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城 · 关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小山村走向全面振兴——蓝田县董岭村四十年来的可喜变迁

「慢城 · 关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小山村走向全面振兴——蓝田县董岭村四十年来的可喜变迁蓝田宣传:

讲蓝田故事,品慢城生活↑欢迎关注

从前是“山上田薄苗稀,出行羊肠小道。整年辛苦劳作,唯求三餐能饱。”而如今是“山上绿色果园,山下旅游休闲,户户小车洋房,家家富裕安康。”说到改革开放40年来蓝田县小寨镇董岭村的蝶变,该村党支部书记李田利用充满鲜明对比的诗句,抒发着感慨。

创新探索 谋求小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让贫困落后的董岭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土地、交通、教育等资源禀赋的长期落后,使得董岭村迈向小康的路依然很艰难。村里的年轻人和有一技之长的村民都陆续离开了村庄,出外打工挣钱去了。

「慢城 · 关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小山村走向全面振兴——蓝田县董岭村四十年来的可喜变迁

李田利

“允许农民出外打工,异地挣钱致富奔小康,这本身也是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的红利——农民们可以自由流动,自主选择职业,自主支配自己的劳动所得。但改革开放前,别说自由出外打工,即便是就地从事农副业也是不允许的。记得改革开放前,队上推荐父亲去铜川煤矿下井挖煤,每月挣的工资,一部分是要交给队里的。”

「慢城 · 关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小山村走向全面振兴——蓝田县董岭村四十年来的可喜变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为照顾在艰苦岗位上劳作了大半辈子且家在农村的工人子女就业,推出了“接班制”政策,李田利便接了铜川煤矿工作的父亲的班,跳出了“农门”成为一名工人。

1996年夏季,做工人已经好多年的李田利经济状况好转了些,并有了积蓄,便买了西服、领带、西裤、皮鞋准备“衣锦还乡”。李田利说,在焦岱镇柳家湾下了车,沿着依旧是羊肠小道的通村路回家,没想到遇到下白雨(大雨),道路泥泞难行。回到家,人成了泥人,皮鞋也开了帮,引得乡党们一片嬉笑。

“你阔了,但咱村的变化还不大,现在国家对农村的优惠政策很多,但就是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头人,你见识广,有热情、有魄力,你就回来带着大伙乘着国家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的东风,为全村致富奔小康好好干一番事业吧!”在乡党们的热切相邀和真诚信赖下,李田利背着家人,特别是背着用一生辛劳为小儿子赢得做工人机会的父亲,毅然买断了工龄,回到村庄,带领大伙在国家对农村持续输入改革红利的大背景下,开始了董岭村改革发展奔全面小康的实践。

「慢城 · 关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小山村走向全面振兴——蓝田县董岭村四十年来的可喜变迁

“要致富,先修路”。

1996年冬季,在上级支持农村道路设施建设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作为当时的村主任的李田利,硬是通过村民筹劳等方式,修通了4公里长的可通四轮车的出村公路,结束了董岭村历史上不通机动车的历史。

1997年,在国家“希望工程”的鼓舞下,李田利带领全村村民建起了董岭小学,结束了该村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只有简易的教学点、实行复试教学的历史。而随着董岭基础教育的提升,七八年后,董岭村开始陆续有了大学生。

「慢城 · 关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小山村走向全面振兴——蓝田县董岭村四十年来的可喜变迁

随着董岭村基础设施的建成,董岭人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产业结构调整增收致富上。李田利说,村上先后尝试种植苹果、药材,养殖生猪以及最终确定种植薄皮核桃,并依靠出售薄皮核桃让董岭人实现了初步整体富裕。

为了实现核桃销售与市场的顺畅接轨,村上成立了核桃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支部+农户”的经营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核桃销售难问题。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由最初的42户社员,发展到142户,基本实现社员全覆盖,还建成了全国核桃标准化栽植示范区,村民人均收入也由2013年的10800元提高到13800元。

「慢城 · 关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小山村走向全面振兴——蓝田县董岭村四十年来的可喜变迁

李田利深有感触地说,董岭村从昔日的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的贫穷落后之村,到实现小康的历程,其中无不与党的改革开放和对农村的反哺优惠政策相关联,“村村通”让董岭有了可行机动车的出村路;“希望工程”让董岭有了全日制小学;“退耕还林、三绿工程”使董岭村有了退耕还林的种苹果、种药材以及后来种优生核桃的尝试和成果。同时,通过农村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而不断深化改革使得农民通过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田园综合体等方式实现了走出去,与市场顺畅接轨;请进来,引入社会资本进入“三农”领域。

「慢城 · 关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小山村走向全面振兴——蓝田县董岭村四十年来的可喜变迁
「慢城 · 关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小山村走向全面振兴——蓝田县董岭村四十年来的可喜变迁

