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費由使用面積改爲建築面積,是變相漲價嗎?

永遠的晴空2


相關房屋面積科普

1、建築面積

是指房屋外牆(柱)勒腳以上各層的外圍水平投影面積,包括陽臺、挑廊、地下室、室外樓梯等,即住宅建築外牆外圍線測定的各層平面面積之和。

2、套內建築面積

是由套內房屋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套內陽臺建築面積三部分組成的。

3、套內使用面積

又稱“地毯面積”,指的是建築物各層平面中直接為生產生活所使用的淨面積之和。

包括:1)套內臥室、起居室、過廳、過道、廚房、衛生間、廁所、貯藏室、壁櫃等空間面積的總和;2)套內樓梯按自然層數的面積總和計入使用面積;3)不包括在結構面積內的套內煙囪、通風道、管道井均計入使用面積;4)內牆面裝飾厚度計入使用面積。

4、 套內牆體面積

是指套內使用空間周圍維護或承重牆體、柱體所佔的面積。其中各套之間的分隔牆和套與公共建築空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等共有牆,均按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入套內牆體面積。套內自有牆體按水平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套內牆體面積。

5、套內陽臺面積

一般按照陽臺外圍與房屋外牆之間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其中封閉的陽臺按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築面積,未封閉的陽臺按投影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6、公攤面積

每套(單元)商品房依法應當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

公攤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還包括套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築面積。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幢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計入公攤面積。

7、產權面積

主要是指房屋產權所有人依法擁有的房屋建築面積。房屋產權面積由直轄市、市、縣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確權認定。

8、銷售面積

商品房按“套”或“單元”出售,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即為購房者所購買的套內或單元內建築面積(以下簡稱套內建築面積)與公攤面積之和。即:商品房銷售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

根據 2003年的《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中提到了包乾制和酬金制兩種形式約定物業服務費用。2007年的《物業服務定價成本監審辦法(實行)》以及有關規定,物業服務成本由人員費用、辦公費、公共區域清潔衛生服務費、公共區域秩序維護服務費、公共區域綠化日常養護服務費、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日常運行及維護費、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及公眾責任險、企業管理利潤、物業服務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法定稅金及經業主大會同意的其他費用,共11大項組成。

盤查摸底小區家當

  對物業服務支出成本有了大致瞭解後,接下來我們要了解一下小區究竟有多少“家當”,因為這些與物業服務費的分攤息息相關。

  所謂小區“家當”分兩大類:一是小區建築規劃概況,二是小區設施設備概況。小區建築規劃概況包括佔地面積、總建築面積、綠化面積、水景面積、道路面積以及停車位。設施設備主要分為強電系統、避雷系統、升降系統、給排水系統、消防系統、照明系統、弱電系統、停車管理系統,根據小區實際情況略有出入。

  混合型小區對設施設備的使用權屬需進一步劃分,如會所、公建配套、商鋪等。屬於小區全體業主共用的部分將分攤在物業服務費裡,屬於個別業主獨用的,將由其獨立承擔費用支出。

確立服務內容、標準

  商議小區物業服務的內容和標準,是物業服務費定價的關鍵一環。

  物業服務的項目主要分五類,即綜合管理服務,公共區域清潔衛生服務,公共區域秩序維護服務,公共區域綠化日常養護服務,共用部位、共用設備設施日常運行、保養、維修服務。針對以上五類物業服務項目制定合理的標準,對普通業主是一項艱鉅的挑戰。

好的服務需要相應的服務成本投入,當入不敷出,成本與收入倒掛時,必然導致物業服務企業降低服務標準或減少服務內容,結果是服務水平越來越差,業主滿意度越來越低,物業服務費收繳率越來越下降的惡性循環,或乾脆走人退出。

物業服務費構成詳解

1.物業管理服務人員的工資、社會保險和按規定提取的福利費:

1.1基本工資:職務 人數 工資標準(元) 月工資總額(元)

1.2按規定提取的福利費=基本工資總額*福利比例

1.3服裝費:每人按冬夏兩季4套衣服,二年半使用期計算。

2.物業共用部位、共有設施設備的日常運行、維護費用:

2.1公共照明系統的電費和維修費

2.1.1樓內公共照明系統電費:

計算公式=公共區域照明燈總數(樓道燈)X功率X每日預計開啟時間X30天X電價

2.1.2樓外公共照明系統電費:

計算公式=公共區域照明燈總數X功率X每日預計開啟時間X30天X電價

2.1.3噴泉水系電費:

計算公式=每臺功率*每次啟用臺數*每天平均開啟時間*30*電價/12

2.1.4弱電系統電費:(弱電系統是指安防、可視對講、溫感報警等弱電設施設備),計算公式=戶數*每戶每日平均用電量*30*0.486

2.1.5維修費

2.2給排水設施的費用

2.2.1消防泵的電費:

計算公式=總功率X每月開啟時間X電價

2.2.2排汙泵的電費:

