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35岁女教师携女自杀,这事你怎么看?

文轩阁


一对母女就这样悄然离世,不知道孩子最后经过了怎样的挣扎,她或许撕心裂肺地哭喊,但没有回应,或许她像平时一样很乖地听从着她的妈妈。这个世界欠这个小女孩太多。她的妈妈经历了怎样的痛苦的撕扯,才能将自己的孩子一起带走。我想说,这是一场人间的悲剧。这场悲剧的主角是一名高中教师,她本来是教书育人的,本来是呵护孩子的天使,但那一刻却是成了执意夺走自己孩子生命的恶魔。

其实老师自杀的情况远不止这些,就在年前,我们一位乡镇老师跳楼自杀,她看起来非常优秀,很要强。但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最终让她崩溃。

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在体制之内听话的有良知的教师,实在是承受太多的压力,有来自学生的,有来自家长的,更有来自学校领导和同行的,这个我就不提了。我仅仅说两点表达我的愤怒。

一、不要再给老师带高帽子了,她就是普通的人,她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家庭儿女,她所从事的就是一份职业,这份职业的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可能有的人有更高的要求,想成为教育家,标榜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我想说,你的伟大并不能成为蔑视别人平凡的理由。那些动不动就喜欢拿起道德大棒敲打老师的人,不问问自己你有什么资格来对别人说教指责别人。

二、让学校成为一个纯学术机构,取消各种职称评选。领导一定要上课,并且上主课,一样参与学校的考评。一个学校里校长,各科室主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评比制度。他们绞尽脑汁对老师进行心理上的威慑。殊不知,很多的老师在多重压力之下,内心已经变得不健康。让学校成为一个纯学术机构,领导带头上课,参与考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一线老师的辛苦。

三、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特别是这种抑郁症类的精神疾病。这种疾病属于隐形疾病,平常根本看不出来,没有外伤,实则对老师的杀伤力巨大,失去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但这种疾病不好说出口,说出来别人会对病患者另眼相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最后,我建议严惩以前家属苦苦哀求,就是不准假的校领导。是他们把这对母女逼上了绝路!



真尼玛好意思


前有赣州四中校长“刘爱平”,后有新安二中老师“张会芳”,在不到40天的时间里相继自杀,令人哀婉,张老师自杀时还带走了自己的大女儿,更是令人痛心!



01 张会芳自杀事件介绍

2018年7月12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河南洛阳市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女教师张会芳与大女儿一起自杀身亡。去世前留有留下遗嘱,遗嘱中说“工作压力太大 ,无法忍受”。

张会芳只有35岁,是洛阳市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优秀教师,她上学时就是新安二高优秀学生,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

在同事眼里,张会芳一向对自身要求严格,积极上进、力求把工作做到最好的优秀教师。



去年,她刚休完产假就带高三,晚上经常是抱着孩子在家备课到晚上10点,由于教学和家务等压力大,她患上了抑郁症,而且愈发严重。

02 刘爱平自杀事件介绍

7月5日早晨,高考前一天,赣州四中党委书记、校长刘爱平自杀,刘爱平是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先进工作者,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赣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赣南师大硕士生指导老师,赣州市十佳校长,赣州市作协会员。 据警方初步调查,刘某平生前患有抑郁症,并于坠楼前留下遗书。遗书中也有“工作压力巨大,身心俱疲”的字样。

刘爱平校长、张会芳老师走了,都是死于自杀,都是源于抑郁症,死前都留有遗书,遗书内容中都有相同的字眼——“工作压力大”。

笔者是校长,也感觉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平时接触的老师,也无一不说工作压力大的。

03 为什么老师工作压力大呢?老师工作压力源于哪里?

老师的压力主要来自家庭,来自社会,来自学校。

1、来自家庭的压力。老师微薄的工资和高涨的物价不匹配,每月的收入入不敷出,子女教育抚养,老人赡养扶助,车子、房子等等问题,经济负担过重,给教师的精神带来巨大压力。

2、来自社会的压力。近些年来,教师越来越不被尊重,教师无钱无权,处于弱势地位。学生越来越难管,家长越来越难缠,学生和家长辱骂甚至殴打老师的事情时有发生,很多地方任意克扣拖欠教师工资,老师该得的不能兑现。在老师和学校的待遇上,很多大人物装傻充愣,得过且过,任凭老师在贫困中挣扎,在矛盾冲突中受伤害。还有,部分官们将教师当成自家佣人,安排教师做很多远离本职的工作,更是增加了老师工作负担。网上对于教师享受的假期眼红,对于老师谩骂声不断。这些,都会给人带来精神压力。

3、来自学校的压力。学校工作安排、制度管理、教师评价等方面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平;绩效工资、职称评聘矛盾不断;安全压力、教学压力、活动压力、迎检压力巨大;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干群关系随时有可能出现矛盾。

正因为上述原因,所以老师们感觉压力特别大,部分人“抑郁了”,最终走向自杀。



04 面对教师压力大的实际,应该怎么办呢?

