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少年》的创作背景,堪比灌篮高手的巨作是如何诞生的?

1、《排球少年》连载之前画了两个一回完结版,连载和一回完结版有什么不同呢?

《排球少年》的创作背景,堪比灌篮高手的巨作是如何诞生的?

古:最初的一回完结版的主人公是影山。第2本一回完结版的月岛是2年级,是日向和影山的前辈。

2、画《排球少年》的契机是什么?

古:想把以前在头脑中有过的排球具体体现出来。原本就很想画排球,《四谷前辈怪谈》结束以后想着除了排球也不会别的了,就开始了。

3、日向的位置从主攻改到了副攻,有什么理由吗?

古:《排球少年》最一开始是想要画非常厉害的二传,能够配合攻手传出十分精准的传球的故事,所以就需要体现快攻这一点。再就是自己学生时代也是副攻,快攻打得很好的时候的那种“球来了”的感觉很想画出来。

4、画排球场景的时候,有什么是特别注意,或者特别重视的吗?

《排球少年》的创作背景,堪比灌篮高手的巨作是如何诞生的?

古:空中战非常多,为了要很好体现出来“跳跃”感,特别注意角度问题。

5、的确,进攻场景用了很多角度给大家展现了出来。那画排球的时候有什么比较辛苦的吗?

古:比较辛苦的是规则和战术的说明。不能让读者感到“读起来那么费劲”,要让他们融入进来,这真的很让我苦恼。还有就是,这是一项隔网竞技的项目,画的角度问题也总是让我吃尽了苦头。竞技球场虽然面积不大,但场地是都要利用起来的,“画到什么程度,这个战术才能传达清楚”“什么角度才能最佳体现出那种扣人心弦的感觉”,对此总是废了不少心思。困难和乐趣并存的就是“轮次”了。故事情节上的进展和轮次总是对不上。“接下来就让主人公大显身手了!”结果主人公转到后排去了。这种事还是很多的。

6、不断记着轮次去进行故事进展,光想一下就会觉得很混乱。那么,创作之中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排球少年》的创作背景,堪比灌篮高手的巨作是如何诞生的?

古:有趣的事和困难是一样的。根据轮次,人物的行动受到制约这一点。比如以主人公日向为例,发完球后就要被自由人替换,所以转到后排是不能在场的。这之间,和日向完全相反的月岛就会来到前排,战术啊队伍的特征都会随之发生变化。我觉得这就是排球的有趣之处。还有就是,这边千钧一发之际,恰巧遇到了对方强发球轮,那种紧张感也很有趣。作品中的选手们都还不是很成熟,都会有自己的强项和弱点,根据轮次都够画出不同的体系。

7、根据轮次才会展现出如此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啊。那么创作人物的时候又怎么样呢?

古:对手们的人物都是慢慢画出来的。一开始只有外形上的存在,内在什么的都完全没有考虑。之后再去思考这个人物的性格啊和别人的关系什么的。这之中偶尔会有感觉到“这家伙不错”的人物的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