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保護」青海祁連山黑土灘治理成效顯現 草地覆蓋率達80%以上

“經過幾年的管護,原來沒人要的黑土灘家家都想要,牧民都說黑土灘種出來的草連牛羊都愛吃。”生活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野牛溝鄉大泉村黨支部書記馬柏林近日告訴記者。

馬柏林所在的野牛溝大泉村曾是沙龍灘地區草場退化較為嚴重的村子之一。而沙龍灘地區是祁連山腳下黑土灘面積較大的重點治理地區。曾經35萬畝的黑土灘讓牧民們憂心,但如今“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場景讓這裡的人們自豪。

祁連山青海段位於青海省東北部、青藏高原邊緣,2005年12月青海省政府設立祁連山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近80萬公頃,該保護區是青藏高原重要的天然固體水庫,生態服務功能十分顯著。

“黑土灘”是草地退化最嚴重的一種表現形式。由於草地退化後地表裸露,加上地面鼠和地下鼠活動的破壞作用,併發生在灘地上,所以民眾稱為“黑土灘”,是青藏高原獨特的自然條件下高寒草甸嚴重退化經風蝕和水蝕後形成的大面積裸地產物。

據官方數據顯示,1949年到2005年間,青海牧區牲畜量增長近3倍,草皮覆蓋率減少20%,植物中的毒雜草佔比提高到10%,草場沙化、鼠兔氾濫、黑土灘擴張等問題日趨嚴重。

祁連縣野牛溝鄉大泉村藏族牧民扎西才讓說,從2016年開始,村“兩委”就一直建議牧民少放牧,多保護。“如今,通過政府的深翻種植、禁牧培育、後期管護,這裡的黑土灘都綠了,天然草地的鮮草產量高了,給我們老百姓省下了不少錢。”

祁連縣農牧水利和科技局局長孔慶虎表示,從2015年開始,祁連縣依託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和退牧換草工程等項目,與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專家團隊一同全面實施了退化草地集中連片治理,累計治理黑土灘17萬畝,其中,沙龍灘地區治理黑土灘14萬畝。

“通過引種、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等各個環節,如今祁連山流域的草原生產能力明顯提高、植被蓋度增加,草原生態得到有效治理。”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專家李世雄介紹,除了青海祁連,還有果洛、玉樹,他們還分別奔赴牧區各個種草示範點進行滅鼠指導,為的就是讓黑土灘儘快重新綠起來。

據統計,截至目前,青海省祁連縣黑土灘草地植被蓋度從10%提高到80%以上,牧草平均高度達到50釐米以上,平均畝產鮮草由治理前的50公斤左右提高到350公斤以上。

「草原保护」青海祁连山黑土滩治理成效显现 草地覆盖率达8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