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板、炒概念……「牛散」怎麼會被深套的?

封板、炒概念……“牛散”怎麼會被深套的?

在A股投資演變歷程中,有一批投資者或押注ST、或打板追漲、或博弈重組、或炒小炒新,賺取了不菲收益,成為外界眼中的“牛散”。然而,自2017年以來,牛散們傳統的投機套利手法似已“失靈”。

在A股投資演變歷程中,有一批投資者或押注ST、或打板追漲、或博弈重組、或炒小炒新,賺取了不菲收益,成為外界眼中的“牛散”。

然而,自2017年以來,隨著A股市場整體投資、監管氛圍的轉變,牛散們傳統的投機套利手法似已“失靈”,希冀的投資暴利被現實的交易虧損所取代。

需要反思的,不止是這些牛散,還應包括效仿上述投資套利方式的眾多中小散戶。

押注ST:富貴難以“險中求”

對專注於ST股投資的散戶而言,2017年以來的投資之路可謂舉步維艱,牛散陳慶桃對此的理解應更為深刻。

“賭性”十足的陳慶桃最新押注標的是*ST海潤,在公司停牌前(截至今年2月5日),陳慶桃以1022.75萬股的持股數位列*ST海潤第六大股東。雖不知陳慶桃具體買入時點,但由於*ST海潤在停牌前連續四日跌停,觸及近年來低點,這意味著無論陳慶桃何時買入,目前都處於虧損狀態。

押注績差股、賭公司重組自救是陳慶桃等“ST投資專業戶”最簡單的投資邏輯。

回看*ST海潤,公司目前的確已停牌宣佈籌劃重組,但停牌後公司卻連遭“噩耗”打擊,目前面臨退市風險。證監會在3月下旬宣佈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上交所近期也對公司和時任公司高管進行公開譴責。在此背景下,陳慶桃此番投資前景恐難樂觀。

從ST常林(已更名“蘇美達”)到ST新梅再到*ST大控,細數陳慶桃2017年以來重點投資的ST股,基本都處於“虧多盈少”狀態。細究其因,與整個市場氛圍的改變不無關係。

近年來,隨著併購重組、退市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規定的陸續出臺,ST板塊已日益邊緣化。投資者出於規避潛在風險、不確定性等考慮,對ST板塊的炒作也日趨謹慎,“博傻”人群日趨減少,“陳慶桃們”原有的投資思路難以為繼。

“打板”追漲:投機炒作路漸窄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那些痴迷於“打板”(用資金去拉漲停板)追漲的牛散們,近兩年的日子同樣不好過。

“2017年‘打板’很難做。”成都專門從事“打板”交易的老張告訴記者,儘管多年來在交易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前幾年也因此賺取了高額收益,但步入2017年卻突然發現,原有交易模式已不賺錢。“雖然也有短期大賺的個股,但‘割肉’案例更多,整體一年算下來還是虧錢的。”

老張奉行的就是“漲停板敢死隊”的投機炒作方式。簡單而言,就是開盤後憑感覺去尋找潛在人氣個股,然後利用資金優勢拉昇股價吸引中小散戶跟風,在持續拉昇(一日或數日)後,再將大量持股高位拋售給散戶,從中賺取鉅額收益。

對於此類投機甚至操縱股價的異常交易行為,監管部門近年來不斷加強打擊查處力度,以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

證監會前期對北八道集團涉嫌操縱次新股案件的從嚴查處便是典型案例。此外,上交所今年3月下旬也對董傑、孫煜、盧榮妹2017年以來通過盤中拉昇股票價格或漲停板虛假申報等異常交易行為開出了“罰單”。

在監管的高壓下,“打板追漲”的投機炒作之路正越走越窄。

“據我瞭解,國內從事‘打板’的一線遊資2017年基本都沒賺錢,一是由於監管環境越來越嚴,二是中小投資者在追漲虧損多次後變得更謹慎,不再盲從。”一位從業多年的私募人士告訴記者,在“打板”碰壁後,一些牛散也在轉變投資理念,嘗試買入藍籌股或港股進行中線投資。“當然,手癢時也會去做一下短線。”

博弈重組:變數重重難如願

潛伏重組預期股,也曾是一些牛散的“獨門絕技”。然而,隨著近兩年投資氛圍的漸變、監管力度的加大,儘管一些牛散“嗅覺”仍很靈敏,但其對重組預期股潛伏的勝算卻越來越低。

蔣政一近年來一直被視作押注重組股的“傑出代表”。僅2014年以來,以蔣政一為代表的“蔣氏二人組”便曾相繼押中金磊股份(舊名)、步森股份、萬達信息3只具有併購重組預期的個股,潛伏成功率相當之高。

進入2017年,在重組股篩選方面獨具慧眼的蔣政一又在通達動力停牌重組前突擊潛入。根據彼時重組方案,隆基泰和置業擬作價160億元實施借殼。但是,由於涉及房企借殼,該方案一經披露便遭到外界質疑,重組最終流產,通達動力股價也在復牌後一個多月內遭“腰斬”,蔣政一此役損失頗重。

不止是蔣政一。多位私募投資人士告訴記者,2017年以來博弈重組預期股的核心風險就是變數太大。

因併購重組尤其是重組上市相關政策導向日趨嚴厲,上市公司實施重組已不像以往那樣能輕鬆“過關”,其中不少公司的重組方案因存在瑕疵無法回應監管部門問詢而被迫提前終止。此外,在上市公司長期停牌後,早前潛伏其中的資金尤其是信託資金等也有急於變現的衝動。

基於此,回看今年以來終止重組的公司,其復牌後股價大多下跌。最新案例當屬獅頭股份,公司4月2日復牌當日即被鉅額賣單砸至跌停板。

有意思的是,面對重組類個股復牌後普遍不佳的表現,一些投資者已開始“怕”手中個股停牌。“一是怕搞不成;二是搞成了復牌也不一定漲。”有投資人士稱。

炒小炒新:“畫餅”想象無人應

曾幾何時,炒小炒新(炒作小市值、炒作新股)也是一部分投資者信奉的投資理念,但如今這一思路卻漸漸得不到外界認可。

牛散周信鋼,過去幾年一度被視作炒作小市值股票的“代言人”,原因在於其重點持倉個股中絕大部分來自於創業板。不過,回看其2017年所持有的創業板個股(如康斯特、德藝文創、容大感光等),整體股價都處於持續震盪下挫走勢,痴迷“小而美”的周信鋼應損失不小。

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周信鋼便坦言自己偏好小盤股,在其看來,小市值個股雖質地優劣不一,但一旦經過相關併購運作,未來成長空間很大。如今看來,周信鋼只看重了市值小而忽略了公司的質量。

2017年以來,A股投資者更加註重對公司價值的挖掘,更加看重公司的業績成色,因此個股分化現象也愈發明顯,日漸成熟的投資者對於業績表現平庸的小市值個股正逐步失去興趣。

此外,一些投資者盲目炒作次新股的“風氣”今年以來也有所收斂,近期養元飲品的破發便顯示出投資者對於次新股已變得謹慎,不再盲目跟風。

牛散們投機“招數”相繼失靈,似乎也在告誡廣大投資者:遠離“炒小、炒差、炒新”,注重價值投資,方能在投資道路上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