1、落实教师待遇,做到应保尽保。

2、营造好的社会环境,对于学校工作多支持,对于教师多关心。严厉惩处校闹事件和伤害老师事件。权威媒体也要担负起维护教师权益的责任,给老师和公众,算个明白账,阐述清楚老师寒暑假是平常长时间工作挤出来的,避免无端的攻击。

3、实行教师疗养制度,利用每年寒暑假,组织教师疗养,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4、出台政策,增加职称指标,加高教师的职业天花板,让更多的人实现职业理想,让老师有奔头。

5、避免教育行政化,大幅减少检查和教师额外负担,给学校和老师减负。

通过以上措施,让老师增加获得感,提高职业的荣誉感和幸福感,让更多人安心从教,愉快工作。



最后,愿天堂没有压力,愿逝者安息,一路走好!


文轩阁


又一位负责任的好老师离我们而去,她的离开是对当下教育症结的质问,只是可惜了那个无辜的孩子。

简单回顾一下事件经过:

2018年7月12日,河南洛阳市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女教师张会芳与大女儿一起自杀身亡。据悉,张会芳老师育有两个女儿,3月份刚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期间,她本人及家属多次向学校请假无果,后来长期带病工作,最终酿成悲剧。

作为一个母亲能舍弃自己的生命,甚至把女儿也带走的做法,我们外人实在难以理解。

很多时候,心理疾病要比身体上的疾病更厉害,抑郁症的危害性很大,尤其对那些本身就性格内向又责任心很强的人来讲,她们承受的心理折磨我们难以想象。

以前是优秀学生,现在是优秀教师,张会芳老师在生了二胎又患抑郁症的情况下,硬撑着把本届毕业生送进了考场。仅从这个细节就不难看出,张会芳老师是那种责任心很强,喜欢苛责自己的人。

现在负责任的老师很难当

退一步讲,张会芳老师如果没有这么负责任,她不会很累。可她想要对学生负责,想要尽己所能对教育负责,在当下的环境里,唯有让自己承担更多压力。

现在的学生不好管,老师又不能体罚学生,学校还要成绩,要升学率。 管学生说重了恐怕会遭到报复,说轻了又没用,敢体罚就准备丢饭碗。除了老师自己多付出,几乎没有更好的办法。学校每年评职称,竞争惨烈,还存在一些特殊因素,有能力的不一定有职称,老师心理很难平衡。

张会芳老师的压力来自自身、家庭、工作和学校。

1,自身患有抑郁症,需要正确的减压,及时的调整心理状态。但她在工作和身体之间被动地选择了工作。

2,生了二胎,孩子还小,每天要工作到很晚,还要带孩子,还有一堆家务事,张会芳在家庭里也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导致自己身心俱疲,压力倍增。这点上,她的爱人应该主动学会替她分担。

3,张会芳老师的日常工作就是带毕业班,做过老师的人都知道,带毕业班的压力有多大。除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有注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如果张会芳老师很负责任,那么她自身就会接受很多来自学生的负面能量,如果做不好调整,最终坑的就是自己。

4,学校方面拒绝张会芳老师的病假实在说不过去,虽然毕业班重要,但老师的身心健康更重要。退一步讲,如果学校准假,张会芳老师的抑郁症得到及时的治疗,又减少了教学工作的压力,惨剧真的可以避免。

现在,张会芳老师留下这封简短的绝笔信,带着女儿离开了。

“工作压力大,无法忍受,生活也毫无乐趣”成了她失去生存信念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位优秀教师留给当下教育的无声抗议,望生者反思。

