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將軍碑

 明末清初,饒平古城錢田村裡有一個叫大食的漢子,長得虎背熊腰、高大威武。他吃得多,幹活也多,但是在那個年代,不管百姓再怎麼勤勞努力,都要受到地主的壓榨,經常吃不飽穿不暖。    這年的農忙時節,大食到地主黃不仁家打短工。這個黃不仁是方圓數里有名的富人,家大業大,可是人如其名,為富不仁。去他家當苦工,他不會給你吃好的喝好的,提供的飯是摻了糠的糙米飯,菜是清湯蘿蔔,見不著一絲肉,沒有一丁點油腥。大食吃了兩天,終於忍不住開口對黃不仁說:“東家,我們下地幹活,得吃足了才有力氣,您能不能賞我們一頓白米飯吃?”    黃不仁慢悠悠地翻了翻白眼,嗤鼻道:“好飯我有的是,就怕你小子無福消受,享用不起啊。”說著,黃不仁拉著大食走到自家後院的酒坊裡,指著幾缸酒道:“別說我黃不仁小氣,今兒個就請你吃飽喝足。不過我有個條件,你想吃多少白米飯,就得先喝多少的火燒酒。”火燒酒是當地的一種土酒,度數十分高,聞之刺鼻,入口炙喉,一般人喝上一斤八兩,必定會醉得東倒西歪,酒量淺的估計要醉得不省人事,更別說是空腹喝了。    大食看到酒缸旁邊放著幾鍋剛煮好準備釀酒用的熟飯,熱騰騰的糯米飯香味撲面而來,不禁直吞口水,他不由分說,舀起烈酒就往嘴裡灌。黃不仁笑嘻嘻地站在一旁看,原以為大食最多喝個半斤就不行了,誰知他越喝越多,連喝十斤都沒有半點醉意。接著,大食又吃起糯米飯來,他棄碗用手,燙手的飯在他手裡就好像小孩子玩泥巴一般,一握一團,張嘴便嚼,引頸便吞。眨眼工夫,大食已吃了近十斤糯米飯,加上剛才喝的十斤酒,大食的肚子裡已裝了二十斤的食物。黃不仁氣得乾瞪眼,可之前已說好了條件,只得忍著不能發怒。    黃不仁心疼被吃掉的酒和糧食,就眨了眨小眼睛,想到一個壞主意。黃不仁叫大食去屋後的菜地裡澆菜,兩畝的菜地,偏偏不給他水桶,只丟給他一個巴掌大的用葫蘆做的水瓢,而且要求大食在一炷香內幹完,如果做不完工,晚上就沒有飯吃。    大食撿起水瓢看了看,明白黃不仁成心刁難他,於是放下水瓢說:“東家,你給的這個工具太小氣了,不趁手。等我自己尋個好用的來澆菜。”說完,他繞著酒坊走了幾步,看到酒坊門前正好有個舂米的石臼,於是他半蹲下身,雙手合抱,稍稍一用勁,便輕鬆地抱起重達百斤的石臼來到菜地邊的小溪。大食用石臼舀水,一裝就是滿滿一臼,他站直身子,託高石臼,邊走邊澆菜,估計不用一炷香的工夫,便能澆好菜園。    黃不仁一看又不樂意了,怕他舉著石臼會踩爛菜地,又怕他弄壞石臼,急忙叫人去搶回石臼。兩個僕人趕上前,圍住大食。大食不慌不忙,輕輕將石臼放在菜地裡,兩個僕人一起伸手去抬,都沒有辦法動搖石臼半分。黃不仁氣得上躥下跳,又無可奈何。    又過了一年,當地遭遇大旱,莊稼歉收,民不聊生。這黃不仁不僅不幫助窮人,竟還想趁火打劫,大發災難財。黃不仁向村民提議,由他牽頭,在鄰縣河的上游築壩興堤,攔河積水,然後將水引到錢田村來,以解燃眉之急。村民們覺得這是好事,於是積極響應。誰知,黃不仁要求村民們捐錢,自己卻一分不出,而且暗地裡虛報工價,從中漁利,一枚銅錢經過他的手都得被刮上幾釐。村民們知道真相後氣憤不已,再也不相信黃不仁,重新推舉大食為領頭人,帶領大家築壩。    黃不仁得知消息後,威脅道:“沒有我的籌劃和資助,你們想建好堤壩,根本就是痴人說夢。”大食不以為然,說道:“我自有辦法,可以不花分毫,便能築成堤壩。”原來大食曾去河的上游仔細研究過水流的走勢和流速,再結合溪澗附近的地形山貌,想出了一個可行的方案來。    這日,大食一個人上山,只帶了一把普通的鐵鍬,他走到山丘的最高處,專揀上千斤重的巨石下手,一撬一推就將一塊巨石推落。巨石一塊接一塊往山下滾,互相撞擊,越往下越撞得厲害,山上的石塊越來越鬆動,落石越來越多。幾十上百塊巨大的石頭落進河心,將湍急的河流攔腰截斷。    