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的「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用戶71655614271


這句話還是第一次聽到。但我覺得它並不難理解。下面談談自己的理解,如果說的不對,歡迎討論指點。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或者有人說這句話講的是做人的尊嚴。但我覺得不是。我們老家山東青島地區有種說法“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狗剩餐”,這個講的是尊嚴。而不耕丈人田,與不進蘿蔔園,恐怕不僅僅是與尊嚴相關,更多的恐怕還是處於現實利益的考慮。

先說“不耕丈人田”,“丈人”也就是老岳父。為什麼要去耕老岳父的田呢?說白了,是老岳父家沒人了。沒有耕可以僱長工啊,這樣說的人,是沒有明白問題的關鍵所在。老岳父既然有田就不愁種,愁的是沒人管理。說白了,耕丈人田,牽扯的是繼承權的問題。

為什麼老丈人家會沒人了,要女婿去耕丈人田呢?其中一定有原因的。在古代,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與孃家就成了兩家人。按古代的道德與法律規定,女兒是沒有繼承權的。一家人如果沒有兒子,只有女兒,是可以招上門女婿的,這種情況,女婿成了法定的繼承人,他們所生的兒子,是不能隨父姓,而要隨母姓的。這時,女婿自然是要耕丈人田的。

還有另一種情況,一家人有兒有女,女兒出嫁之後,兒子先於父母去世,並無後。這時,父母的田產就失去了繼承人。田裡的活可能沒人幹了。女婿做為親戚,去幫丈人幹,是天經地義的。而且,丈人想給多少報酬別人也是管不著的。這是幫丈人幹活,而不是所謂的“耕丈人田”。“耕丈人田”指的是把丈人的田繼承到自己的名下,成為自己的田。這對於丈人來說,一般是不會有異義,是一個皆大歡喜的事。但這樣的安排是不符合封建社會的道德與法律規範的。

老丈人失去繼承人之後,他可以再生個孩子做為繼承人,如果生不出來。就可以“過繼”。而“過繼”只能在家族兄弟的兒子範圍之內選擇。女婿不在選擇的範圍之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女婿如果看到丈人家裡沒有繼承人了,想要當仁不讓的去“耕丈人田”,就會損害丈人家族內有繼承權可以過繼兒子之人的利益。於是,他就會出來反對。反對的武器就是謫長子繼承製的封建禮教規範。而這個規範,是被社會所公認的。這裡邊體現的就是以前被批判的三權“政權”“神權”“族權”中的“族權”。

人情都是相似的,對一個人來說,如果要在侄兒和女兒之間選一個最親的。那肯定是女兒,女婿和女兒是一樣的。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老丈人可以把家裡的東西給女兒一些,但最重要的田與房,恐怕女兒與女婿是沒份的。做為女婿來說,遇到這種情況,就不要去爭了。如果對方家族勢力很大,不但爭不著,最終名譽也會受損。會被指責為謀奪別人家財。因為在舊道德中,女兒是外人,侄兒是家人。搞得不好,就會產生欲益反損的結果。

“餓死不進蘿蔔園”就很好理解了。蘿蔔有通氣助消化的功能。古代吃不飽飯會捱餓的情況下,吃了蘿蔔不但不會解餓,反而會加重飢餓。把這句人人都懂的話與“餓死不耕丈人田”放在一起,意思就很明顯了。想耕丈人田原本是為了得便宜,可能得到的結果會和餓了吃蘿蔔一樣,不但沒解餓,反而加重了。這當然是沒有解決溫飽之前人的生命體驗。現在,人人都怕吃多,想減肥的情況下,蘿蔔就成好東西了。


七月流火140400643


首先是利益關係方面,窮死不耕丈人田,既然說的是丈人的田,那當然就是說女婿的了,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女婿就是窮死也不要去給丈人耕田,為什麼呢?應該這樣理解,就是男人給媳婦孃家人幹活,一般都是白幫忙,收穫的成果都給了大舅哥小舅子,自己撈不到什麼,不過這裡還應該有一個特殊條件,就是以前有的窮女婿沒有田地,老丈人家有田有地,如果窮女婿去耕老丈人家的田地過日子,收穫和付出往往不成正比,因為老丈人都會向著兒子,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老丈人心裡常常不向著女婿,所以弄不好會是白忙活。

