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名江大学子奔赴黄陂广袤天地 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

412名江大学子奔赴黄陂广袤天地 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

412名江大学子奔赴黄陂广袤天地 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
412名江大学子奔赴黄陂广袤天地 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

412名学子奔赴黄陂广袤天地

江汉大学开展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

412名江大学子奔赴黄陂广袤天地 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

“走出学校象牙塔,奔赴社会大熔炉”。7月7日,伴随着轻快的《新青年下乡之歌》,江汉大学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征了,412名学子带着简单的生活用品,登上10辆大巴车,奔赴黄陂区的9个街道,开展对口服务工作。

这是江汉大学第二年开展“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该校团委书记程烜老师介绍,在黄陂区的高度重视和全力保障下,17个学院的同学们将以工作队的形式,形成进村入户访民团、理论宣讲团、创新创业实践团、田园使者服务团、文化艺术服务团、教育关爱服务团、美丽武汉实践团,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将对口服务与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为期10-21天的暑期集中行动。

该校音乐教育专业大二学生岳佳曦说:“新青年下乡活动是我们接受锻炼、受教育、增才干的大舞台,广阔农村是我们成长成才的沃土。我们要在活动中,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412名江大学子奔赴黄陂广袤天地 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

自2017年3月以来,江汉大学按照“集中活动+常态服务”的运行模式,持续不断地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2017年暑假,该校开展“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2017年底,生科、物信、数计等学院联动,前往黄陂区进行十九大精神宣讲;2018年上半年,江大各学院团委携手企业,走进社区、农村,开展“传承雷锋精神 奋斗中国梦”、送文艺下乡等一月一主题活动;这个暑假,新一期的暑期集中行动又将“新青年下乡”推向新的高潮。

江汉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武汉团市委的精心指导和黄陂区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95后大学生进农家门、知农家情、结农家亲,在农村广阔天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中亲近武汉,心仪武汉,“新青年下乡”行动已成为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成为推动学生成长成才与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相结合的有力抓手。

把青春汗水挥洒在乡村热土上

7月7日晚,由武汉市文化局、武汉市教育局、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主办,黄陂团区委、江汉大学团委承办的2018武汉市专业院团大学生千场免费文艺演出进社区活动,在黄陂区黄陂广场隆重上演。本次活动也是江汉大学“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的首场文艺汇演。

412名江大学子奔赴黄陂广袤天地 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

傍晚7点,欢快活泼的啦啦操表演拉开了本次汇演的帷幕。随后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女声独唱《不忘初心》旋律优美,舞蹈《戈壁沙丘》《水姑娘》行云流水,话剧《新青年下乡》 生动演绎了江大学子勇担振兴农村重任,自觉接受社会锻炼的精彩故事,赢得了现场群众热烈的反响。演出在歌舞《这是我美丽的江大》《新青年下乡之歌》中落下了帷幕。

近日,黄陂区王家河街出现了一群身穿绿马甲的小画家,他们是江汉大学美术学院的雷雨田等13位同学,他们在村里为乡亲们画像,或采风写生,十分受当地欢迎,还有村民邀请他们到家里作画。美术学院师生从百余幅作品中遴选出56幅优秀作品,16日上午在当地举办“新青年下乡”专题艺术展,村里开起艺术展,这还是头一次。

今年,江汉大学“新青年下乡”暑期行动的412名同学共带着29个实践项目下乡,各学院同学结合专业特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一场安全自护情景剧在黄陂区罗汉寺街研子社区青少年空间上演,大学生和社区儿童共同出演,孩子们在演出中了解到防骗、防拐的相关知识。江大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熊新雨说:“农村的孩子待人热情,没有防备,同时安全意识也不够,所以我们将案例改编成情景剧,用这种鲜活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骗子行骗的手法。”

研子社区书记方爱金说:“大学生带来情景剧非常受欢迎,附近的家长争相把孩子送过来,农村的孩子平时难得有这样的学习机会。”

412名江大学子奔赴黄陂广袤天地 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

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郑泽、刘文凤等几位同学下乡期间每天都要走两万多步,他们开展“黄陂区民俗文化探寻与传承”实践调研,下乡与村民们交谈,了解尚存的节日风俗、民间传说,参观当地民俗文化馆,系统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现状。

