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工作第一天,原来什么都不会?

文/董晓伟

6月,一直是一年中的毕业高潮,从来风头无两。当这批应届生在为自己的毕业旅行而选择困难的时候,那批3月份毕业的研究生们,有的已经早早结束了在娱乐上的战斗,投入到经历了漫长求职后最终选择的工作中。

原来你什么也不会呀

当俺来也追问周梦梦,你的同事真的直接说“原来你什么也不会呀,那招你来干什么”时,她否认,说:“没有,但是眼神说明一切。”

3月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原本7月回家——武汉工作的周梦梦,4月18日突然被通知,要求她4月23日去另一分公司所在地长沙的入职。18日到22日,她用5天的时间在两湖间完成了打包、租房、办手续等一系列程序。

入职第3天,她在公司食堂摔了一跤,造成尾椎骨骨折,回武汉休养。“人生的巧合,啼笑皆非”,7月2日回长沙继续工作的她,这样形容中间波折导致的最初结果。

应届生工作第一天,原来什么都不会?

入职时间和摔伤并不是周梦梦眼中的bug,同事才是。

“你不是新闻传播的吗?帮我想个标题吧。你不是新闻传播的吗?去拍照吧。你不是新闻传播的吗?写个中期报告吧。”周梦梦给出了3种对话,却是同一个语气,同一个误解。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虽然是新闻传播学门类下,但是并没有对采访写作这些事务进行系统教学和实践,4年的经济学学习,1年的经济相关工作经历,和1次录制综艺节目的实习过程,几乎与采写无交集。总之难以避免的是,不擅长的部分成为了她的工作。

“拍照,写标题,写通讯,写报告”这些工作,要长久地继续下去。同事对自己专业的想当然的甚至有些高估的误解,才是bug的根源,“事实是他们觉得他们会的,我得会;他们不会的,比如做视频特效什么的,我也得会。”

同时每天例行的为新人解惑的时间,有的同事也不愿意拿出这几分钟。“老同事带新同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会,何乐而不为呢?”

请教是出选择题,不是简答题

“你不要问他怎么做,而要做好之后问他这样对不对。”对于作为新员工,向同事询问请教的问题,姚远远试错后总结出规律,同事与老师不同。

机械专业的她在毕业前,撕毁了一份三方协议,缴了7000元的违约金,来到现在这家汽车企业的物流部。

就像阅读理解里的英语单词,行业内部不为外人道的术语量也需要一个个拓展。对于再次请教引起的同事的反感,她用一个成语和成语释义,来描述行业术语和术语释义的关系,——同事第一次讲了一个人为了眼前的路去挪动山石的故事,第二次说了“愚公移山”这个词,但是他并没有说这两个是同一件事情。

于是,当姚远远问“愚公移山”是什么意思时,得到的回应就是“这个我不是跟你说过吗?这个问题以后你不要再问我!”同事的吼声响彻了整间办公室;“你之前没跟我说过”的解释又得到了“以前也没有人跟我说”的话题终结性答复。

或许像周梦梦说的,“他们已经忘了自己初入职场摸爬滚打的阶段,很少有同事会考虑到我们新人也需要这个阶段”,奢望别人考虑自己可能会失望,所以埋单只能靠自己。

应届生工作第一天,原来什么都不会?

与人的交往即是工作内容。一入职,就有向下分配工作的内容,要求下属员工反馈,其间下属对姚远远这个新人上司的敷衍让她气愤,但是这种气氛正是学生气的“每个人都在认真工作”的理想状态在作祟,需要削减它,取之以变换的姿态,和周旋的技巧。

而这些都是在实习时不需要在意的问题,因为“实习不用负责任”。

已经在这家游戏传媒公司待满一年,经历了由实习生向正式员工转变的何田田却说:“实习生遇到想怼人的时候先告状,转正了以后直接开骂。”

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bug

何田田想怼的,都是其他部门的同级同事,她不止一次地提到,对方在文案上出的纰漏,公关稿写作没有基本的逻辑,主办方公司名字,游戏战队名字,游戏战队成员名字,甚至包括自己公司名字都会写错。同时,她也不明白,这些错误同事是怎么做到的。

2017年7月开始,在这家公司,从实习到转正,已经有1年的时间。1年中,经历了比同班同学多出的一个步骤——被抽中盲审,然后3月份一起毕业。至此,在上海交通大学7年的本硕生活告终。

应届生工作第一天,原来什么都不会?

和许多应届生一样,初出茅庐,既容忍不了不喜欢的工作,又容忍不了低薪生活。无疑,她选择了容忍后者。“有钱有用有心有趣,总要成为其中一种人。”但当被问及正式员工比实习生的工资具体高多少时,何田田这样回答俺来也,“你可以写,何田田听了这个问题,眼泪掉下来,哽咽得无法继续回答问题。”

传媒行业中作息高波动与工资低稳定的常态,也曾是她实习时抱怨的重点。 “踏入新兴行业本来就是个bug”,在承认这个事实的同时,何田田又解释了自己的这个选择,“能在求职过程中任性爱憎或主动选择一个行业,是很不容易且很宝贵的机遇,既然能有南墙就一定得撞一下,不然后悔终身。”

总有一个人会成功,也“总得有和我一样的傻逼没事去’卡一卡bug’”。

经历了工资与工时,劳心与劳力,跨行与本行的权衡之后,他们选择了现在的工作,边走边在散落着bug的路上。既然遇到,被bug坑到,我们能够想到的最好结果,爬出来,填平它,踩实它,让它成为闪耀的垫脚石。

不然,就像《未生》中所说,你只要考虑那些你觉得应该做的事就好了。剩下的,也不是你能左右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