联产承包 走向温饱

地处蓝田县城东南10公里浅山岭区的董岭村,昔日因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山地贫瘠、基础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等原因成为远近闻名的典型贫困村。而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砥砺奋进、春风化雨、探索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三变改革”,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美丽、富裕、和谐的新山村,正在沐浴着乡村振兴的春风,共享着深化改革的红利,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不断前行。

李田利

“一部董岭村近几十年可喜的发展变迁史,是党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农村改革开放政策在董岭的一个缩影。董岭村的每一步发展都始终沐浴在党在农村改革开放政策的春风中,享受着农村改革开放政策的红利。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如今和谐、美丽、富裕的董岭。”

「慢城 · 关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小山村走向全面振兴——蓝田县董岭村四十年来的可喜变迁

改革开放之前的董岭村,由于地处浅山丘陵地带,土地贫瘠,所以山岭上的树木大多被砍了,开辟为山间农田。那时候,种什么,怎么种,都是“计划”说了算,生产效率、土地产出水平都很低。年景好时,村民们勉强能混个温饱,而年景差时,常常是连个“公购粮”都交不上,还得靠吃国家的“返销粮”过日子,“吃不饱、饿肚子”几乎是常态。那时候,还在上小学的李田利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就是“啥时候家里能让自己把白面馍吃个够!”

那时候,在村里只有一个老师却教五个年级学生的复试教学点上学的李田利,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期盼着啥时候能坐着架子车到小寨或焦岱镇上逛一逛。”李田利对记者介绍说,由于村子四周都是山岭,且十分偏僻,无论是到镇上还是县上,都要翻山越岭,走羊肠小道,连个独轮车都推不成,更不用说拉架子车和通机动车了,运输货物只能靠“驮架”(一种木头做的人力驮运工具)。后来,李田利在五六公里外的焦岱镇上高中,一个星期回家背一回馍,遇到下雨天,每次人都会被摔得像个“泥人”。

国家开始在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时李田利还小,具体情况和细节都不大清楚,但有一点他却是深深地印记在自己的记忆中,那就是“土地下户”以后,从第二年开始,他和家人及全村100多户人家再也没有饿过肚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上也通上了电,看书学习再也不用“点灯熬油”了。

「慢城 · 关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小山村走向全面振兴——蓝田县董岭村四十年来的可喜变迁

“三变改革” 走向富裕

2008年,途径董岭村旁的环山公路蓝田段开通;2016年,紧邻董岭村的白鹿原文化产业基地开园。这些利好为董岭村实现“走出去”和“请进来”式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外部条件机遇。但是村上现行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资源和人心“分”得过分、“统”得不够的弊端,在发展中,特别是当村旁的关中环线开通和白鹿原文化产业基地建成开放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服务村旁影视基地配套产业、吸引外地大客商投资董岭的制约日益严重地暴露出来。

「慢城 · 关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小山村走向全面振兴——蓝田县董岭村四十年来的可喜变迁

李田利

在国家大力在农村地区推行实施“三变改革”的背景下,促进董岭小农村与大市场的接轨,实现大机遇转化为董岭现实的大发展的重大机遇和窗口期,必须抓住抓紧,以改革求董岭跨越式发展。

2016年3月,在村两委会的带领下,董岭村通过在全村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有效激活了全村经济发展的要素资源,破解了农村“分散过头”带来的小农村与大市场之间的体制机制矛盾,赢得了城乡一体、三产融合的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三变改革”夯实,促进了董岭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壮大,使农村集体成为全村村民靠得住的大山。以“三变改革”激发出的董岭村内生发展动力和迅速见效的成果,大幅降低了村上的贫困发生率,并正在有力地推动董岭村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慢城 · 关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小山村走向全面振兴——蓝田县董岭村四十年来的可喜变迁

李田利说,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董岭村“三变改革”成效初步显现,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

一是实现了农民与土地松绑,与集体利益捆绑,解除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生产关系得到理顺,生产力得到解放。

2

二是盘活了资源,集体经济开始壮大,逐步实现有能力改善公共服务、实现利益共享。

3

三是土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利用,为社会资本进入创造了条件,社会资本不断涌入,促进了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发展,董岭村已与外来投资签订了30亿元的“白鹿原影视艺术小镇”合作协议。

4

四是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016年达到13800元。

5

五是促进了脱贫攻坚,贫困户由原来的42户105人减少到15户39人,贫困发生率由16.7%降低到6.2%。董岭村也成为市、县“三变改革”的示范村。

「慢城 · 关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小山村走向全面振兴——蓝田县董岭村四十年来的可喜变迁「慢城 · 关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小山村走向全面振兴——蓝田县董岭村四十年来的可喜变迁

在董岭村采访中,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宽敞平展的出村和村内道路、幸福和睦的村民笑脸、正在实施的民宿改建……让记者深深感到,经过“三变改革”后的董岭村,正在乘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东风,紧抓机遇、转变方式、促进发展,乘上城乡、三产融合发展的快车,向着产业兴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

「慢城 · 关注」沐浴改革开放春风 小山村走向全面振兴——蓝田县董岭村四十年来的可喜变迁

源自|西安日报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