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轮回:熊市庄家建仓的结束标志信号,值得收藏!

中国股市的历史

1984 年 11 月 18 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 1 万股(每股票面 50 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背景补充:

开始不允许交易,后来才允许交易、转让。这样就有了股票市场,有买卖,价格就有高低。也就出现了价格波动。

1986 年 9 月 26 日,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

1987 年 9 月 27 日,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90 年 11 月 26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1990 年 12 月 1 日,深交所"试开业",第一天成交安达股票 8000 股,采用的是最原始的口头唱报和白板竞价的手工方式。

背景补充

  • 1990 年深圳市政府大楼里几乎见不到几个工作人员,人都干吗去了?炒股票去了。1990 年上半年,因为深圳的行情过于火爆,有关方面开始想办法给股市降温,当时打压的措施非常具体,我们听听,1990 年的 5 月份设定涨跌停板为 10%,6 月份深圳发改委宣布停发新股,这要放在现在就是重大利好,6 月 18 号宣布涨跌停板为1%,6 月 26号 又改了涨停板为 1%,跌停板是 5%,你说怪异不怪异。7 月份,印花税提高到 6%,10 月份禁止处级以上党政干部买卖股票,所以那个时候,深圳的处长都羡慕科长,这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但是到了 1991 年 4 月 22 号,出现了一个极端的情况,当天的深圳股市,零成交,也就是没有任何成交,此后的8 月 19 号、21 号、23 号、25 号,9 月 2 号,深交所是一口气开了 5 次救市会议。最终达成一致,请求深圳市政府直接出钱救市。
  • 1990 年机关单位干部一个月工资才三四百块钱,但是红马甲的工资已经过万。

1990 年 12 月 19 日,沪市的首个交易日以 96.05 点开盘,并以当日最高价 99.98 点报收,当日成交金额 49

万 4 千元人民币。

1991 年5月21日,上交所统一实行自由竞价交易,沪市股价全部放开。

1991 年 7 月,深交所正式开业。

1991 年 8 月 28 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1992 年 5 月 21 日,当天取消部分个股涨跌价格限制。

1992 年 8 月 10 日,深圳上百万人冒雨来买认购抽签表,最后发生著名的“8·10”事件。

背景补充:

1992 年 5 月 21 号中国股市放开了涨跌停板,当天上证指数就翻了一倍,指数的涨幅是 105%,那个时候股票供不应求,所以到了 1992 年 7 月份,深圳开始计划发行新股,本来这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操作不当和有人营私舞弊,最终新股发行演变成了严重的“810 事件”。那是中国股市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幕。这种场景是从 8 月 7 号早晨开始出现的。120 万人在分布在全市的 300 个网点开始排起长龙,大家都是冲着新股和发财来的。那个时候的深圳,除了刮风要么就下雨,要么就是日晒,当时 120 万人整整排了三天三夜,所有这几种天气都经历了。这个场景,大家恐怕很难相信啊,当时由于排了三天三夜,到最后阶段,每个人都唯恐被挤出去,所以不分男女,大家都紧紧的搂抱在一起,稍微有不慎,你这队就白排了。这个时候大家能够看到,维护秩序的警察已经开始出现了,因为已经接近 8 月 9 号发售的时候了,这是 8 月 9 号晚上,当时统计说,半天的时间,8 月 9 号上午,500 万张认购表就已经发售完毕了,但是没有拿到新股认购表的人,根本不相信,他们看到说,好多内部人包括执法的人、证券公司的人、金融系统的人,把大量的表偷偷的买走,这种态势到 8 月 10 号晚上,达到了定点,大批的群众开始聚集,开始打出标语,要求惩治腐败,打击营私舞弊,最终演变成了冲突事件。1992 年 8 月 10 号晚 10 点左右,深圳的“810 事件”达到顶点,大批的群众队伍开始向市政府开进,到了晚上 11 点,深圳市政府紧急出台了五项措施来平息这一事件。第一条就是惩治腐败,打击营私舞弊,第二条更重要,就是增发 500 万张认购表,它的作用太大了,因为大家明天又可以去申请认购表。两个月之后,经过查证,一共有超过 400 人私分了十万多张认购表,其中一家证券营业部的副总,一个人独吞了整整一箱的认购表,五千张。