最后,希望张会芳老师和孩子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压力,没有抑郁。


夜雨如书


洛阳某高级中学女教师因患严重抑郁症,携大女儿自杀身亡,是令人扼腕叹息、难掩心疼的悲剧。

一、这场悲剧的发生,该女教师所在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当她今年3月份被医院确诊患有抑郁症后,其本人及家长曾多次向学校提出请假申请,均未有结果。至少影响了她的积极治疗,继续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这个问题当然仅属笔者观点,不会强加于任何人。

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疾病,约有1/7的人在人生的某阶段受抑郁症困扰。预计到2020年和2030年,抑郁症将分别上升为全球第二大疾病和第一大疾病。我国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供数据:保守估计,我国毎年有两亿人需要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抑郁症实际患者已达7000万,並有上升趋势。这一问题,到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地步了。

三、抑郁症患者,除自己精神痛苦、对家人或朋友有言语伤害等问题外,最突出的问题是自伤率高。据资料显示,我国2000年自杀率为19.4/10万;2012年为7.8/10万。后来又有回升趋势,每年自杀死亡人数至少13万。采取自杀行为而未遂的人数则更多。在自杀死亡人群中40%为抑郁症患者,尤以重度抑郁症患者为堪。

四、抑郁症患者呈增多趋势的原因,主要还是压力大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释所造成的,包括心理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会环境压力等。这些压力的造成,有主客观的诸多因素,但最核心、最关键的则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有的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追求完美;有的存在较重的争强好胜心理,让自己心头的"一根弦",始终绷得紧紧的;有的则是欲望过多、可强、可高,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与追求。…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就是对人对事过于执着,想不开,看不透,舍不得。所以,减少抑郁症患者,主要应依靠毎个人善于保持良好的心态,自我减压。"心病需靠心药医",才是上策。

五、抑郁症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一般情况下,抑郁症的形成会经过神经衰弱、失眠、焦虑、抑郁这样逐步发展过程,因此一有"苖头",就应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其次,当发现自己患上焦虑症与抑郁症时,就要勇于面对,积极治疗,不要遮遮掩掩,更不能讳疾忌医,任其发展。再次,抑郁症患者除通过医疗诊治外,更需注意自我精神调节。包括向亲人、知友毫无保留地倾吐心声,取得他们的开导与帮助:外出旅游,聆听音乐,放松心情;做自己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愉悦心情;坚持必要的体育锻炼,做一些保健按摩,吃一些有利于调节情志的食物或中成药物(材)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坚决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追求与欲望,懂得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苦中作乐。让自己的内心真正淡定下来。第四、全社会要关爱、帮助、鼓励抑郁症患者摆脱"心魔"、减轻压力,早日康复。尤其是家人、亲友及患者所在工作单位,要及时、有效地给予更多的关照,不能厌烦,更不能歧视。



玉堂行佛人


携女自杀,洛阳女教师之死谁之过?

看到这个消息,三水三心倍感震惊:

教师,女教师,抑郁症,工作压力大,带着自己的女儿,自杀……

每一个字眼,都那么刺眼,以至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忍不住仍有泪水迷蒙了双眼。

此时的外面,大雨如注,难道,这是老天,在为这两个过早离开的生命呜咽?

抽一支烟,喝一杯茶,停下来,看看窗外的青山,听听啾啾的鸟鸣,我想,不能让感性的眼泪去代替理性的思考:

一,没有人能对两个逝去的生命负责,只有张老师自己

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网上,几乎清一色的“洛阳女教师自杀,留下遗言:工作压力大”。我知道,为死者鸣不平,是我们这个文化中的遗传基因——关爱弱者。于是,更多的人,都将矛头对准了所在的单位。意思就是:

多次和家人找学校请假,但高考备战,学校并未通过;

曾被校领导点名批评;

……

或许,人们遗忘了一个重点,张老师是自杀的,自杀的时候,还带着12岁的大女儿!既然是自杀,那么,没有人能为此负责,除了她自己!

但自杀有没有诱因呢?毫无疑问,没有人会随便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蝼蚁尚且贪生”啊!据各种媒体的报道,张老师患有抑郁症。

我不是心理学专业,但好歹学过一些,查阅网络: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可见,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说白了,是自己造成的!我曾经有一名同事,也是比较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好几次自杀,都被抢救过来。

从法律上来说,患有抑郁症的张老师携女自杀,她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也就是说,只有他自己为自己和女儿的去世负责!

很残忍,残忍到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三水三心,都不敢再写下去!

但事实确实如此啊!