這有點像現在的女婿給老丈人打工,通常做晚輩的女婿啥事都得看老丈人臉色,想要的錢也不好意思跟老丈人開口,只能憑老丈人的施捨,很容易應得的錢也得不到,而且老丈人給女婿通常都比較小氣,因為女婿會認為看在女兒的面子上老丈人會多給一點,但老丈人通常不這麼認為,如果女婿不高興開口給老丈人要,有可能弄得雙方都不高興,媳婦也落個兩邊不是人,所以這樣的事索性還不如不做。
而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和前面一句話的情況差不多,因為蘿蔔這種東西越吃越餓,它本身就是助消化的,吃了也不頂餓,所以可能越吃越瘦,如果要想減肥的話,吃蘿蔔倒很合適。

從這兩句話的意思上看,講的都是有些事情做了還不如不做,因為可能會越做越不如,所以這兩句話不單是說這兩件事最好別去住,也是在告誡人們做事情之前要細思量,有個長遠的打算才能越過越好。

不過另外也可以從講氣節上去理解這句話,窮死不耕丈人田,是說不做上門女婿,因為做上門女婿當然得去耕丈人家的田了,自尊心比較強的人不想靠老丈人家生活,有些比較好面子的人或會講這些所謂的氣節,所以不去入贅而打光棍;而餓死不進蘿蔔園,是說蘿蔔是長在地上的,如果進了人家的蘿蔔地,只要一彎腰,就好像是要拔蘿蔔的動作,可能會被人家誤認為是要偷蘿蔔,即便你沒有偷,也是個解釋不清的事情,很有損大丈夫光明磊落的形象,所以特別講自尊的人在這些方面也是很講究的,就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了。


得意按電影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話其實是古代人們的一句警戒語而已,意思是提醒後生小輩們,岳父母之田地,就算是窮得要死,也不去租種,就算是餓死也別進別人蘿蔔園偷吃蘿蔔。說明古人對氣節的重視似乎勝過生命,貧窮不可怕,氣節價更高。

窮死不耕丈人田”這句話意思是:在古代,嫁出去的姑娘沷出去的水,如果姑爺家窮了去老丈人家耕種田地古代女婿們為什麼寧願窮死,也不願去耕種岳家田地呢?因為過去田地一般集中在地主們之手,一般窮人自己沒有田地耕種,全靠去地主家手中租地來種,來維持家庭生計,如遇風調雨順年間,大家還可交上地主家糧租,一旦遇上自然災難,田中可粒無收,那就要靠賣兒賣女去交租了,欠租利息高,利滾利,讓你一輩子都永遠還不清地主們租金。

古代人們都重男輕女,家產傳男不傳女兒,女兒回趟孃家看看老孃,娘女倆就是聊上幾句,問寒問暖,被兄嫂監聽,生怕說她們壞話,如果女兒探完孃親啟程回夫家,兄嫂們眼睛都睜得大大的,生怕公婆給了錢米女兒,被兄嫂們視為惡賊,見到這種情況,你身為女婿的還敢去丈人家耕種田地嗎?如果你選擇去種丈人之田,這不明擺著搶舅大爺們口中之食嗎?你這不在影響郎舅們關係嗎?所以,過去女婿們寧願窮死也不去耕種岳丈人之田。,會受盡舅子及其他親屬白眼,活得沒有尊嚴。

“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意思是:因為蘿蔔性寒,水份含量高,生吃蘿蔔很刮油,心慌。蘿蔔間隔吃上幾頓無妨,還可以降心火,潤心肺,如果你餐餐用蘿蔔作為主糧進食,那就容易引起全身水腫,容易得疾病,一旦染病就無錢醫治,那就離死神不遠了,那水腫疾病引發全身潰爛,死狀很悲慘,當然,話是這樣說,碰上饑荒之年,你有蘿蔔吃也就不錯了,大家會把它切片曬乾蒸著吃,吃甜蘿蔔。蘿蔔如果是油分足時吃了清腸胃,但體內沒油分,成皮包骨了,吃蘿蔔越吃越餓,何況是偷別人家蘿蔔吃,要承受生理上的飢餓和心理上的做賊心虛雙重壓力,得不償失。

其實我個人認為:“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古語是教我們立志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堂堂正正的做人,明明白白的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好人生每一步。一定要學會自立自強、明白事理,不要去做一個寄人籬下的人。