1992 年 10 月 12 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成立。

1993 年 内地第一支在海外上市的股票是青岛啤酒在 H 股上市

1994 年 7 月 30 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三项“救市”措施。一个半月,上证综指上涨了 223%,成为我国证券史上股指上涨速度最快的一次。

1995 年 2 月 23 日,“3·27 国债期货事件”爆发。

1998 年 4 月,沪深交易所决定对"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实施股票交易特别处理。

1998 年 4 月 7 日,第一批上市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金泰、基金开元

1999 年 5 月,5·19 行情启动。

背景补充

以下内容来自纪录片节选:

主持人:1999 年是建国 50 周年,但是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那一年还有一件大好事,那就是 5·19。当时上证指数从1060 点起步,第一阶段在政策的刺激下就上涨了 70%。这就是所谓的“5·19”行情,但是中国股市也因此留下了“政策市”的话柄。那个时候的市场真是火热的很,我们来看这就是当时 5·19 期间营业部的一个场景,几乎所有的股票都是红色的。1999 年 6 月 10 号,央行在一年之内宣布第七次降息。6 月 14 号证监会的相关人员出来表态说,股市的上涨是恢复性的。到了 6 月 15 号,《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标题是《坚定信心 规范发展》,再次强调股市的上涨是恢复性的。正因为有了如此强力的政策推动,有人把 2001 年 2245 点之前的行情都称作 5·19 行情。事后我们得知,诱发5·19行情的原本是一份内部文件。

周正庆(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本来是个内部文件,但是一不小心,不知道怎么让人路透社搞到了。他就把这个公开了,公开了以>后,这个股民一瞧,这个政府对资本市场有这么些支持的政策,信心就来了。

主持人:现在回过头来看,5·19 行情可能有两大背景:一是当时国企改制已经大规模展开,急需资金股市必>须激活;二是当时海外市场的网络热已经开始兴起,国内市场早晚肯定有所反应。不管怎么说 5·19 行情让机>构和个人都得到了实惠,股市上涨带来的巨大财富效应开始显现。

李迅雷(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那天恰好碰到咱们国泰跟君安的合并,在这个合并过程当中,需要有新的股>东来买进投入。我们那个时候是跑到陕西去开发股东,那天我们还在讨论,还在跟那家拟投资的这个股东在>讨论现在募集的资金怎么用,现在投资机会非常缺乏。那么正在讨论的时候,人家说这个今天股市涨了,原>来到后面才知道,这是一个波澜壮阔行情的第一天。

主持人:怎么来书写 5·19 行情的历史呢?当时的管理层认为,股市的上涨是恢复性的。后来有学者说,这是典型的政策市。但是如果我们刨除掉政策的短期效应后你会发现,国家从政策上支持股市,股市为国企改制提供了资金。行情的上涨又让投资者取得了回报,这些在理论上都是站得住脚的,而且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1999 年 7 月 1 日,《证券法》开始正式实施。

2000 年 7 月 19 日,上证综指以 2000.33 点开盘,首次站上 2000 点关口,当日成交量达 149.6 亿元。

2001 年 4 月 23 日,第一只退市公司———PT 水仙

2001 年 6 月中,沪市大盘见顶 2245,此后一路走低,开始绵绵数载的熊市。

2001 年 7 月 23 日,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1 年 7 月 26 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当日两市暴跌。

2002 年 6 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

背景补充

以下内容来自纪录片节选:

主持人: 2002 年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 6.24,那一天沪深股市都出现了 9.25% 的涨幅,几乎整个大盘都涨停了,来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是 6 月 24 日上午,一位普通的投资者正在阅读有关停止减持国有股的新闻报道,远处的大屏幕通红一片,近处的投资者表情喜悦。这样的情形,今天看来依然是那样的令人神往。最近几年入市的投资者可能并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这样一个决定就能引发如此规模的井喷行情。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决定触动了中国股市自创立以来最敏感、最脆弱的那跟神经,国有股减持。我再来给大家看一个统计表,大家可以看到,每当一有国有股减持的消息出台,市场必跌,特别是 2001 年 6 月份,有关减持国有股的暂行办法,让上证指数从 2245 点一路下跌,4 个月的时间,跌去了 30%,一万亿的市值蒸发殆尽。2001 年 10月,国家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当天,沪深两市就曾经接近过涨停。一项国务院的规定,仅仅执行了 4 个月就被宣布暂停,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然而,暂停,并没有消除市场中长期的恐惧,大家都有一种等着第二只靴子落地的不安心理,于是,熊市依旧积弱难反,即便是在停止减持国有股这样的决定出台之后,大家的信心也并没有完全恢复起来。

李迅雷(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我觉得也是对于这种政策的一种反应,但是他没有改变大家对未来国有股继续要减持,继续要要全流通的这么一个预期,所以它也是一个短命的行情。

2002 年 12 月 1 日,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正式施行。

2005 年 4 月 29 日,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

背景补充

股权分置改革,即常说的股改(国家股、法人股不允许交易)。

2005 年 6 月,沪市大盘见底 998.23 点。

2006 年 12 月 26 日,沪指报收 2505.70 点,当日成交额 457.9 亿元,一个月击穿 500 点,首次站上了 2500 点的高位。

背景补充:

2006 年中国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我国股市成立时制度上比较特殊,一家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中有很大一部分不能流通(即在交易所公开买卖),包括国家股,法人股等等,这就是所谓的“股权分置”或“全流通”问题。一般投资者购买的是可以流通的流通股。这就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大股东(一般都是非流通股)并不关心股价的高低,(反正不能卖),他们可以做一些对自己有利但对全体股东(公司)不利的事而不必担心股价会跌,比如转移利润、为他人贷款担保,有的大股东甚至将流通股东看作是“提款机”,把流通股东出的钱当成不要成本的“善款”。这极大的影响了股市的正常发展。“全流通”就是要让所有的股票都可以自由买卖,让股市在制度中走向完善,让其正常发挥作用。

2007 年 3 月,沪市大盘突破 3000 点。

2007 年 5 月中旬,沪市大盘突破 4000 点。

2007 年 5 月 31 日,沪指一度跌破 4000 点,单日震荡 320 点创 15 年纪录。

2007 年 8 月 23 日,沪市大盘突破 5000 点。

2007 年 9 月 28 日,沪市大盘突破 5500 点迎接 58 周年国庆节。

2007 年 10 月 16 日,沪市大盘到达 6124 点历史最高点,此后一路下跌,期间大盘惨遭腰斩。

2008 年 4 月 24 日,沪市大盘跌至 2990。

2008 年 10 月 28 日,沪市大盘探底创出一串中国股民忘不了的数字 1664。

背景补充:

  • 2001-2005 中国GDP增长率持续增长(8.3% 到 10%),而上证指数却一直下跌(从 2073 点跌至 1161 点)。之后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而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实现了 9.6% 的增长率。但中国股市全年累积下跌 65%,反过来位列“全球主要市场”之首。
  • 宽松货币政策含义。以下引自百度百科:
  • 宽松货币政策(easy monetary policy)总的来说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比如直接发行货币,在公开市场上买债券,降低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等。货币量多了需要贷款的企业和个人就更容易贷到款,一般能使经济更快发展,是促进繁荣或者是抵抗衰退的措施,比如中央放出的大量信贷就是宽松货币政策的表现。
  • 2008 年中国政府出面救市,货币政策从收紧转为宽松。

2009 年 8 月 4 日,相对幸福的一年,A 股重新回归“3 时代”,3478 一个将会持续 6 年的高点就在这天诞生。自 3478 之后 6 年跌宕起伏,A 股逐步徘徊 2 时代,这样一走就走到 1849。

2011 年推出股指期货。

2013 年 6 月 25 日中国股民大呼A股崩盘,沪指回到“1时代”创出又一个历史底部1849点。

2014 年,沪市横盘了整整 1 年。

2015 年 2 月 9 日,上证 50 ETF 期权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国内首只场内期权品种。这不仅宣告了中国期权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我国已拥有全套主流金融衍生品。

