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现代诗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

记忆斑驳旧时光-


欣赏现代诗歌,首先要具备几个条件:一,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能够从内容和形式对作品有所把握。二,有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够耐心深入地理解作品。三,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能够在阅读的时候产生共鸣。

具备了以上基本条件,然后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阅读诗歌:

一,选择。现在各种渠道发表的诗歌很多,尤其是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国家期刊有它一定的功能限制,这些年由于文学势微,老编辑大都离职和退休,去发展自己的事业,新编辑打大都不够尊重诗歌和诗歌创作,已经沦为人情阵地。民刊都是对诗歌有一定热情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创办的,它的局限性除了人情方面的考虑,还在于个人爱好,修为程度,接触面等等。文学网站大都是普发,只要是分行排列,就会发表出去。基于以上情况,你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好你要阅读的诗歌。

二,阅读。要尊重作者的创作,认真阅读,从文字到诗意认真咀嚼。

三,欣赏。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深入诗歌的内涵,感受诗人的创作意图。

四,审美。在欣赏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进入诗人的抒发氛围,感受语言和诗意的美感,产生响应的共鸣,并为之陶醉、兴奋和愉悦。

五,再创作。在欣赏和审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诗歌的空间,领会诗歌内在和外在的人文精神,使诗歌在你的参与下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当然这种再创作依循的是诗歌本身框架和思想空间。


临川熟睡以前告诉你


“诗言志”,诗是“心灵的火焰”,从屈原到李白、杜甫……从郭沫若、闻一多到舒婷、海子……他们的诗无不蕴藏着伟大的抱负和高尚的情操,无不流淌着激越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现代诗歌以特有的情感价值取向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广为传诵。因此,欣赏现代诗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知人论世 

  鲁迅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就是说在鉴赏诗歌时,既要明确诗人的创作背景,了解其写作动机,又要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如闻一多的《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 爆一声 /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 不要发抖 /伸舌头 /顿脚 /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 咱们的中国  

  闻一多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用“一句话”表达出对理想中的中国的热切期盼,用自己的全部情感讴歌了一个永恒的爱国主题。 

 

二、要抓住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语句,是诗人精心构思的语句,是诗歌“立言之本意”。要抓住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诗歌的背后一节。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全诗的“诗眼”,表现出作者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死水》中的“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了作者创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 

三、要分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是通过诗人的选择与锤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殊含义的语言形象,是诗人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结果。如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在这首诗中,作者连续使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揭示自己的思乡之情,思人之苦,表达了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主题。 

四、通过抒情解读情感  

  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诗人用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用其精练的创作手法,而不惜多次修改以致达到与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诗歌的巨大艺术魅力也在于此!它不像小说,擅长于设置波澜起伏的情节、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所以,解读诗歌,主要不在于通过诗了解更多的事物,而是求得情感上的共鸣。  

  如韩瀚写张志新烈士的诗歌《重量》:“她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诗人发挥了自己独特的想象力,精心构置了一个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中心,这就是“生命的天平”。抽象意义上的“生命”本来是无形的,因而也无所谓轻重。诗人借助“天平”这一具体可感的意象,赋予无形之物以有形,并且衡量出不同生命的轻与重。诗人在“生命的天平”的一头安放着烈士“带血的头颅”,另一头则是“所有的苟活者”,使读者由这一形象画面获得视觉上的不平衡感的同时,体会出诗人对烈士的无限崇敬,对他人、对自我的否定与批判,读者的灵魂怎能不为之震撼!它必然会在读者的心灵深处产生一种共鸣。 

  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抒胸臆,在诗歌中直接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一种是间接抒情,就是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主要有寓情于事和寓情于景两种形式。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诗采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的手法,借助一只鸟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真情。  

五、要明确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我们要掌握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这样才有助于披文入情,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如臧克家的《三代》: 

  孩子 / 在土里洗澡 / 爸爸 / 在土里流汗 / 爷爷 / 在土里埋葬 

  诗歌运用排比句式,为我们刻画了一辈子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写出了他们世世代代与土为伴的艰辛,既有对农民的同情,更有对农民的礼赞。

  

六、通过咀嚼语言解读内涵  

  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含蓄是一种表现艺术美的方法。含蓄是诗歌语言的特色,是它和散文、小说等语言的最大区别之处。宋朝的梅圣俞说过,写诗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可谓道出了含蓄的真谛,故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司空图讲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苏东坡讲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沈德潜说的“弦外音,味外味”,施补华说的“忌直贵曲”,都表达了和梅圣俞相同的看法,因为诗贵含蓄,只有含蓄的诗词才能诗意深厚,韵味无穷。诗歌因不直说而增加欣赏的困难,通过咀嚼品味含蓄,可以较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  

  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写了一位“美人”。诗人很吝啬,全诗没有用一个“美”字,甚至连美人的相貌、体态、举止和服饰都没有一点描绘。她的“美”藏在“看风景的人”的眼睛里,比“风景”更吸引人,皎洁的美占领了别人思绪翻飞的夜晚,藏在别人的梦里,活在读者的心中。 

  总之,解读现代诗歌的途径很多,而不限于笔者以上所列举的几种。此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其它的解读方法,

句式、结构、章法,节奏美、跳跃性等等都是我们鉴赏诗歌的途径。但无论用什么方法,读懂一首诗,并能产生共鸣,获得愉悦,就是成功!  