即使在人生中經過世事的磨難和自身飽受生活的艱辛後,仍然會面帶微笑,人生有尺,做人有度,走好人生裡的每一步,即使掌控不了命運,卻能掌控自己,那麼當我們年老的時候,回首看到今生走過的路,每一個腳印都真實,每一步都蘊含追求幸福的希望,那麼這樣的一生才是充實的,圓滿的人生。


人生最難得“心安”二字。所謂“心安”,就是心裡沒有後悔的事、沒有虧心的事、沒有想不開的事,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役,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如果患得患失,心浮氣躁,人生就會疲憊不堪、了無生氣。唯有保持一顆寧靜的心,不眼熱權勢,不豔羨富貴,活得純粹、活得自然,才能求得一個心安。

其實“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也是對在當今的社會上部分社會青年人具體生活的警醒,那些對現實的不滿、無奈、消極、懶惰、不思進取、遊戲為主、比穿比吃喝的主觀臆斷性來看這個世界的人,從總的來說,其自身的眼光是本來就是短淺的。別說自己有志氣‘不耕丈人田,不進蘿蔔園’,有些時候的有些人,再隨心所欲地發展下去,即使你再放下自己所謂的“架子”,“老丈人”家的地讓你耕、蘿蔔園讓你進,恐怕一無是處的你,想耕好這片地,你也是耕不好的,更別說進園吃蘿蔔了,沒有好的“胃口”,勉強地吃了,也會“燒心”的。不管怎樣說,不勞而獲總是可恥的,即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所謂的走下去,也必竟會毀了自己的一生的。


星光音樂盒


這句話說得就是古人對自尊心的理解,就算窮死餓死也要有骨氣,不能踐踏自己的尊嚴。畢竟古代最講究的就是道德禮儀,為人一定要行得正才能被別人所看起,而不管是“丈人田”還是“蘿蔔園”都是諷刺的意味。那麼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窮死不耕丈人田

丈人田說得肯定就是丈母孃家的田了,一般來說女婿給丈母孃家種田,除非是免費的幫忙還可以,如果是經濟利益上的勞動,那就真的沒有臉面了。畢竟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別人家的人,而女婿雖然算半個兒子,但也不可能讓他種自己家的地。除非女婿的家裡非常窮,才會選擇到丈母孃家中。這種情況和入贅有什麼區別呢? 古代有地的畢竟不多,其他情況都是給地主打長工。如果女婿給自己的老丈人家大長工,那在一起工作的其他人自然會嘲笑。而且老丈人給的薪酬也不會太多,畢竟是親戚關係,給太多也不好意思拿。這種情況下自然是又丟了面子有得不到相應的報酬。

餓死不進蘿蔔園

蘿蔔作為最常見的蔬菜品種,自古就一直是餐桌上的必備食物。所以說古代農村最常見的就是蘿蔔園,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而那些快要餓死的人自然窮困潦倒,但他們卻堅守著自己的骨氣信念。就算是餓死也不會跑到蘿蔔園中偷吃。 另外蘿蔔有一個特點,因為它有著促進腸胃蠕動和消化的作用,導致蘿蔔越吃越餓。而蘿蔔是寒性食物,那些脾胃虛的人越吃對身體越不好,這時候還會有性命之憂。

這句俗語旨在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鼓勵人們一定要有尊嚴的活著,這樣才能被大家所看起!不知道大家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三農圈子


民間俗語往往包含著深厚的含義,是需要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的。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俗語從表面上來看是說,即使窮死餓死,也不要去租種岳父岳母家的田地;即使餓死,也不要進蘿蔔園偷蘿蔔。


更深一步地理解,是為了告誡後人三思而後行,不要做了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這樣說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1.“窮死不耕丈人田”的原因