2015 年中国股民绝对不敢相信的一年,自 2014 年 12 月 8 日沪市终于打破“2 时代”进入“3 时代”一路高歌,至 2015 年 6 月 5 日上午 11 点沪指创出 5051点。随后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股灾。

2016 年开始,A 股新股发行按新规申购,主要包括取消新股申购预先缴款制度,改为新股发行采用市值申购的方法,投资者只要有市值就能申购,中签之后才缴款。新股申购新规有三个重要特点:明确取消预缴款机制,“货到付款”,连续 12 个月内累计 3 次中签但放弃申购将纳入“打新黑名单”。

2016 年 1 月 4 日,中国股市熔断机制生效首日,A 股两次熔断,提前 87 分收盘。熔断时代第一天,沪深 300指数从 13 时 12 分第一次熔断 15 分钟,到 13 时 33 分起开始全天熔断,间隔 21 分钟触及 5%、7% 两档熔断阈值,走完了熔断机制的全部流程。

2016 年 1 月 7 日,再度触发熔断,A 股全天仅仅交易了 13 分钟。

2016 年 1 月 8 日,证监会叫停熔断机制。尽管如此,但是在随后的近一个月内,市场仍跌去了近 1000 点,被投资者戏称为“股灾 3.0”版。

2016 年 12 月 5 日 9 时 30 分,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同时敲响了开市钟和开市锣,宣告市场各方期盼的深港通正式开通。


庄家洗盘手法

1.技术表现:量堆

当个股在底 部出现“量堆”时,一般来说是有实力资金介入,尽管短期内股价波澜不惊,但是有可能意味着拉升只是时间问题。“量堆”表现为成交量在持续低迷后突然出现连 续温和放量形态。一般个股在底部出现温和放量之后股价会随之上升,缩量时股价会适量调整。“量堆”的调整没有固定的时间和模式,少则十几天,多则几个月, 投资者可以分批逢低买入,只要买进的理由没有被证明是错误,那就耐心等待吧。

十年一轮回:熊市庄家建仓的结束标志信号,值得收藏!

请输入描述

2.技术表现:影线试盘

影 线是观察阻力和支撑力度的工具之一,不过也经常被大资金操纵。上影线长的个股不一定面临巨大抛压,下影线长的也不一定就有很大支撑。试盘是上影线的一种成 因。主力在拉新高或冲阻力位时都可能试盘,以试探上方的抛压大小。如果上影线长,但是成交量并没有放大,同时股价始终在某个区域内收带上影线的 K线,那么主力试盘的可能性就很大。震仓也是上影线的成因,特别是对刚启动不久的个股,主力可能用上影线将不坚定的持股者吓出局。

十年一轮回:熊市庄家建仓的结束标志信号,值得收藏!

请输入描述

3.技术表现:缩量下跌

尽 管图形被资金操纵的可能性较大,但成交量却很难伪装。因此从成交量辨识洗盘很重要。如果伴随着股价破位下行,成交量从放量到越跌越缩量,其中,很可能创出 阶段性地量或极小量,那么洗盘的可能很大。如果是变盘,那么在股价出现滞涨现象时成交量较大,而且在股价转入下跌走势后,成交量依然不见明显缩小。

十年一轮回:熊市庄家建仓的结束标志信号,值得收藏!

请输入描述

4.技术表现:上升三角形整理

上 升三角形是由于股价每次上升到一定价位即遭遇抛压,意图将筹码从散户的手中洗掉,主力则在一定的低位将其接住。这种情况下,股价不用跌到上次低点就开始反 弹,由此低点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上升三角形的上涨高点基本水平,而伴随着低点的不断提高,浮动筹码越来越少,成交量会不断萎缩,而在向上突破压力线 时需有回抽确认。投资者可以适当地波段操作,以短暂地做空顺应主力洗盘的要求。

十年一轮回:熊市庄家建仓的结束标志信号,值得收藏!