二,教师的生存状态值得关注,这是为了未来

但这样一个悲剧,却也可以管中窥豹,侧面反映出教师的生存状态:工作压力大!想起前一段时间自杀的赣州四中“网红校长”刘爱民——同样得抑郁症,同样的“工作压力大”——一名校长,一名老师!

难道,血的教训,还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教师的工作压力,究竟来自哪里呢?

实话实说,不是教师行业的人,是不能理解的——

学业成绩的压力,是所有教师身上的一座大山,校长也不能例外!我在中学担任教务主任的时候,每次考试,都会按照校长要求,把老师的所教班级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生率算出来,然后,在教职工大会上公布。想一想,哪些排名靠后的教师,会有什么感想?而那些长期排名靠后的老师,如果不是“佛系”,长此以往,心理健康是不是会出现一些状况?学校也没有办法,因为,各个学校之间需要比较啊!局长也不好当,考得不好,上面有还有县长!不要去责怪县长,他上面也有人啊!压力逐层土递增,到了金字塔的低端,老师,就是承受所有压力的人!

所以,对于张老师来说,她失去了生命!对于张老师的家庭来说,这是一个悲剧!但对于教师群体,如果因为此时,而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或许,就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悲壮吧!

三,学校、家庭和个人,是否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我们看张老师留下的遗书,里面应该透露出了自杀的原因;第一点,工作压力大,无法忍受;第二点,生活毫无乐趣;第三点,无法接受现在这个面目全非的自己。

1.学校,多一些人性的温度

前面已经说过,教师的工作压力确实很大,作为单位,学校是否有必要对这些心理有一定疾患的教师,多一份关怀呢?我很清楚,这非常困难,因为,教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工作,加之,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随意更换教师,事实上,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但多一些关爱,是否可以呢?管理上,既有制度的刚性,能否再加入一些人性的温度?

2.家庭,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我不能妄自猜测张老师的家庭,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但从遗书中,“生活毫无乐趣”一句,可以想到很多!基于各种原因,大多数人,都在“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可“四处奔波”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就是为了过得更幸福吗?

人啊,在不断攀登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停留一下,去观赏周围的风景?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妻子正在询问我的旅游计划,我买了一个关子,因为,我要给他一个惊喜——再穷,我每年都会去旅游,一家人,走走看看,平淡的生活,有时真的很需要一些小小的惊喜的!

3.个人,调节好情绪真的很重要

每个人都有压力,有的是生活,有的是工作,还有的是人际关系。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比我们压力大得多的人,这些人,为何没有抑郁?这些人,为何没有走上不归路?

因为,面对压力,他们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我一个朋友,身价千万,一夜之间,身无分文——他对我说,我一定可以东山再起!现在,他是一家消防器材公司的老总。

我有一个同事,找对象成了全校关注的焦点——她说,我在等待缘分!现在,她已经移居美国。

作为教师,我们都面临着学业成绩的压力,我想说,尽力而为,做最好的自己——现在,我们都还活着!


不管怎样,过去的都会过去,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作为同行,我只能祝福张老师,一路走好,希望天堂里没有压力,希望天堂里的生活充满乐趣!


三水三心


三年前,隔壁村一名年轻女教师与男友分手后身患抑郁症,三更半夜投海自尽,找到尸首的那一刻,白发人送黑发人,两位老人痛不欲生;

上个月,江西特级教师、赣州市十佳校长之一的刘爱平身患抑郁症,留下一纸遗书,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多天前,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35岁女教师张会芳携女自杀,惨绝人寰……

悲剧一幕幕,心痛一幕幕。在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我也曾一度有过和他们一样的想法:我也是教师,很多时候,我的压力并不比他们少。当家人误解的时候,当三更半夜也做不完学校材料的时候,当上头的检查和学生的个性让我如同风箱里的老鼠的时候,当家长的蛮横让我措手不及的时候,一个念头总不时的在我心头萌生。

据统计,在所有的中小学教师中,过半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在8-10小时之间,三成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十个钟头,只有两成的教师(譬如音乐、体育、美术科目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少于8个小时。

在教师的头上,有诸多光环,譬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很多人认为:教师连人类的灵魂都可以修理,那么心理健康应该是没有多大的问题吧?故此,没有多少人真正体恤过教师的待遇,理解过教师的疾苦,关注过教师的冷暖,关心过教师的身心健康。