“窮死不耕丈人田”這句俗語是在古代重男輕女的背景下提出來的,當女孩嫁出去之後就算作男方家裡的人了,對女方家庭不會予以很高的重視。


如果主動為岳母岳母家耕田,會顯得自己很掉面子。

另外,窮苦人家的孩子,本來自己家都有幹不完的農活,哪有時間有精力去幹岳父岳母家的活呢。


除非說是女方家裡特別有錢,需要巴結以下或是有其他要求的特殊情況當然不算在內。


退一步講,假如男方去為岳父岳母家耕田了,也不會討到很大的好處。


首先是男方並不會得到額外的獎勵,這些收穫所得大都掌握在“舅舅”手裡;其次是可能還會影響孃舅關係,影響家庭內部的和諧。


2.“餓死不進蘿蔔園”的原因


“餓死不進蘿蔔園”的原因,主要要從蘿蔔的本身屬性考慮。


蘿蔔性寒,長久吃蘿蔔可能會引發疾病。在古代,得病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稍不留神可能就沒命了。蘿蔔易消化,不頂餓。即使吃了蘿蔔,可能也不能解決飢餓之感。

還有一種說法是,撥蘿蔔是很費力的,在快要餓死沒有力氣的時候,蘿蔔園裡的蘿蔔是拔不出來的。所以,在很餓的情況下想進蘿蔔園偷蘿蔔吃是在做無用功。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當時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我們平時的為人處世也有一定的啟發。


但在這個男女平等的時代,我們更要把握好做事的度,維持好男方女方家庭的和諧,把握食用食物的分量。


在做這些事情之前,都需要考慮清楚。


有書課堂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品類眾多。陽春白雪的雅文化自然高端大氣,下里巴人的俗文化也生動具體。要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需要先分開來理解各自半句的意思。

窮死不耕丈人田”是說,作為女婿,即使再窮,也不要去耕種老丈人家的田地。所謂“耕種老丈人家的田地”就是入贅到老丈人家去。

那這半句的意思就是,但有三分奈何,男人千萬不要倒插門,去老丈人家做上門女婿。

自從進入父系社會,婚姻就是男婚女嫁。男方熱熱鬧鬧把新娘子娶回來,然後生養子女,繁衍後代。生下的孩子自然是姓男方。

當然,有的家庭因為子輩沒有男丁,為了讓祖墳裡不至於斷了香火,就會讓長女招一個上門女婿。自然女婿和女兒所生的孩子是要姓女方的。

這在古代是很難讓男人接受的。因為一來有俗語說:寧讓倒了運,也不讓改了姓。你想,通行的習俗是男人決定孩子的姓氏,而現在自己的孩子卻不能隨自己的姓氏,這不光是自己的羞辱,也是孩子的汙點,更是家族的恥辱!

二來還有,中國古代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做為上門女婿將來就不能埋進自家的祖墳,或者做一個衣冠冢,下面也沒有了後代。作為古代的男人,把聲譽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倒插門是男人不答應,男方父母很不情願的事情。

而且,有太多的倒插門現實案例,都不如人意,這更加重了人們的顧忌。詩仙李白,也曾是上門女婿,十年間受盡了冷眼!在許氏夫人逝世後,李白更是受到了許家人極力逼迫,最後只好帶著兒女移居山東!

“餓死不進蘿蔔園”是說:越是餓越不能吃蘿蔔。這又是為什麼呢?不是有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嗎?

原來,民間認為蘿蔔吃了不光不會添飽,還會讓人胃口大開,飯量更大。而這在糧食相當缺乏的古代,實在比餓還可怕。

說蘿蔔開胃是有依據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蘿蔔能“大下氣、消谷和中”。 梁·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對蘿蔔的藥用也有記載:“其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等症”。我們小時候出現消化不良,沒有食慾時,母親便會做一些蘿蔔絲絲拌湯,一碗下去,上下通達,再過一會,保準想吃東西。

這兩半句話包含著古代窮苦人家的諸多無奈與辛酸。通過這些句子,我們可以穿越歷史,感受到那時人們的氣節與艱苦。

時代發展到今天,那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已經基本作古,不孕不育的自不必說,丁克一族大有人在,就是持不婚主義的也不乏其人。婚配已經沒有那麼多的說道,無論是男子去女方家,還是女子去男方家,只要男女雙方你情我願,那真沒什麼計較的。至於孩子姓男方還是姓女方,那更是沒有多少可說的。所以“窮死不耕丈人田”已經沒有了存在的土壤。

至於“餓死不進蘿蔔園”就更是笑話了。蘿蔔因其能“消谷和中”,成了人們清除胃腸積食的好食材。逢年過節,太多的大魚大肉,嚴重增加了胃的負擔,一根蘿蔔,吃時爽口爽心,吃後通氣開胃,真是好東西哪!即使平素的火鍋店裡,蘿蔔片都是人們很喜歡點的一道菜。蘿蔔正在登上大雅之堂!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有書共讀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古時候的一句警告語。