  鉴赏诗歌,无论是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还是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通过诵读,可以读出诗人倾泻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波澜,可以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反复诵读,还可以读出诗歌的音乐美,特别是讲究节奏的现代诗歌。


风采莲曲


感谢邀请。据悉,题主是尊敬的刘愛源女士。我对刘女士没有多一点的了解,矇胧印象: 是一位对文学有所研究、具有一定造旨、有学问的女性。起因似乎是刘女士看过我的劣文,为此我曾点击其头像,匆匆浏览过她两三篇文章。现《系统》转达她的邀答,我感到为难 : 这无异于鲁班门前弄斧!考虑良久。最后硬着头皮: 权作交流`抛砖引玉!//我个人认为 :欣赏现代诗,起码要有三个条件 : 1)对现代诗要有兴趣和爱好。没兴趣谈不上欣赏。2) 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比方说,他连鲁班是现代人`还是古人都不懂,他怎能理解诗中 运用鲁班这个人名的比喻呢? 3)要有一定的社经历和阅历。一个人有了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 才能升华为理性认识。一个人要有一定的阅历体验,才能体会到诗人的激情!从而产生共鸣!例如 :诗人黄灿然写的《杜甫》一诗,被选入一本诗选中,我读后感动!把它抄写收藏。我曾在《今日头条》中向网友推荐,反应冷淡。该诗文字很质朴,但凝聚着诗人深沉潮涌的激情和深切沉静的感悟!//全诗如下:他多么渺小,相对于他的诗歌/他的生平捉襟见肘,像他的生活/只给我们留下一个褴缕的形象;叫无忧者发愁,痛苦者坚强/ 上天要他高尚,所以让他平凡/他的日子像白米,每粒都是艰难/汉语的灵魂,要寻找恰当的载体/而这个流亡者,正是它安稳的家/历史跟他相比,只是一段插曲/战争若知道他,会停止干戈/痛苦,也要在他身上寻找深度/上天赋予他不起眼的躯壳,装着山川、风物、丧乱、和爱/让他一个人,活上一个时代!//限于我阅读的诗评不多,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 同一口径,认为诗人余光中写得最好、最优秀的“代表作" 当推《乡愁》一诗!我却不以为然!我觉得 : 摒开政治因素,仅就诗歌创作的艺术性而论,余先生的诗作《乡愁》比不上他的《等你,在雨中》。//从上述两例中,虽然我个人属于极微末`几乎可以忽略的极少数,但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 : 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经历不同`兴趣不同`欣赏现代诗的角度不同,以及其它原因的不同,可以导致对同一首现代诗的评价不同!最明显的例子 : 世人对诗人余秀华的诗作,甚至评价绝然相反;甚至对著名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也存在争议!// 欣赏现代诗歌,个人的体验也是重要的!有了个人的亲身体验,才会对诗的某些字句 产生“共鳴"!例如: 《系统》曾推荐 诗人"叶轻雪"让我认识,这位诗人真诚为我推荐了八九首现代诗歌。大都是著名诗人的代表作,例如《乡愁》《致橡树》等等,未令我感动。而其中一首是她创作的诗歌《你是世间唯一的女人》,却令我感动!甚至在我写“读后感"时,流出了眼泪!“男人有泪不轻掸",何也?因为诗中有几个句子,触动了我心中的软肋!老母亲己“没有挺拔的身躯,只有顫巍巍的背影,铺滿小径…",她是“世上唯一"为儿女“牵肠挂肚"的人!……诗句让我忆起倚门望儿归的母亲,忆起母亲苦难的一生!诗句引起了我的共鸣`引起了我的回忆!所以落泪。这话,我没有说假!// 那么,欣赏现代诗歌要从什么角度入手?我个人认为 : 这没有标准的答案。作为艺术的东西,可以被人看得一文不值,也可以被人看得价值连城。要欣赏现代诗歌,最关键的是兴趣和爱好。这正如饮茶。我对饮茶无兴趣,我只认为:饮之顺口,不会涩口就行。要问我品之感觉怎样`价格大约多少,我一窍不通。那些对饮茶有浓厚兴趣的人,一品就能说出该茶的味道,出之什么山门,价格大约几多。现代诗也如此。你有兴趣,爱好了,你就会自然地关注它,阅读它,读多了就会体会它的味道,体会它的浓淡`甜涩,等等。由于各人的兴趣`爱好不同 (包括文化修养,社会体验等等的不同) ,因此各人欣尝现代诗歌的角度也就不同。我个人认为 : 就让自已感兴趣的方向(或说角度)作为 “导航仪"吧!就把“兴趣"(爱好)相同或近似的人作为伙伴(诗友)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吧,以利于感悟和获得启迪!比方说 : 你是兴趣爱情方面的诗歌,我是兴趣哲理方面的诗歌,他是兴趣风景山水方面的诗歌,她是兴趣花草`鸟兽`虫鱼方面的诗歌…,大可从个人感兴趣`很爱好的方面 去欣赏这方面的现代诗歌,领略个中的韵味`领略个中的美`领略作者的感情…以此作为入手!这 就是所谓的角度,我以为。


NN梅泠


现代诗不比古代诗差,因为现代的文化进步很大,发展的非常快。就像国外的一些自由诗歌,很好。我想现代诗应该多阅读现代歌词,是现代诗的代表作。在原有的格式再加以改动,就是一首现代的标准佳作。


泥水劳人


语言精炼,语意优美,朗朗上口,主题鲜明,词无堆砌,句无多余!


有聚读


展开想象的翅膀 运用浪漫的情怀 无需通畅的解读 引发心灵的震颤 既是优秀现代诗的理解角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