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吹鼓手

吹鼓手:是洛陽話?馬上就有人出來抬槓啦啊。其實我要說的是洛陽常用話兒,起源?無法考究。這句單詞除了是洛陽長用話,還是三字成語。

吹鼓手:【釋義】①在某些儀式上吹奏樂器的人。②比喻吹捧、宣揚某人某事的人,褒貶都可用。例如:充當不光彩的吹鼓手。(貶義)永當改革開放的“吹鼓手”。(褒義)③比喻忙碌、繁忙 的人。例如:她忙的跟吹鼓手一樣。【常用程度】:常用成語吹鼓手【感情色彩】:中性成語【成語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諷刺人【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產生年代】:近代成語。

洛陽人在說這句成語是發音是:吹鼓壽,與普通話截然不一樣,當地人表述的不是一個吹嗩吶的單獨人,而是整個團隊的組合。過去,紅白大事兒,講究人說“請響器”,不講究人說:叫吹鼓壽(手)。

解放以後,老城紅事請“響器”逐漸斷絕,但喪事兒還是比較多的請師傅來演奏,(請邙山後洞村樂隊居多)特別是八十歲以上老人的去世稱“喜喪”,這個請他們乃必然。也有孝子給父母過“三週年”,白天上墳,夜晚開鑼先吹嗩吶後唱戲,這種場面在老城小巷經常出現,看不出來有啥悲傷情緒,倒是老街坊過了戲癮,當然,主家兒子還是落了個孝順的美名。

我家老鄰居肖泉水老伯解放前就是“槓頭”,也就是這幫人的領導或經紀人,邙山上的響器班子他都認識,所以,老城誰家死人都會先請他。首要問題是他會穿故衣,這個我見過多次,是很講究的,一般人幹不了。其二,他是油漆匠,棺材的裡外油漆得請他粉飾,棺材的前後左右上部都有金粉圖案,我也幹過。其三:喪禮很多講究、風俗他精通。其四:土葬需打墓,自己家挖還是請人?他都能全部擔當協調。最後是:棺槨的行走,他得敲鑼指揮,槓夫得聽鑼音調方能步調一致。路上還有熟人或不認識的擺長凳子放一包香菸,這都得他來忽悠,響器班師傅都心知,這得整一段。“攔路者”如果不讓走,那就得泉水老伯兒來解圍,打哈哈。

洛陽人針對吹響器的另一個稱謂是:吹鼓壽(手),我說的細節不一定全對,像孫子打幡兒,兒女拄喪棒,兒媳婦摔老盆兒啥的,太繁瑣了,以後有機會再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