接著,大食又指揮村民們分工合作,有人扛,有人搬,有人倒,有人砌……幾天下來,就築成了一道河壩。水越蓄越深,上游的水改道了,清澈的河水源源不斷地流入錢田村,久旱的莊稼終於得到了滋潤。    河堤一事壞了黃不仁的發財大計,他對大食恨之入骨,一計不成再生一計,他與縣官勾結,叫衙役下鄉來催收田稅糧租,不肯交的,就抓人封屋。由於災年剛過,大多數的村民都沒有多餘的糧食和銀錢可交,黃不仁便威逼誘騙那些交不出錢的人將田地低價抵賣給他,換取微薄的銀錢渡過難關。大食看不慣黃不仁和官府互相勾結,昧著良心賺窮人的錢,一氣之下,他打跑了下鄉來催租收稅的衙役。    此舉正中黃不仁下懷,黃不仁在縣官面前煽風點火,說有刁民抗稅,必須嚴懲。縣官不分青紅皂白,上書駐守潮州府的吳總兵,並添油加醋,大肆渲染大食仗著武藝高強,帶領民眾抗稅不交,懇請吳總兵剿滅刁民。吳總兵並不是是非不分之人,接到縣官的書函後,心知是天降災厄,並非民眾不願交租,而是實在交不起錢糧。但聽聞大食武藝高強後,吳總兵愛才之心頓起,有心見上一面,便派人請大食到潮州府一會。    當吳總兵看到大食一副驍勇無敵的相貌,不由得心生讚賞,道:“聽說你勇武非常,我亦是練武之人,不知你敢不敢與我比試一下?”大食生性耿直,以為吳總兵是官官相護,與縣官狼狽為奸,不會為百姓說話,現在又想借武力使他屈服,於是他毫不示弱道:“比就比,誰怕誰!”於是,兩人就在校場上比畫開來。    二人拳打腳踢,你來我往,都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領。吳總兵年少學藝,精通各路拳法,大食則沒有正經學過武術,全仗著力大膽粗。兩人鬥了數十回合,不分上下。吳總兵暗想:拳怕少壯,再比下去,我肯定討不得好,不如握手言和。誰知他略略分神,胸口便中了大食一拳,他急退兩步,屏氣凝神才緩過氣來。如此一來,吳總兵連忙叫停並讚道:“壯士好功夫。”而後吳總兵請大食入座上茶,向其瞭解抗稅一事的來龍去脈,茶罷吳總兵送大食出門,請大食回去靜候佳音,他自會上書朝廷請示能否減免災區的賦稅。    誰知,大食還沒有回到村裡,他打敗吳總兵的消息便傳到了錢田村。鄉親們聽到這個消息都十分害怕,打了衙役已是大事不妙,如今連吳總兵也打了,不知上頭會如何懲處。黃不仁趁機散佈謠言,說大食得罪官府,必將引來殺身之禍,官府也會將錢田村擁護大食的村民趕盡殺絕。眾人聽後,個個忐忑不安,人心不寧。    大食的父母皆是老實本分的莊稼人,沒見過世面,黃不仁趁機心生一計。他對大食的父母說,如今大食危在旦夕,必須躲起來才能保住性命。大食的父母趕緊問黃不仁如何才能避難,黃不仁心中不禁暗自得意,如此這般忽悠了大食父母一通,大食父母連連點頭。    大食一回到家,他的父母便說村裡的枯水井裡堆積了許多淤泥和枯枝,要他下到井底去清理,以便大家用水。大食不疑,獨自一人下去掏井,剛到井底,井口便落下無數大石,原來是黃不仁帶著人往井裡投石。    之後,黃不仁命人用沙石將水井填滿,封口棄置。恰在這時,吳總兵帶著聖旨來到了錢田村。聖旨道,皇上體察民情,特下令減免錢田村當年的賦稅,又因吳總兵舉薦,得知大食力大無窮,是難得的將才,特召大食入京當御前護駕將軍。    至此,大食父母才知中了黃不仁的毒計。吳總兵瞭解事情的真相後,立即命人扒開井封。將士們挖開沙石,驚喜地發現大食並沒有死。原來井底的左側有一個能容納一人大小的空洞,大食在井底時躲了進去,避開了落石的攻擊,這讓他有了一線生機,直到獲救。    兩個月後,大食出發到京城為皇帝效力,而黃不仁因殘害忠良,被抄家處斬了。後來,大食為朝廷立下了赫赫戰功,而其為人又忠孝仁義,皇帝為表彰大食,特下令在他家鄉的井邊立了一塊石碑,名為將軍碑。錢田村的村民們常有人來看望這塊碑,就好像大食永遠在家鄉守護鄉親們一樣,大家都將大食永遠地記在了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