計算公式=總功率X每月開啟時間X電價

2..2.3消防水箱清洗費:

計算公式=總用水量X水價/12

2.2.4外排水清汙費

計算公式=下水井數量X清洗單價*每年清洗次數/12

2.2.5噴泉、水系用水損耗費用:損耗是指蒸發與滲漏。

計算公式=每年損耗量*單價/12

2.2.6維修費

2.3共用建築、道路維修費

2.4不可預見費(按上述費用總和的5%—10%計)

3.物業管理公共區域清潔衛生費:

3.1清潔器械、材料費(拖布、條帚、手套、清潔劑、垃圾袋等)按價值和使用年限折算出每月值

3.2垃圾桶購置費(分攤使用年限)

3.3垃圾清運費

3.4保潔用水

經實際測算,6層樓道清潔一次用水0.03噸,

0.03X119X30X3.2=342元;

3.5消殺費

4.物業管理公共區域綠化養護費用:

4.1綠化工具費(鋤頭、草剪、噴霧器等):

4.2化肥、除草劑、農藥、補苗、汽油費用:

4.3綠化用水費:

××綠化面積約80000平方米,經實際測算,1噸水約澆100平方米綠地,按每月澆4次水,按東北地區需澆水8個月計共32次,綠化用水約2元/噸。

80000/100X32X2/12=4266元

5.物業管理公共區域秩序維護費用

5.1保安系統設備電費(監控、巡更、背景音樂、衛星接收等):

5.2保安系統日常運行費用:(對講機電池、頻道佔用、登記表卡、停車道閘等)

5.3日常保安器材裝備費(對講機、消防用品、警用物品)

6.行政辦公費

6.1通訊費用

6.2文具、辦公用品費用

6.3車輛使用費

6.4節日裝飾費(含彩燈電費)

6.5公共關係費

6.6辦公室採暖費(北方才有)

6.7書報費

6.8社區文化宣傳費(《鴻城社區報》等)

6.9培訓費

6.10辦公區、員工生活區電費

6.11辦公區、員工生活區用水:

每月冷水400噸,熱水100噸。

400X3.2+100X10=2280元

6.12其它雜費

7.物業管理企業固定資產折舊費:

7.1辦公設備:電腦、辦公桌椅、複印機、文件檔案櫃、保險櫃等。

7.2工程用具:各專業用具,水工用具、電工用具。

7.3綠化、保潔專業用具。

7.4辦公、生活用房裝修費。

7.5員工生活用具(床、床上用品、炊事用具、更衣櫃等)。

7.6其它。

8.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及公眾責任保險費用

9.物業公司利潤:按上述1-8項費用的3%計算

10.法定稅費:

(按營業額繳納營業稅5%、城市建設維護稅按營業稅的7%、教育費附加按營業稅稅額的3%計,合計營業額的5.5%)

物業費=每月管理費用支出/總建築面積

注:以上測算未考慮收費率問題。


慕容老成


物業費的收取定價是要經過當地物價局審核批准,物業管理方不得單獨定價或變相漲價。

物業管理費由使用面積改為建築面積是否變相漲價?業主委員會可要求物業管理方拿出物價部門的審批文件,如物業管理方下能提供或出示物價部門的審批文件,那麼就屬變相漲價,小區業主就有權不交變相漲價的費用,業主委員會可向當地物價部門投訴。


軍歌響亮


沒聽說物業費有按使用面積計費的。物業費收費標準是根據(前期)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假設原來的合同約定是按使用面積計費,要改成按建築面積計費,是需要召開業主大會會議,並經人數和麵積雙過半業主同意才能修改的。物業公司是不能擅自調價的,否則發生欠費,法院是不會支持物業公司的主張的。


剛剛好97399406


這種說法相當於造謠惑眾!

從房子的預售到房本辦結,所有合同文書上都是建築面積。 各地各級政府部門(規劃、建設、房產、物價、統計)都是按建築面積這一統一口徑來工作的。

請問,哪hI地方的哪一個部門是按使用面積來收物業費的?

證據何在?


執中bj1


其實關於物業費按照建築面積收就是不合理,也不用說改為使用面積好一點,問題是同一棟樓的住戶,有一百八十平的,有九十八平的,他們所享受的物業服務是相同的,但是繳費卻差了一倍,這點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木子-雪心


很簡單,依據物業服務合同約定收費,合同規定的是建築面積,就按建築面積收費,合同規定的使用面積,就按照使用面積收費,不存在變相漲價。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絕大多數是按照建築面積收費,幾乎沒有按照使用面積收費的案例。


spiceup


國家把地賣給開發商使用70年,開發商建成房子後又賣給老百姓使用70年,這地到底是誰的?小區沒有經過業主同意,設置一些保安,給業主進行收費,掙業主的錢,同時還收停車費,私自增加物業費,還在小區裡做廣告等等。這也太不合理了,目前很多物業與業主產生矛盾,國家應該出臺規範物業文件,讓老百姓住得安心,放心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