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言學角度,如何分析自媒體語言現象?

張峰是我不曾離棄的信仰


相對於傳統媒體,自媒體在語言表達上更加直接,角度更加親民,意義更加重大。

對於語言學我並不在行,但提到自媒體,對其語言邏輯還是很感興趣的,所以就隨便說說,拋磚引玉,大家隨便看看。——這也是一種自媒體語言表達方式吧。

首先我們來看下什麼是語言學:語言學是以語言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研究的對象是人類語言,它的任務是研究、描寫語言的結構、功能及其歷史發展,揭示語言的本質,探索語言的共同規律。由此看自媒體語言,發自個人(或團隊打造下的個人形象);有標題黨、追熱點、個性、專注、深度等特點;其作用大多是傳達最新行業資訊、表達自我觀點或解決問題;其語言的本質多數為廣告。其實我們並不必過分研究其語言邏輯,這是運營人員應當去分析的事情,找到吸睛套路才能得到關注及轉化。我們更應當關注自媒體所帶來的效應。

大家應當都看過老舍的那部茶館,“不談國事”這四個字至今扔歷歷在目,到底是該關心還是不該關心,可談還是不可談?我認為應當是正向的去引導,畢竟大眾輿論可載舟亦可覆舟。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家越來越不注重“尋根溯源”、“刨根問底”、“力求真相”等負責任的傳播前提了,看到篇讓人義憤填膺的文章就大轉特轉,經過闢謠後鬧個大紅臉,真的是尷尬至極。好比當下熱議的疫苗事件,確實讓人氣憤,但這種事情畢竟是個案,且始末不詳,對傳播這樣事件的用意也不清晰,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並不足以導致民眾對疫苗本身的恐慌,畢竟有錯的不是疫苗,而是在疫苗上做文章的人(製假、售假、傳播假)。我們更應當科學的看待問題,客觀的評價事實,善意的傳播引導,用正能量的視角去發揮自媒體的特性,讓他作為主流媒體的旁支說主流媒體不敢說的話,真正運用語言的力量去淨化我們的社會。

從對小黃車亂擺放等熱議話題都能看出大眾對美好環境的嚮往,語言的魅力就在於此,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我們有義務協助政府去發現那些政府“看不到”的地方,幫助國家在精神領域上繁榮富強。說遠了,至於語言學,應用在自媒體上應當是要起到優化物種的作用吧。

以上希望能夠對題主有所幫助,歡迎關注九哥電商,我們一同學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