当我们做那些劳什子的免费材料加班到凌晨一两点的时候,当我们请假得不到上头批准的时候,当我们在最虚弱之时亟需休息的时候,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被赶鸭子上架。

死不得,前面有父母,后面有孩子,旁边有爱人;病不得,一个学期只能请一次假,后续的请假必须有一大堆的请假手续,用出“洪荒之力”也不见得能让所请的假批下来……

抑郁症,源于过大的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源于“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的无奈,源于社会上一些人对教师这一弱势群体无休止的道德绑架。

在很多人看来,我们是终日都在放假的闲人;在其他部门的人看来,我们是什么都愿意免费去做的“能人”,在一些校长看来,我们是可以永不停歇为其服务的超人……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也需要休息,我们也会生病,我们也可能会在某一瞬间倒下……


微雨润苗


这些天同是抑郁症的人发生了两件事:一男一女,一八零后一九零后,一生(火)一死。男的网名是@胖鹿先生 走出抑郁,在音乐中新生;女的是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二高的老师张会芳在抑郁症中携女仙逝。

就携女仙逝一事,福垊不胜大悲,痛定思痛,看法有三。

张老师为什么会携女跳楼?




大家会说因为抑郁。那为什么抑郁?因为①性格内向②生活、工作压力巨大③不善于调节自我④治疗不彻底等等。然而这等等却包含有主要而重要的原因,牵扯到责任!这个原因就是学习,工作压力是学校给的。本身张老师生孩子不久,工作和生活压力巨大,当3月份去看病时已经是不堪忍受抑郁了。



经医院诊断她患了极容易自杀的抑郁症,然后张老师请假看病。学校竟然不准,不仅不准还让她带高三班,她经常抱着孩子批改作业。一般抑郁的人性格都内向,不善于交流甚至维护自己正当权益。身患抑郁症,本该得到学校更多的关心,医院持续有效的治疗,然而学校却加码还批评她,终于使她不堪重负,酿成了携女自杀的悲剧。



应该说生活的压力也是一个非常值得一说的原因。其丈夫李国民关心妻子不够,不去减轻妻子的生活压力,不帮助妻子维护她合法权益。导致了拉女自杀。

如何避免抑郁?

福垊以为看得太重就会太痛,想得太好就会心情太糟。想的太糟,就会抑郁。加个生活、工作压力,尤其大的变故,加上性格因素,极容易抑郁。避免抑郁:①对工作、生活不苛求完美。②经常调节自我,跟亲友倾诉,或网络倾诉③拥有一颗平常心,不必太在乎④犒劳自我,善待自我,放飞自我,做自己最想做的事。⑤努力坚强,由改变心态实现改变状态。

抑郁后到底该怎么办?

①及时就医、休养调节,放下生活、工作造成压力的因素,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解决。





②做自己曾经最想做但没做的事,把压力转成兴趣方面,在兴趣爱好中调节自我,甚至还把兴趣爱好变成特长。这点就不能不提胖鹿先生了,他自小父母失明,这些年父母也去世,他自己因为心脏问题下过三次病危通知书,但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头条平台。他的歌声,他的遭遇,他的重生,他的助人为乐,使他不仅走出抑郁,还让他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这都是今日头条的功劳。



③寻求专业和抑郁康复的人的帮助。胖鹿先生名海平。自己成功后,是治病成功,事业成功,还积极投入关注帮助抑郁症之列。为他们歌唱,帮他们走出心理的低谷。

④家庭、单位、社会应该关注关系他们,帮助他们。

但愿这样的悲剧以后再也没有了。谢谢大家。


福垊


教师,抑郁症,自杀……

又一次看到这些令人心悸的字眼,而且,是连同年仅12岁的女儿一起!

震惊、惋惜、痛心!

35岁女人,虽非青春正好,却也饱满艳丽;高中教师,虽非中产阶级,却也职业稳定。为什么就会抑郁?为什么选择了自杀?最不该的是,为什么要带走自己花儿一般可爱的女儿?