窮死不耕丈人田

先分析上句“窮死不耕丈人田”的意思是說就算是窮死也不要去租種岳父母家的田。

這是為什麼呢?眾所周知,過去的時候田地都是在地主手中,窮人自己是沒有田的。農民們都是靠租種地主家的田維持生活。如果有時候遇上個自然災害顆粒無收時,窮人一般都要賣兒賣女的去還租金。

但是古人卻警告後輩就算窮死都不要去租岳父母家的田只是為什麼你呢?

古時候是重男輕女的,當女兒嫁出去之後就猶如潑出去的水。家中的田地和財產都和女兒無關。就算女兒回孃家一般都只是和自己的母親閒聊幾句,噓寒問暖僅此而已。

而且在談話的時候,兄嫂都會在門外偷聽,生怕說他們的壞話。女兒回自己丈夫家的時候,兄嫂還會在那裡盯著,生怕公婆給女兒米錢。因為家裡的東西以後都是屬於兒子的。

所以如果自己選擇去種岳父的田那不是和自己的小舅子搶東西了嗎?到時候郎舅關係肯定不和諧。這就是為什麼窮死不耕丈人田的原因了。

餓死不進蘿蔔園

那為什麼又“餓死不進蘿蔔園”。那是因為蘿蔔性寒,水份又高。生吃蘿蔔很吸油。蘿蔔的營養含量不錯,偶爾吃幾頓肯定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但是如果天天吃頓頓吃將蘿蔔作為主糧的話容易引起水腫。

到時候連吃都沒得吃要餓死了,你還生病了怎麼可能有錢看病,水腫容易引起全身潰爛,到時候會死的很慘的。那麼你離死就不遠了。

當然話雖如此,要是真的都鬧饑荒的時候,誰還管你吃什麼。有蘿蔔吃都不錯了,不吃就要餓死,吃還能多活幾天,是你你吃不吃?

而且就算是頓頓吃蘿蔔,大家也可以將蘿蔔曬成蘿蔔乾之後在想方設法的蒸著吃,煮著吃,沒必要一定生吃,這樣總比餓死強。只要有吃的,活人還能讓尿憋死不成。


非說不凡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兩句話的大意簡單如下:王寶川住寒(漢)窯誰人不知。女婿在窮到極點,走投無路之時,若要依附丈人是萬萬不可以的,他會羞辱你甚至會趕你出門的,要飯給一口,要銀一文沒有,種他地把你當牲口。因為你站在丈人面前,已無人形,更無男人相,養活不了孩子老婆已不算男人也,是以會被他人恥笑,辱罵,捱打,甚至會被丈人休你也,窮到極地以何臉面和資本見丈人也。跪死難求丈人恩也。至於餓死不進蘿蔔園。這是古人的智慧經典也。人在餓到快死之時,敢吃一個生蘿蔔立馬死人,尤如喝白信也。因為人餓極,肚內空空之時,是不能吃白蘿蔔的,空心頭下肚,立即燒心,離心,傷心,燒離傷三路火攻心,心血立止,無可救藥矣。古人云:空心頭寧吃一把土,不啃白蘿蔔即此也。信不信由您。


福自福地來wjf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在農村流傳極廣,從我6、7歲能記事起,就差不多能聽到類似的話。可以說,這句話是人們在千百年來的生活實踐中,對農村人情社會,以及生活常識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對當下生活也有很高的指導意義。


在我小時候,我的故鄉陝西隴縣也廣為流傳著跟“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大同小異的一句話——窮死不吃丈人飯,餓死不進李子園。

前句“窮死不吃丈人飯”意思是說,一個人哪怕再窮困潦倒,甚至到了乞討要飯的地步,也不能去老丈人家門前要飯餬口。

因為,我們的社會歷來重視人情和麵子,尤其熟人或農村人之間更是如此。作為女婿,沒有打理好自己的生活,混得狼狽不堪,若去老丈人家門前討飯吃,不但會遭到老丈人的冷嘲熱諷,讓自己顏面喪失,而同時,老丈人會遭受左鄰右舍的嘲笑,左鄰右舍會在背地裡指手畫腳地嘲笑老丈人一家。如果風言風語肆意擴散,讓兩家人的面子都會丟得很徹底,以後還怎麼見人?