“黄陂区的民俗文化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有黄陂三鲜、粉蒸肉等特色美食,还有打莲湘、舞龙舞狮等民俗舞蹈。”郑泽感慨,“令人担忧的是,民俗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我们计划将调研结果和建议写成文章,发表在报刊上,也提供给当地文化部门作参考。”

下乡期间,大学生们一般住在村里的学校,白天走村入户服务群众,晚上克服没有网络、空调的生活条件,写“下乡日志”,但是大家都不言苦,每天都感觉收获满满,干劲十足。

街道团工委负责人许弯弯说,现在的农村已不像过去那样贫穷,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还是比较匮乏,与城里的生活方式差别比较大,大学生们的到来,让村民们看到了全新的生活方式,看到了大学生的力量,看到了新科技的希望。“新青年下乡”活动的初衷是理论育农、科技支农、文化乐农、爱心助农、生态兴农,大学生们用实践书写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412名江大学子奔赴黄陂广袤天地 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

将大学思政课开到田间地头

按照黄陂区关于“新青年下乡”活动“8531”思政工程的设计,在今年的“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中,江汉大学团委组织开展了暑期大调研活动。广大新青年通过走村入户,围绕乡村振兴、三乡工程等展开问卷调查,获取最真实、最直接的第一手数据,力争形成一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供给相关部门决策。

412名江大学子奔赴黄陂广袤天地 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

李集街位于武汉市黄陂北面,有着“八乡”的美誉——信义之乡、孝义之乡、泥塑之乡、高跷之乡、楚剧之乡、铸造之乡、杜鹃之乡、长寿之乡。“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割皮救父”的刘培、刘洋兄弟都来自黄陂李集街。13日,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下乡大学生在这里上了一次生动的乡村团课——聆听了全国道德模范刘培的讲座。大学生李燕说:“第一次近距离听道德模范讲自身经历,很受感动,好几位同学都差点流泪。”

就在前两天,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们还一起参观了当地一家有机化肥厂。“开办乡村企业真不容易,这里的资金、人才资源都不如城市,企业家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下去才有成功的可能。”同学们感触很深,“化肥厂厂长告诉我们,如果你们离不开微信离不开抖音,就不适合到农村来创业。”

“工厂内没有空调,我们走一圈就汗流浃背了,工人在里面一工作就是一天,真是辛苦!”同学们生出各种感慨,平时身在校园、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他们对社会、对基层有了更深理解,对职业规划也有了初步想法。

412名江大学子奔赴黄陂广袤天地 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同学们近日参观了位于木兰乡的李先念故居,吴成汉同学看着故居内简单的摆设说:“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被遗忘。”

“在果园、在企业、在革命遗址,结合鲜活案例讲思政课,对师生来说都是另一番体验:互动性更强、学生更容易接受。”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王维说,“新青年下乡”活动将思政课开到田间地头,成了思政教育绝佳的“第二课堂”。去年,江大还两次邀请黄陂区朱铺村的博士村支书朱俊刚给同学们讲反哺家乡的奋斗故事,告诉同学们农村天地大有可为,同学们为之振奋。

同学们走进农户家,走到田间地头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宣传刚刚发布的“武汉军运会东道主文明公约”,将正能量播撒在黄陂区的每个角落。

江汉大学扎实推进学生、教师、课程、学科、环境“五个思政”改革创新,深入探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把“新青年下乡”活动作为“认识武汉”公选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堂,鼓励江大青年走出学校小校园,走进社会大课堂,甘当“小学生”,虚心向基层群众学习,掌握农情、了解民意、增长阅历;鼓励江大青年把大地做课堂,用实践写试卷,摆脱“书卷气”,挽起裤腿、迈开步子、扑下身子到田间地头增知识、长才干。

412名江大学子奔赴黄陂广袤天地 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

倏忽温风至,只因小暑来

黄陂区木兰乡是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对口乡,经前期调研,结合所学专业,同学们为木兰乡各个村开展土壤检测、水质调查,为优化木兰景区的生态环境出谋划策。