据称,张会芳是一位工作努力、积极上进、自我要求很严格的优秀教师。事发前四个月,张会芳已被医院确诊为抑郁症,曾向学校请假,却未获批准。

张会芳在遗书中说:

  • …走了,我终就(究)是个不善言词的人,临走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工作压力大,无法忍受,生活也毫无乐趣,无法接受现在这个面目全非的自己。给亲人带来伤害真的很抱歉。
  • 我是自己走的,孩子是我带走的,我认为这是对她们好。一切不再解释。
  • 我所有财产、物品,一切归爱人李国民处理!
  • 张会芳绝笔

抑郁症最可怕之处,在于患者表面看来似乎一切正常,而内心却已完全崩塌,因而很难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及时救助。

张会芳老师患病后曾向学校请假,如果学校能给予足够重视,也许悲剧不会发生。偏偏,张会芳本就是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而学校,师资不足是常态,中青年教师担当教学主力也是惯例。自己没有积极主动沟通,学校对老师也缺乏充分关怀,才导致张老师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最终发生悲剧。

在常人眼里,教师这个职业,虽然比较清贫,却也稳定有闲。每天只上一两节课,每年一百多天假期,算是不错了。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教师职业的辛苦,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外人所看到的,只是光鲜的一面。你看到那些生意人腰缠万贯日进斗金,却不知他历尽艰辛的不易,也不知有多少人血本无归在深夜哭泣;你看到官员地位显赫呼风唤雨,却不知他宦海沉浮的危险,也不知他多少年含辱忍耻只能一个人独自舔伤。

教师为了每天的一两节课,要查资料充分备课,要预演课堂,要反思总结,要批改作业,要个别辅导。教师每年一百多天假期,真正能休息的日子并不多,开学准备,期末收尾,继续学习培训,还有偶发的各级行政事务安排,会占去至少一半的假期。特别是高中学校老师,忙完了上个学期,马上开始学校统一安排的补课;补课结束,下个学期又来了,几乎没有假期。年复一年皆是如此,似乎生命不息,就永远没有尽头。

张会芳老师说,工作压力大,无法忍受,生活也毫无乐趣。我想,这应该是大多数老师的内心感受,也是他们最真实生存现状的写照吧,只是因环境而异、因人而异,程度各有不同而已。

成绩排名的压力,升学指标的压力,学生难管的压力,家长难应付的压力,还有工资低带来的生存压力。种种压力堆砌一起,令人喘不过气来,却很少有放松纾解的机会,真的很容易使人崩溃。

生活一成不变,只有无尽的压力,没有惊喜,看不到未来,对有些老师来说,甚至连走出校门也是一种奢望。这样的生活,哪里还有乐趣可言?

教师这个工作,没有职业发展的空间,评职称是唯一的上升通道,可这条路上,又充满了黑暗与肮脏,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只能评上中级职称。

人的一生,如果找不到自我突破的方向,任凭你参加工作之初有多么饱满的热情,也终究会被现实消磨殆尽。要么沉沦,成为一个纯粹的教书匠,要么抑郁,陷入危险的境地,很少有人实现自我超越。

张会芳老师抑郁了,她的抑郁,也许与性格有关,性格内向、不善言词的人,确实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但工作压力,才是她走上不归路的真正原因。

还有更多老师,正在抑郁症中挣扎,或正在走向抑郁,却很少为外人所知晓。我们的媒体和有关部门,只强调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忽略了教师的心理健康。事实上,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反之,就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希望国家尽快畅通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多措施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教师待遇,并建立教师心理疾病监测与干预机制,让老师们都能爱岗乐教,永远不再抑郁。

张会芳老师的遗书中,还有一句细思极恐的话:“孩子是我带走的,我认为这是对她们好。”

从“她们”一词判断,她自杀之前,是打算将两个孩子全部带走的,但可能因为一些别的原因,小女儿才得以幸免。否则,这个悲剧,就又沉重几分了。


毫米


一、事件概叙

2018年7月12日,河南洛阳市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35岁女教师张会芳携女自杀身亡!

这是她的遗书:


这是张会芳老师与她的大女儿李玉彤。



据悉,张会芳老师产假后,就被学校安排带高三。她本人、她爱人李国民、她姐张芳芳多次向学校请假,都未得到学校的同意。她性格内向,工作兢兢业业,在工作与带孩子的双重压力下,患上了抑郁症。

这是张会芳老师的病情诊断书:



抑郁症的病毒在向教师群体蔓延

二、个人观点,不对之处请网友批评指正——

1、张老师这起悲剧让我潸然泪下。两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别说她的亲人无法接受,稍有同情心的人都会心情无比沉重。

2、张老师的悲剧不是偶然的个例,老师的工作压力大,社会有目共睹。我50多岁的时候教三个高三班,还要任班主任,除班务工作,每天要上六节课,还有早读晚自习,还有无休无止的大会小会。我常想,那个时候没患上抑郁症算我走运,那个时候没累死算我命大。所以,我特别能理解能体会张老师的苦处。抑郁症为什么会青睐教师群体,就因为教师工作压力山大,工作辛苦。

3、教师工作压力大,谁来关心教师?学校领导都不关心,谁来关心?张老师多次请假未果,学校领导应该反省,你们当校长的,是怎么对待老师的?难怪,社会各界不关心教师,还对老师喋喋不休横加指责!

