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时代,就算我们工作被机器人抢了我们也要做到知彼知己!

先分析一下国内智能制造业的背景。从2015年开始,国内智能制造专项申报的浪潮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咨询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硬件厂家如供应商、客户厂家如主机厂等多单位搞强强联合,开始申报的共赢工作。他们会采用生动的语言、搭边或者不搭边的技术、不切实际的目标去打动并没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评审团。但实际上,多数企业或许并没有长远的规划,而是先把国家专项资金拿到手,之后再慢慢研究输出什么内容。在这里,可以认为,国内100%的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加减子项目的情况,至少有90%的企业实际输出物与目标输出物是不相符的。

中国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由于人口红利渐失,劳动力价格上涨推高生产成本,近几年中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已经不断出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汽车及电子行业。随着中国工业企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人市场也会越来越大,并且逐渐向各领域延伸。

市场研究公司IDC最新发布的有关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报告指出,到2018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采用率预计增长将超过150%,报告同时提出,工程导向价值链企业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机器人采用者,但伴随着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未来两年,品牌导向价值链企业、资产导向价值链企业和技术导向价值链企业在机器人采用方面都将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机会。

国家工信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政策的扶持下,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机器人广泛应用将威胁人类就业?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研究者估计到2025年,机器人消费市场市值将高达3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89亿元)。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接手人类的大部分工作。

而这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了,机器人取代人类的进程已经真真切切地在某些行业里上演了。例如一些工厂已经实现了全面自动化,客服、金融、编辑等诸多行业也面临机器人的逐步侵入。

在某种程度上,因为城市人口的激增,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亚太地区正考虑投入双倍的资金到机器人研发和购买上去。单单就中国来说,它就期望在一年的时间里,搭建起10万台工业机器人设备。

因此,机器人及其他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将不可逆转,且会愈发普及。面对这一趋势,或许我们应该跳脱就业遭受威胁的旧思维,想象该如何在未来更好地生存。

智能工厂的成功之道

工业4.0时代,就算我们工作被机器人抢了我们也要做到知彼知己!

① 进行智能工厂整体规划

智能工厂的建设需要实现IT系统与自动化系统的信息集成;处理来源多样的异构数据,包括设备、生产、物料、质量、能耗等海量数据;应当进行科学的厂房布局规划,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提升物流效率,提高工人工作的舒适程度。智能工厂的推进需要企业的IT部门、自动化部门、精益推进部门和业务部门的通力合作。制造企业应当做好智能工厂相关技术的培训,选择有实战经验的智能制造咨询服务机构,共同规划推进智能工厂建设的蓝图。在规划时应注意行业差异性,因为不同行业的产品制造工艺差别很大,智能工厂建设的目标和重点也有显著差异。

② 建立明确的智能工厂标准

在智能工厂的建设中,企业往往会忽视管理与技术标准的建立,容易造成缺少数据标准,一物多码;作业标准执行不到位;缺失设备管理标准,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通讯协议,造成设备集成难度大;管理流程复杂,职权利不匹配;质检标准执行不到位,导致批次质量问题多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明确的智能工厂标准,例如,业务流程管理规范、设备点检维护标准和智能工厂评估标准等管理规范,智能装备标准、智能工厂系统集成标准、工业互联网标准以及主数据管理标准等技术标准。

③ 重视智能加工单元建设

目前,智能加工单元在我国制造企业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必然是发展的方向。智能加工单元可以利用智能技术将CNC、工业机器人、加工中心以及自动化程度较低的设备集成起来,使其具有更高的柔性,提高生产效率。

④ 强调人机协作而不是机器换人

智能工厂的终极目标并不是要建设成无人工厂,而应追求在合理成本的前提下,满足市场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因此,人机协作将成为智能工厂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人机协作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人的灵活性完成复杂多变的工作任务,在关键岗位上,更需要人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显得更为重要,而机器人则擅长重复劳动。

⑤ 积极应用新兴技术

未来,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将被大量应用到工厂的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中。工人带上AR眼镜,就可以“看到”需要操作的工作位置。例如,需要拧紧螺栓的地方,当拧到位时,会有相应提示,从而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维修人员可以通过实物扫码,使虚拟模型与实物模型重合叠加,同时在虚拟模型中显示出设备型号、工作参数等信息,并根据AR中的提示进行维修操作;AR技术还可以帮助设备维修人员将实物运行参数与数字模型进行对比,尽快定位问题,并给予可能的故障原因分析。此外,数字工厂仿真技术可以基于离散事件建模、3D几何建模、可视化仿真与优化等技术实现对工厂静态布局、动态物流过程等综合仿真和分析,从而能够先建立数字化的生产系统甚至全部工厂,依据既定工艺进行运行仿真。

如果您对此文章感兴趣,请点击上角"关注"按钮!,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