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地上的「世外桃源」

茅草地上的“世外桃源”

生態農業園

中國城鄉統籌發展網訊(記者 曾思潔 汪萬英)“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在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也有一個能與之媲美的人工開拓的世外桃源——王場鎮雙龍村生態農業園。

生態農業園坐擁600餘畝土地,青山環繞,溪水潺潺。東至王場鎮石溪村,南起王場鎮太和村,北至王場鎮石溪村,兩個村889戶2295人居住生活在這裡。10公里的環形硬化公路在園區穿梭,把園區分割成美麗的幾何圖案。一頂頂白色塑料大棚整齊地排列著,一眼望不到頭;水產養殖區猶如一面鏡子,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靜靜的村莊掩映在綠色中,不時傳來公雞的啼叫。

茅草地上的“世外桃源”

辣椒種植區

茅草地上的“世外桃源”

四季豆種植區

茅草地上的“世外桃源”

工人正在給葡萄套袋

茅草地上的“世外桃源”

無公害農產品證書

大美蔬菜果園引來八方遊客

走進蔬菜大棚,一壟壟綠色蔬菜鬱鬱蔥蔥,西葫蘆、南瓜、黃瓜、絲瓜、冬瓜、苦瓜等幾十種,微風輕撫,搖搖曳曳,煞是好看。幾十個工人分散在不同的大棚裡,手上摘著辣椒、茄子、黃瓜,嘴裡哼著《太陽出來喜洋洋》……歡聲笑語,一派繁忙景象。

茅草地上的“世外桃源”

等待運輸的黃瓜

大棚外,一輛萬州來的大貨車正在裝載採摘下來的農產品,綠油油,水靈靈,十分惹人喜愛。車主告訴記者,這裡的蔬菜綠色安全新鮮,拉回去很好賣,所以我們願意這麼遠跑來。

“哎呀,桃子好多呀,好紅啊!好大呀!好漂亮啊!”“好甜呀!好香呀!”十幾個忠縣遊客簇擁在水果採摘區。他們不時拿出手機拍照,定格這美好時刻……“我到這裡摘桃子好多年了,剛開始是從朋友圈看到朋友發的照片,來了覺得特別好吃,以後年年都會來。這裡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摘著桃子,想起小時候去鄰家偷桃的糗事,其樂無窮,哈哈哈。”一名遊客告訴記者。

據雙龍村黨支部書記王桂剛介紹,目前園區各種蔬菜已陸續上市,每天可出售蔬菜5噸以上,每天大約有8000元的收入。帶動周邊零散種植面積達2000畝。解決了200餘勞動力就業,其中貧困脫貧戶53戶(194人)、貧困戶14戶(52人)。2017年被表彰為蔬菜種植“縣級微型企業特色村”。

土地流轉拓寬農民致富之道

記者在水產養殖區,遇見一位段先生正在自己的三輪車上休息。幾年前,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雙腿截肢,失去了勞動力,家裡兒女讀書都得花錢,一時間家裡變得焦慮了起來。後來,生態農業園主動聯繫流轉了土地,每年可以得到固定分紅1200元;自己再負責經營這裡的20畝水塘,養殖水蛭和魚類,年純收入達3萬元;妻子在生態園裡務工,每月工資1300元左右。加上政府給的殘疾人補助,兩個孩子的貧困生資助,家裡生活又恢復了從前的樣子。

茅草地上的“世外桃源”

滿臉笑容的殘疾人段久成

“改革的紅利落到了百姓身上,接下來再爭取把水塘發展擴大,從貧困奔小康!”段先生充滿希望地說。

王桂剛介紹,王場鎮雙龍村生態農業園修建之前,這裡曾是一片茅草地,土地荒蕪。2012年初生態農業園開始規劃,12月啟動建設。目前有三個專業合作社、四個家庭農場。有蔬菜種植區300畝、特色水產養植垂釣區100畝、桃子葡萄西瓜草莓等水果採摘區100畝、花卉盆景苗木觀賞區150畝、紅肉柚子100畝。農產品主要銷往西沱鎮、黃水鎮、石柱縣城、忠縣及萬州等周邊地區,年產值達300萬元左右。

目前,園區採取“村支兩委+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實現公司化經營。園區推廣標準化生產,通過“上級補貼+政府補助+村兩委自籌”的方式,已投資約1000萬餘元。建有標準化鋼架大棚200餘畝、排水溝、水肥一體化噴滴灌系統、溝帶路、智能化育苗溫室等部分現代化農業基礎設施,採用抗病、高產、良種選育、營養缽(球)、穴盤育苗、地膜栽培、無公害蔬菜施肥等先進種植技術,顯著提升了蔬菜品質及效益。2015年該園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2017年通過國家綠色農產品基地認證。

茅草地上的“世外桃源”

整齊的村舍一角

茅草地上的“世外桃源”

群策群力逐步破解建園之困

談起生態農業園修建之初的困境,王桂剛坦言,“修建之初,最大的問題是老百姓的思想問題,村裡沒錢,沒技術,沒業主,基礎設施完全沒有,村民聽不大懂政策。”

村裡沒錢怎麼辦?向政府借了10萬元就起步。無技術怎麼辦?每月請西南大學林德清教授來進行一次技術指導。無業主怎麼辦?每個村幹部承包一個大棚,邊幹邊引進業主。村民聽不懂政策怎麼辦?把全村60歲以上在家的老年人組織起來,成立老年協會,編成相聲、小品、三句半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節目形式,用通俗易懂的當地語言,到各組宣傳演出,讓老百姓把政策聽懂、弄明白。

有問題就一項一項解決,決不打退堂鼓。

建園之初,村民小農意識根深蒂固,不理解不支持。丈量土地還沒開始,一個老黨員幹部就給遠在福建打工的親戚打電話,叫他不要配合丈量土地。得知情況後,村委緊急召開黨員會議,強調講政治講紀律,要求黨員幹部統一思想,有意見有問題當面交流當面解決,絕不允許背地裡添亂;並做通了那個老黨員的思想工作,主動要求丈量土地,首先從他家裡開始。思想通了,工作就好做了。兩個工作人員只用了兩天時間就丈量完了全村的土地。

修建基礎設施是最難的,讓村民捨棄一寸土地都很難。為了保障工作順利開展,經村民大會討論決定,把修建之初的“五不賠”(凡是修建基礎設施涉及的土地、青苗、果樹、附屬物、開山取石都不賠)、建成之後所佔用土地作為流轉固定分紅,寫進村規民約。村民譚玉宜家的2畝田修河堤被佔用,譚玉宜偷偷找到王場鎮領導討說法。王桂剛知道後趕到鎮上,拿出譚玉宜按有手印的合同,譚玉宜二話沒說就回去了。生態農業園建成後,村裡每年按被佔的兩畝田給他1400元固定分紅。

修建二環路的時候,要佔用某前任幹部的一段土地。他說什麼也不同意讓出土地,王桂剛就決定把路只修到那個地方。事後該幹部只要與別人發生口角,別人就會戳他脊樑骨,說他身為老黨員老幹部,以前做別人思想工作,話說的那麼好聽,遇到自己了就變了……時間一長,這位老同志就坐不住了,不到一年,就主動找到村委會,要求把土地讓出來修路。

關於未來的發展,王桂剛說,要請專家做統一規劃,以人為本,讓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要搞好家庭農場,讓遊客來園觀光,採摘,垂釣,欣賞花卉盆景,聽鳥語聞花香,呼吸新鮮空氣,體驗返璞歸真的世外桃源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