後句“餓死不進李子園”意思是說,一個人哪怕餓得快要奄奄一息了,也不能去李子園摘李子吃。

在我的故鄉還有“李子樹下埋死人”一說,說明李子雖然好吃,但不能吃多,吃多了容易把人吃死。

因為李子味道比較酸,具有很好的開胃效果,處在飢餓中的人,胃裡比較空,再加上李子的開胃效果,吃起李子來,往往會大吃特吃,比平常吃得量更大,到頭來,容易撐壞胃而把人脹死。另一個,李子的酸味容易腐蝕牙齒、食道和胃粘膜,吃多了對身體器官影響很大,也不容多吃。

“窮死不吃丈人飯,餓死不進李子園”這句話在本質上,跟“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有些細微差別。

丈人的田地屬於丈人的私人財產,可以免費讓女婿耕種,也可以租賃給其他人耕種。若女婿是耕種能手,把一畝二分田弄得年年豐收,丈人不但會誇讚女婿是能人,鄉親也會誇讚老丈人眼光好,挑選了一個好女婿。好了都好,皆大歡喜。

如果女婿把地沒有種好,那帶來的弊端可是雙重的。就像一個人處在輝煌時,你幹什麼別人都說是好的,如果你幹什麼都不成時,那你很可能會被唾沫星淹死。

“餓死不進蘿蔔園”除過有“餓死不進李子園”這一層意思外,還有另一層意思。在過去,生產效率低下,人們缺吃少穿,糧食不夠用,並且一家人人口多,吃飯時往往搞平均主義,每天每個人想多吃也不現實。如果有一個人由於飢餓偷吃了大量蘿蔔,導致胃口大開,他的飯量將會大增,勢必要佔有別人的口糧,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所以,人們不提倡多吃蘿蔔而導致這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鴻鵠迎罡


“窮死不耕丈人田”,反映的是古代家庭男尊女卑,女兒女婿在孃家沒地位的現實。

現代社會講究男女平等,生兒生女都一樣,獨生女兒那是寶貝疙瘩,長大了嫁給了哪個祖上冒青煙的臭小子,老丈人恨不得把心肝也陪嫁過去,房子票子家產便宜了臭小子不說,還得賠上笑臉,跪求人家對自個閨女好一點。

古代不慣女婿這臭毛病,有個典故,體現了老丈人的精明。一個富家翁老來得子,可惜沒幾年後自己不爭氣,死了。臨死之前,立下遺囑一份:"吾六十生一子人言非是吾子也家業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

女婿一看,好啊,老丈人覺悟高啊,"吾六十生一子,人言非是吾子也,家業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家產都給自己了,還有什麼說的,盡心盡力撫養小舅子成人。

小舅子長大後,拿著這份遺囑去了縣衙,縣太爺一看,"吾六十生一子,人言非,是吾子也。家業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

女兒女婿被強令騰退的悲情時刻,女婿發出了代表一個時代的悲鳴:“mmp,窮死不耕丈人田吶!“

”窮死不耕丈人田“,固然反映了好男兒錚錚鐵骨的志氣,殊不知,這氣節是被萬惡的舊社會逼出來的。

再來說”餓死不進蘿蔔園“,這是一代又一代拼了餓死也要進蘿蔔園的向死之士用生命的代價告訴大家的樸素真理。

《藥性賦》裡講:蘿蔔,治澎漲、下氣。有下氣消食,除痰潤肺,解毒生津,和中止咳,利大小便之效。

現實生活裡,人們烹飪肉、蝦時,願意把蘿蔔、冬瓜之類放在一起,是因為蘿蔔有吸油的功效,能中和油膩。飯後吃點青蘿蔔,促進消化通便,有百利而無一害。

在饑饉的年代裡,蘿蔔這種優勢反而成了它的劣勢。大家肚裡半分油水也不存,連牲畜、田鼠的糧食都不放過,就這樣也填不飽肚子的情況下,假如遇到了蘿蔔園,就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了。

輕者腹痛、重者送命,在餓死和飽餐一頓蘿蔔的選題下,很多人選擇了做一個飽死鬼。在歷史上頻發的”易子相食“的苦難歲月裡,氣節,恰恰是該最被無視的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