请输入描述

5.技术表现:委比大买单多

卖 盘上挂有大卖单是否就说明卖盘多呢?未必。如果在关键价位卖盘很大,买盘虽然不多但是买入成交速度很快、笔数很多,同时股价也不再下挫,那么多数可能是震 仓。委比较大是否就说明买单强劲呢?也未必。主力出货时可能在卖盘上不挂大卖单,但是下方买单反而大,以此显示委比较大,造成买盘多的假象。

十年一轮回:熊市庄家建仓的结束标志信号,值得收藏!

请输入描述

6.技术表现:关键价位

对主力来说,一般洗盘时某些关键价位不会跌穿,这种关键价位可能是上次洗盘的起始位置,因为已经洗过无需再洗,同时护着这个价位也意味着不给上次被洗出局的人有回补的机会。这种手法将使K线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十年一轮回:熊市庄家建仓的结束标志信号,值得收藏!

请输入描述

7.技术表现:重心不下移式洗盘

重 心是否下移也是判别洗盘与出货的显著标志。主力在洗盘时,并不希望将便宜的筹码交到别人手中,因此会反复地震荡,用难看又杂乱的图形将投资者震荡出局。如 果是洗盘的话则无论日线收乌云线、大阴线、长上影、十字星等,或连续很多阴线,但重心始终不下移,即价位始终保持在某个区间之上运行。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 以逢低介入,但跌穿了该区间则需考虑可能是变盘。

十年一轮回:熊市庄家建仓的结束标志信号,值得收藏!

请输入描述

8.技术表现:横盘整理

长 期盘整的洗盘方法多见于白马股,由于其价值被一致看好,采用打压方式洗盘则筹码会被散户或其他机构逢低买入。在整理洗盘的情况下,主力通过长期盘整制造出 该股类似于“鸡肋”的假象,打击和消磨其他持有者的投资热情和信心毅力。从成交量上来看,在平台整理的过程中成交量呈递减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投资者能 做的只有“捂紧”一招。

十年一轮回:熊市庄家建仓的结束标志信号,值得收藏!

请输入描述

9.技术表现:箱型、旗型整理洗盘

箱 型整理指当股价上行到某价位时即遭到主力打压回调,下行到另一个价位时又有主力护盘或新多头吸纳。上档高点连接形成的水平阻力线和下档低点连接后形成的水 平支撑线水平平行。旗型整理指股价在上升到相当的幅度后主力开始控盘打压股价,但股价下滑不多后主力开始护盘或者新多头入驻,股价继续上行。散户如果吃透 主力意图,则可以享受可观收益。

十年一轮回:熊市庄家建仓的结束标志信号,值得收藏!

请输入描述

10.技术表现:W底、头肩底震荡洗盘

如 果确认W底突破,一则需要在上扬时突破颈线,二是在第二个底部右侧的量需要超过第一个底部左侧的量。头肩底图形中价格一旦升穿阻力线(颈线)则出现较大幅 上升。当价格向上突破颈线后,再次回落至颈线支持位,然后才大升。最后逆转讯号是在价格向上穿破颈线后,把握时机入货,若未能跟进则在回试颈线支持位时买 入。这两种形态的波动幅度较箱型整理更大,主力会以较深的跌幅将散户“逼入绝境”。

十年一轮回:熊市庄家建仓的结束标志信号,值得收藏!

请输入描述


跟庄实战技巧:

1、“填坑主力”式的庄。当市场上出现突发的利空政策或者主力判断失误,往往都会造成一批庄家的被套,由于他们的资金量比较大,他们出逃的难度相对而言就也比较大,当庄家跟散户在抢跑道时,五一主力是不具备什么优势的,最后庄家无奈的被套其中。未来的结果就是庄家会填坑,对于我们来说是可以稳定获得这个坑高的利润的。

十年一轮回:熊市庄家建仓的结束标志信号,值得收藏!

