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月薪多少是生存,多少是生活?

kuicheng


曾經也看過很多數據,但是僅供參考,審視的維度不同罷了,我作為生活在成都的外地人就從個人生活的感受來聊聊。

成都作為西部最大的城市,其實最近這幾年發展比較快,得益於“一帶一路”的大戰略影響,帶動了成都的傳統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間接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另外成都也作為“國家級中心城市”之一的發展規劃空間也很大,因此官方也加入了準一線城市的搶人大戰,短時間內也掀起了新移民人口的大幅增長。

基於這樣的背景,成都目前已經被定義為“準一線城市”,也就是除“北上廣深”以外的第二梯隊城市。而且“大成都”戰略規劃其實就是近幾年提出的城市群經濟帶建設,也在快速推進中。

早年對於成都的印象還僅僅只是一座休閒之都,很多人談論起成都,都覺得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這樣一座集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於一體的大都市,生活成本並不高,節奏很慢,壓力很小……可是隨著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可能只有成都本地人還能感受到這種生活的愜意,新移民人口大多是外來年輕人,還來不及享受成都的這份愜意就投入了快速發展的新城生活中。

傳統行業需求穩步增長,但高新科技行業,IT互聯網行業並未成熟,大多還只是傳統行業的配套市場,在全國來看,落後於其他二線城市,作為普通求職者而言,可選擇的空間並不大。而且並未形成自己的產業鏈,對於其他產業的帶動依賴還比較大,因此這些如今新興的高收入行業在成都並不突出。所以實際對於普通求職者而言收入在全國二線城市比較來看,並不突出。但是快速的發展已經讓成都的生活成本快速增加,房價租房成本這幾年增長的嚇人,帶動的其他生活成本也不可避免地增加。因此原先人們印象中的那座休閒愜意之都慢慢已經不復存在了。

作為普通白領,月薪可能也就在統計數據的平均工資左右,大約是六千至七千左右。我一直覺得這種數據對於回答感受問題沒有什麼太大的參考價值,我的感受是如果是年輕人沒有家庭壓力,按照這個工資水準介於生存和生活之間,因為得看每個人的生活狀態。不過如果是上有老下有小有家庭壓力的人,這個水準真的只能是生存的狀態。且不說家庭的綜合抗風險能力,如果是年輕家庭有個嗷嗷待哺的娃,就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現在成都的教育成本可以說不亞於全國其他準一線城市,甚至某些區域直逼一線城市!

所以綜上所述,並不好說具體多少月薪可以代表什麼生活狀態,要看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行業的從業者的感受也不一樣,可能在成都傳統產業的行業由於長期的積累,如今反而收入可觀,但高新科技行業,互聯網相關行業並不是成都的優勢,行業從業者反而覺得發展空間不大,比較吃力。


霍公子


就到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哦哦哦……。什麼是生活、什麼是生存其實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理解。而工資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因素,也是物質保證。工資對很多人來說肯定是越多越好,越高越好。而往往現實是:不夠花。

下面是成都收入的分佈圖

下面是程度行業收入和崗位收入的排行榜

其實,每個人都想知道有多少人和自己賺差不多的錢,又有多少人活的比自己好。上面的這些數據就能清晰的告訴你你所在的位置。

不過,如果你想知道你在這部分人中過的幸福幸福、手頭寬不寬裕,這還要結合你自己的情況來分析。

每日職場原創內容,轉載引用請聯繫“每日職場”,該文章首發平臺為今日頭條。


每日職場


怎麼說呢?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嗎?有錢人有有錢人的活法,錢少的人一樣的可以活下去,這就是成都。

成都是一座休閒宜居美食之都,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應有盡有;成都也是一座宜業,宜商,宜居,宜遊的城市。

成都也是中國奢侈品第三城;各式各樣的美食以及酒吧,遍佈成都的大街小巷。

有的人住豪華的別墅,有的人住簡陋的出租房。

所以你問成都多少月薪才算是生活?多少月薪是生存,這真的是不好一概而論。

因為一件衣服幾十塊錢可以買到,幾萬塊錢一件衣服也滿城都是,日子是自己過的。不然同樣的工資,有的人可以存一點積蓄,有的人就是月光族,還要向自己的長輩要錢呢。


成都有裝修豪華的大酒店,也有路邊的蒼蠅館子,這看你怎麼去消費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的人為自己而活,有的人是為他人而活,有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有的人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有的人山珍海味,有的人粗茶淡飯。

起點不一樣,目標不一樣,所以生活,或者生存,自然就不一樣了,人一生就看你追求的是什麼了,以上回復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