在王家河街,江汉大学设计学院的大学生手把手教当地的小朋友画画,在蔡店街,江大教育学院的同学们实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灵陪伴”计划,为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子女提供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普法自护等服务。

412名江大学子奔赴黄陂广袤天地 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1701班与电子爱好者协会的同学们从学校带来了各种维修工具、机油及电焊条、电圈等备件。他们在李集街六家砦村村委会设维修点,农户把电器拿过去,给他们检查、维修。目前,同学们已经帮六家砦村的5户农户修好了电风扇。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团委书记喻方辉表示,“新青年下乡”活动让大学生在了解黄陂现状、为村民服务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大学生在为基层送理论、送科技、送文化、送服务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自身视野不断开阔。

一位下乡的同学原本想帮农户干干农活,可他发现,现在农民插秧、收割都不用自己动手,都由机械完成,他感慨地说:“我原本以为农村还停留在人力耕种时代,没想到来这儿之后发现基本都是机械化耕作,新农村的发展超乎我的想象。”

法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同学们近日走进罗汉街的阿勇农庄,这是一个现代化的果园,老板种植时令水果,自办葡萄酒加工厂,还在网络上销售水果和延伸产品,现代化的经营销售模式让大家大开眼界。

一位同学说:“参加下乡活动,我们不仅是付出者,也是受益者,与人交流的能力不断提升,对社会的认识逐渐深入,对城市的了解日益增多,这些对于我们都是财富。”

江大新青年下乡优秀日记节选

回到那个难忘的地方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6级 干心怡

进村入户过程中,有村民问我:新青年下乡活动有什么意义?我给的回答是:从政府和学校的角度来说,希望我们通过新青年下乡活动,真正走出校园,走向广阔的农村土地,以大地做课堂,用实践写试卷,做到真正地亲近武汉、了解武汉、认同武汉、扎根武汉,感受武汉在城市发展中不忘农村建设的人文情怀,感受一座城市最真诚的邀请——留下来,用青年大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一同为武汉的建设奉献一份力量;从我们大学生自身出发,下乡活动结合一个个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我们真正开始接触社会,通过与形形色色的人交流沟通,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其中,用实践提升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这对于个人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这些话既是我积极参加新青年下乡活动一年多来的真实感悟,也是对我做事切忌虎头蛇尾的一个提醒。

明白来之不易 方能脚踏实地

美术学院2017级 姚雨勤

即便同学们知道,下乡的条件并不够好,明知道是去吃苦,却还是一早起来坐上了下乡的车;明知道可以选择偷懒,但还是选择领悟下乡精神、总结下乡感想。当我们选择作为“新青年下乡”的一份子时,坚持二字就已经牢记心中。不忘初心,我们抱着这样的心态参加这次活动,并愿意将这下乡精神传达给身边的人。每一次下乡,我们都会发现变化,会得到各种帮助,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明白来之不易,方能脚踏实地,相信我们将更加珍惜每一次下乡经历,并作为“新青年下乡”的一份子接着走下去。

繁星

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 李燕

夜的帷幕拉下了

用画笔给晚空点上繁星满天

一颗两颗无数颗

是青年人在乡间

白与绿的星星点点交织着乡舍小路的土黄相间

筑梦助农之路正在绵延

眺望

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 李燕

黑夜之外是白天

青山不改乡愁切

铺开大地之纸

挥洒实践之墨

青春的书卷洒满繁星乡田

星亮了

太多收获与感受是在校园学不到的

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2017级 乔鑫瑀

通过下乡期间的“大学生村官实践”,我发现经过精准扶贫后,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乡村里的小平房粉刷一新,地面铺着地砖,生活条件确实得到了改善。当我每次按下相机快门时,村民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逐渐我才感受到,那是生活幸福的表现。

实践出真知,下乡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实践,这些天给了我太多收获与感受,这些是在课本、在校园学不到的,它让我看到了国家以民为本的思想。新青年,我们需要下乡,我们需要实践,我们永远在路上。

412名江大学子奔赴黄陂广袤天地 2018“新青年下乡”暑期集中行动

江大新媒体工作室

文: 程烜 蒋之民 袁威 黄琪

图:各学院 长江日报7月20日第八版

小薇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