注意:这样的庄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往往在突发利空导致大盘连续暴跌的时候容易出现。做这样的股票,要注意分批建仓,因为底部是难以预测的。这种类型的股票保底利润是这个坑的高度,所以是比较稳定赚钱的。但是一定要有耐心。因为庄家解套的时间是不确定的。

2、底部渐高温和吸筹

在股价经过长时间的下跌,或者快速大幅的下跌,之后走出了窄幅震荡的走势,成交量也极度的萎缩,而如果后面还是维持这种弱势的震荡,但是发现底部正在一点点的抬高,那么很可能就是庄家在吸筹。震荡是为了让我们投资者抛出手中的筹码,而底部的逐步抬高正式庄家吸筹最好的证据。

十年一轮回:熊市庄家建仓的结束标志信号,值得收藏!

3、“空中加油”式的庄。还有庄家属于典型的死多头,或者说庄家资金量比较大,做多决心超过别人的想象,拉出一波行情之后强势横盘,继续吸筹洗盘。为下一波拉升做准备。

十年一轮回:熊市庄家建仓的结束标志信号,值得收藏!

注意:当我们看到股价拉出第一个波段之后,处于高位横盘,这个时候一定确保主力是增仓的,反之主力是“筑顶”,那么追进去就可能被套山岗。做这样的股票一定要在大环境向好的情况下做。


学会放弃吧

1。学会放弃肯定是正确的。一只股票走了好几天的上升通道后,才被大家发现并被推荐,这时你应该放弃要买它的想法。因为一旦随后开始回调,运气好调整一星期,运气不好调整一个月,这时你的头脑会很乱,割肉还是守仓你已没法冷静判断,几次下来你就崩溃了。 2。股票的走势历来都是急速拉旗杆之后进行旗面整理,运气好是上升三角形整理,运气不好是下降三角形整理。你被套是肯定的。但随后的走势刚好相反,整理到三角形末端,前者往往向下突破,后者往往向上突破。道理很简单:欺骗性。所以你如果没有在拉旗杆前第一时间介入埋伏,那末你看到旗杆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放弃。此时放弃等于你逃过一劫。

3。舆论关注的股票你要放弃。一是舆论不可能关注正在跌的股票(除非可以做空),它毫无谈论价值。二是舆论肯定关注涨得好的股票,这样可以宣传自己的实力(大家也有相信的理由)。于是散户在舆论的推波助澜中丧失了对此股的分析,即使有些许怀疑也把它压下去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往往放大量的大阳线竟然都是头部,这再次证明股市中充满欺骗。

4。没走出底部的股票你要放弃。有些股票的走势象“一江春水向东流”,你在任何一个预测的底部介入事后看都不是底。我认为月线测底的准确性很高,20月均线可以作为牛熊分界线,任何在它之下走的股票你都要放弃。如果有的股票上市不足20个月,如果你拿不定主意也要放弃。这就是我一再强调的所谓长线选股的重要性,也是大家炒股必输的关键原因。

5。移动筹码分布图上筹码很分散的股票你要放弃。筹码分散意味着主力吸筹不够,仍然会震荡,很容易回落,你此时进去运气好参加横盘,运气不好下跌套牢。就算是,你早已精神崩溃割肉逃命了。

6。量能技术指标不良的股票你要放弃。有些股票图形好像有潜力,但量能指标很差,此时你要相信量能指标,千万不要被股价的外表所欺骗。幻想股价没有量的支持而上涨,那你就是儿童喜欢童话故事。

7。前期大幅炒高的股票你要放弃。即使目前回落了,你也不要碰。山顶左边的10元与山顶右边的10元价值是不同的,出货前与出货后的10元价值是不同的。在山顶右边的每一次接货都是自寻死路。

8。你觉得未来没有成长性的股票要放弃。经过你的综合判断这支股票成长性不高,后来它开始上涨,于是你大了自己的想法又追进去了,如果他又跌了,你就会后悔当初的冲动。所以不要随时推倒自己当初的深思熟虑,否则你就不再思考了,反正都会被推倒。

我觉得你还要放弃很多东西,就象主力放弃80%只炒20%股票,所以你把以上几点都叠加在一起选股,你会发现找不出几只好股票。这就对了,其实炒股就象摸奖,大部分的东西都是“障眼法”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