4、张老师不该选择这条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况多么糟糕,都不能走这条路!大不了不当这个老师,不当这个老师照样要生活,与死比起来,不知要强多少倍!死是最不付责任的最下等的最残忍的选择!

5、张老师走了,活人再悲痛也于事无补。陶潜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我们要从张老师的悲剧中吸取教训,社会各界还有各级领导,我们无法要求,无法左右,我们当老师的要自珍自重自爱!好好活着,以张老师为戒!


陀叔拍案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自杀”事件,而是一次冷漠的“谋杀案”。。。为什么3月确诊抑郁,校方不给准予请假?连校方领导,那些有“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没有认清抑郁症的可怕吗?

事实上,从精神上摧毁一个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事。

肉体能承受的都仅仅是病痛,精神上承受的,那叫摧残。。。

抑郁症有多可怕,你真的知道吗?

求生是所有生命体的一种本能,在人身上体现的更为极致。

饿到极限的人,为了生存可以饥不择食,饥荒年代可以吃树皮,吃皮带,甚至易子而食。

渴到极限的人,为了生存可以喝尿,甚至是饮鸩止渴。

溺水之人,为了求生会不顾一切的抱紧任何可以救命的人或物。

求生欲真的是人类的本能。。。

割腕、上吊、跳楼、服毒、卧轨,当一个人为求“解脱”开始不择手段的寻死,甚至是不止一次的求死时,我们能冷静思考,抑郁症到底可怕在哪里吗?

它击溃了人类的求生本能,让人穷其所能去 求死,让人不顾一切的放弃“生存”的机会。。。。

抑郁症为什么能击溃人类本能?

如果说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苦难的历练,人有为什么会开心的活着?

追求幸福的人,找到了最愿意相伴一生的人,在一起呼吸都是让人快乐的。。。

喜欢美食的人,吃到了人生中最最美味的一碗炒饭,在炒饭香软的咀嚼中品味到快乐的味道。。。

渴望成功的人,坚持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证明,他在收获每一个人梦寐以求的成功时,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他是快乐的。。。

然而这些快乐,抑郁症患者都感觉不到。。。。

准确的说,是没有办法感觉到。。。抑郁症几乎残忍的剥夺了人脑对“快乐奖赏”感知的能力。

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辛苦的活着时,他感受不到生活的点滴带来的快乐,剩下的之后苦难与历练,人都会开始怀疑,我为什么还要活着?意义何在?

这反复的质疑最后总结出的结论,只有一个。。。死亡,才是解脱。。。

我们身边的抑郁症群体有多庞大?

据悉,我国已确诊抑郁症的患者有近3000万,而我国的抑郁症就诊率不足30%,也就是说,这3000万确诊患者背后,可能还藏着6000万没来得及就诊,不愿意就诊的抑郁者。。。

近1亿的抑郁者群体。。。。以现有人口看,我们身边每14个人里就有一个人身患“抑郁”,或轻或重,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抑郁症患者最怕什么?

抑郁症患者也许不知道自己已经抑郁了,但他们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出了问题。

他们最害怕的是身边的人冷漠、不理解甚至是嘲笑与讽刺。。。

抑郁,就像一个重量难以承受的麻袋,抗在他们身上,而压死他们的,也许从来不是抑郁本身,而是旁人的冷漠与不理解。。。

当然 ,谁也不会去承认,是自己害死了身边的亲人,谁也不愿意承认,抑郁症的亲人自杀,原因在于自己的不理解与冷漠。。。

张老师带着大女儿自杀这件事确实让人痛惜,两条生命的消失不应该如此的轻描淡写。。。

拒绝张老师请假的校方领导应该受到处分,事件本身应该让更多的人认清抑郁症的恐怖,让更多的人理解抑郁患者的苦闷!

对抑郁症,请多一些理解与陪伴,不要让冷漠与讽刺成为我们“无意识谋杀”他人的帮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