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深深,深几许?

“校园贷”本来是一个不错的金融借贷方式,可以让独自就读的大学生在缺钱时,解燃眉之急。现在它却成了“校园害”。

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男生生,大二时在网上看到了校园贷的广告,由于家庭条件不好,生活费紧张,他动了心。他下载了相关APP,进行了第一次贷款。这孩子居然尝到了甜头,采取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一年多的时间,一共借款60多次。虽然先后还款21万元,即将毕业时,却仍有5万元没有还完。

张家口市一在校大学生,因为“校园贷催款”,不堪重负,在当地一家宾馆被发现死亡。

长沙19岁女孩陷入现金贷泥潭,在半年中向至少18家公司借款,其母因压力太大服农药自杀。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大四男生随某从郑州某公寓26楼出租屋跳楼身亡。从其女友处得知,随某深陷校园贷,之前,随某的父母已帮他还了十多万元。

更有甚者,有些贷款机构和平台会让女大学生以“裸照”抵押,为大学生提供贷款。一旦女大学生不能按时还款,就会以“裸照”作为威胁,采取各种各样的催收手段。包括向父母和亲友发送裸贷和催收短信、把照片公示在各大网络平台等等。

套路深深,深几许?

校园贷为什么能轻易击中大学生?

很多校园贷的贷款者,不是真正的缺钱者,而是真正的虚荣着。任何一个高校的学生群体家庭背景都是有很大差异的。购买一部iphoneX资金,对于富裕家庭来说,是“小钱儿”,工薪家庭可能是一两个月的工资收入,对低收入家庭来说可能是半年、一年的家庭总收入。往往越是低收入的家庭的孩子越羡慕拥有时尚物品的同学,以前甚至出现过卖肾买手机的事情,通过校园贷贷款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就不足为奇了。

洗脑广告满天飞,增加了大学生中招几率。如果你哪天没有接受到各种贷款短息或者相关的骚扰电话是不是觉得有些不寻常——这种情况属于小概率事件。在繁华的街区,随处可见各种金融贷款公司的招牌,银行的大堂经理,也经常向你推荐各种高息产品,甚至你走在街道上,也会有人问你需不需要贷款,有网友开玩笑说:现在的小额贷款广告堪比多年前的男性病广告,不同的是,以前感觉中国男人都肾虚,现在的感觉中国男人都缺钱。这种洗脑式广告威力无疑是巨大的,一些没有钱却想满足虚荣心的大学生会走上“校园害”的不归路!

套路深深,深几许?

校园贷变成校园害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明文规定禁止向没有还款能力的在校大学生借贷。但贷款公司是不甘心退出这块市场的,改换方式吸引大学生借贷。

有一名大四学生,去年年底陷入了“回租贷”的圈套。家境不错的他把手机“抵押”后换了2000元钱,扣掉“租赁费”后到手1600元,但不到三个月就滚到10000多元。本来觉得很划算的他后悔不迭。

更为可笑的是许多大学生以为“校园贷”可以不还。网报一起校园贷款事件,400多名大学生成被告,但开庭的时候,却没有一位大学生应诉,他们认为校园贷属于“非法贷款”觉得借的钱就不用还了,这些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欠债还钱”道德意识和相关的违约风险。一旦判决败诉,这些大学生会被法院归入“失信人员”名单,不但没有报考公职的资格,就业、贷款、出国等会也会受到限制。

所以,这里要奉劝同学们:一定一定要尊重法律,要学会克制住自己的欲望,自己有什么能力就消费到什么程度。

套路深深,深几许?

财商教育要跟上。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主任赵曙光表示,“财商指认知、管理和创造财富的能力,目前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和产品在大学生中被广泛使用,但我国的财商、金融普及教育并未跟上。

2015年末,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要建立金融知识教育发展长效机制,推动部分大中小学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金融基础知识相关公共课。至少各界在此方面已达成共识。

此外,家庭教育的缺乏也是大学生财商素养欠缺的重要原因。父母缺乏金融管理知识,无法有效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所以说,父母一代学习财经知识,对自己、对下一代都有益处。我们至少让子女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花钱要“精打细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