,邬思道本人就是政治黑暗腐朽的斗争者也是受害者,清明天下应该也是他个人的理想抱负。康熙的诸多皇子里有执念有魄力有手腕为天下福祉的只有老四,辅佐老四夺得皇位可以实现理想抱负。再说了,邬思道并不是天生残疾,是饱受磨难而大难不死但瘸了条腿,早已死过一回的人会在意恐惧老四失败了一起受牵连吗?


立志成虫


首先,人都是有理想的。比如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就是实现隆中对,光复汉朝。比如商鞅的理想是让秦国制度改变,奖励耕战强大起来。他们因为有理想,所以不怕死。邬思道也是如此,就像你玩游戏,你并不指望游戏能带来经济效益,而纯粹只是为了实现游戏通关这个理想。邬思道的政治理想就是下赢这盘九龙夺嫡的迷棋,个人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