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拚搏爭一流

市地震局按照“抓主抓實、創新提高、綜合協調、提升服務、立足實戰、狠抓落實”的工作要求,以提升市、縣兩級防震減災綜合協調和整體推進為目標,狠抓防震減災“3+1”體系建設,全市防震減災工作突飛猛進。2016年,市地震局首次進入全國地市級防震減災工作綜合考核前10名。防震減災工作連續8年全省第一、先後6年在全國市(縣)防震減災工作綜合考評中獲評先進單位、先後榮獲安徽省地震系統先進集體和全國地震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抓基礎 不斷提升監測預報水平

加強全市地震群測群防網點管理是市地震局抓基礎、抓基層的重點工作之一。為了提升全市群測群防觀測員的業務水平,增強震情意識,提高觀測水平,使之真正發揮作用。2017年,市地震局舉辦了地震群測群防培訓班,並印發了《地震前兆異常彙編》。研究制定了《滁州市地震群測群防工作管理辦法》《滁州市地震群測群防工作考核辦法》《滁州市地震群測群防宏觀觀測員工作職責》,真正達到了“四個一”標準。

奮力拼搏爭一流

滁州市召開2017年度地震前兆臺站觀測員培訓班

“十二五”至今,我市加強地震監測基礎設施建設,增上了鑽孔體應變、電磁波、地傾斜、強震臺、數字化深井水位、水電導、地震預警等10多種觀測手段,建成了多種類、多學科、多層次、網絡化的地震監測預報體系。目前,擁有1個監測中心、7個前兆臺站、48個預警臺、94個地震群測群防觀測點及遍佈全市的鄉鎮(社區)防震減災助理員。建臺只是手段,發揮作用才是目的。為進一步提高全市地震監測預報能力,2016年,市地震局建成了滁州市地震監測臺網中心,該臺網中心集監測數據分析、震情視頻會商、應急指揮決策等多個功能,大大提升了全市地震監測臺站數據的運用率和整體預報水平。

市地震局加強與省地震局預報中心聯繫,主動參與省地震科研分析課題小組,繼續保持與安徽大學合作,積極推進與滁州學院的科研交流合作,力爭全方位、多途徑提高我市震情趨勢會商水平和能力。

抓關鍵 不斷強化震害防禦舉措

2017年,市地震局加強了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行政審批的服務工作,特別結合權力清單動態調整,制定權力運行監管細則和“雙隨機一公開”實施方案,清理規範中介服務和公共服務事項,啟動網上一站式審批,為建設單位提供高效、優質的行政審批服務。重點是做好學校、醫院、養老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生命線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核定和驗收工作。

開展防震減災示範工程建設。我市採取建點擴面,示範先行的辦法,開展示範社區、示範農居、示範學校建設,提高城鄉綜合抗震設防能力。要求每個縣(市、區)新建1個以上的地震安全示範農居,琅琊區、南譙區要建設2個以上地震安全示範社區。目前,我市已創建了“農村地震安全示範民居”52個、“地震安全示範社區”12個、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44所、市級73所。

奮力拼搏爭一流

全椒縣召開農村危房改造、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暨農村建築工匠培訓會

此外,我市以“一縣多館”為平臺,“創、聯、用”多措並舉,大力加強科普宣傳陣地建設。目前,已建成地震科普館14個,其中:國家級地震科普館3個,省級地震科普館3個,農村校園地震科普館8個,每年接待中小學生等社會各界人士觀摩達30多萬人次。同時,成立“滁州市防震減災知識進萬家宣講團”,兩年來,宣講團深入到學校、社區、機關、農村進行講座50多場次、到街頭、社區宣傳70多次,發放宣傳資料50萬冊,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在深度、廣度上得到了有力推進。

奮力拼搏爭一流

天長市城南小學科普館

奮力拼搏爭一流

全椒縣氣象地震科普館

抓演練 不斷提高地震應急救援能力

為積極貫徹落實“平安中國”公益活動和開展防震減災“平安校園”活動,2017年,市地震局與市教體局聯合下發了《關於做好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和地震應急避險疏散演練的通知》,要求繼續在全市所有學校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和地震應急避險演練活動。

根據新修訂的《滁州市地震應急預案》,模擬突發地震,開展地震應急桌面推演,熟悉《地震應急預案》內容和各自工作職責,為臨震應急做準備。5月10日,市地震局和天長市政府聯合舉辦了2017年地震應急救援實戰演練。同時,我局結合滁州市情,對《滁州市地震應急預案》進行了任務細化,明確分工,編制操作更簡單、內容更明確、攜帶更方便的《滁州市地震應急指揮簡明手冊》。“5·12”期間,市地震局還指導和組織全市各類院校開展了多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聯合市人防辦在滁州學院、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所學校舉辦了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提高師生自救互救能力,增強了防震減災意識。

奮力拼搏爭一流

滁州市2017年“5.12”地震應急救援實戰演練觀摩會

市地震局認真落實地震應急準備“六有”要求,不斷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先後組建了6支地震應急救援隊伍、3支志願者隊伍和2支社會大型機械設備工程隊,並經過多次模擬實戰演習檢驗;與規建委、城管執法局等多個部門聯合規劃建設13處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採取政府儲備和社會儲備相結合的方式,聯合民政、商務等部門牽頭組織與各大超市簽訂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協議,儲備帳篷、棉被、食品和飲用水等應急物資;與市消防支隊建立了地震應急救援專業裝備庫,保障本市及周邊地區臨震應急救援力量,提高了地震應急救援綜合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