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委文明辦主任陳鴻鎖:重整行裝再出發 文明創建再行動

隨著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週期(2018-2020年)的到來,第六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號角已經吹響。這是一個高瞻遠矚的奮鬥目標,更是一項腳踏實地的民心工程。我們承擔著鞏固提升的艱鉅任務,肩負著再續榮耀的光榮使命。只有乘勢而上不放鬆,立足常態求長效,才能讓“新兵”變為“新銳”,讓文明莆田更加文明,美麗莆田更加美麗。

 

一、思想認識再高度提高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實踐,關乎城市榮譽,關乎群眾福祉。因此,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順應時代需求,必須思想上高度重視、認識上高度統一。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增強群眾幸福感的內在要求。文明是美好生活的必需品,文明滿足人、提升人、發展人,是可感可知的幸福感。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僅侷限於物質上的豐裕,也體現在精神上的滿足,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始終都要兩手抓、兩手硬。創建文明城市符合國家發展的新理念,順應百姓嚮往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創建文明城市的過程,就是為人民辦實事的過程,就是要通過一件件摸得著、看得見的實事讓人民群眾受益。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載體。一座城市的發展提升,不但要看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生態環境等外在“顏值”的提升,也要看城市文化、精神文明、市民素質等內在“氣質”的塑造,更要看城市品位、文明程度、民生民意等情感“溫度”的昇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就是要堅持建設顏值與氣質並重、市民素質與城市品質共升、發展高度與民生溫度交融的城市,就是要打響莆田城市品牌,增添城市人文魅力,讓莆田更文明、更美麗。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增強城市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全國文明城市”是國家授予一個城市的最高綜合性榮譽,是一個城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綜合體現,是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品牌。城市文明是一種可轉化、可持續的生產力要素,是實現經濟和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無形資本”和戰略資源,是一座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既突出了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又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既體現了城市競爭力的本質內涵,又體現了人民群眾提高生活質量的共同願望,對於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行動目標再聚焦定位

著眼提升城市“顏值”,建設和諧宜居的城市。城市的生活環境、社會秩序、公共服務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也直接影響群眾的幸福指數。今年,我們要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升年為契機,全面抓好55個項目的規劃和建設。通過創建文明城市,抓好規劃建設,強化精細化管理,突出綜合治理,給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進步和變化。要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補短板破難題,夯實工作基礎。要持續落實“門前三包”(包環境衛生、包立面整潔、包門前有序)制度,持續推進“三不”行為(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亂丟菸頭)督查。要下大力抓好城中村、背街小巷、集貿市場和公共場所“髒亂差”“牛皮癬”等問題的整治,加大交通秩序的整治和道路交通法規宣傳教育力度,不斷完善必要的交通設施,規範運行線路和秩序。要加大城鄉結合部的整治力度,下決心解決違章建築多、亂堆亂放多、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多的問題,營造寬敞、整潔、亮麗的城市形象,努力建設和諧宜居的城市。

著眼提升城市“氣質”,建設崇德向善的城市。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紮實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弘揚社會公德、傳統美德,強化移風易俗,廣泛培養市民的文明意識。要持續抓好“八不”行為規範“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廣泛開展新時代莆田“新人、新事、新風”現場交流和宣傳弘揚活動。要注重良好家風家訓培育傳承,深入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活動。要加快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建設,建立健全誠信建設制度體系,切實加強網絡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培育校園文化,建設文明校園。要注重市民文明習慣養成,宣傳普及文明禮儀知識,規範市民公共行為,引導廣大市民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遵德守禮的好市民。

著眼於提升城市“溫度”,建設文化厚重城市。要立足文化惠民,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抓好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專業設施建設的同時,抓好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提高文化設施的利用率和服務效能,不斷完善覆蓋城鄉、便捷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體系。要積極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點抓好60個項目的保護和建設,進一步挖掘城市文化底蘊和人文特色,更好保護莆田的歷史文脈,提升城市品位,努力建設文化厚重的城市。

三、具體工作再精準發力

重點突破,重在提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項關係全局的系統工程,既要注重硬件的完善,也要強化軟件的提升。要認真對照《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在鞏固現有工作成果的基礎上,以更嚴的標準、更寬的視野,著力抓好重點、突破難點、補齊短板、提升水平,努力建設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文明城市。要持續抓好硬環境建設,繼續在優化城市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統籌推進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提升城市承載功能和管理服務水平。要持續提升城市軟實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弘揚優良家風家訓,注重榜樣引領,提升市民文明素質。要持續加大城鄉統籌力度,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推動創城成果向鄉村拓展,不斷擴大文明創建工作的覆蓋面。

典型引路,典範推廣。要持續創新載體,打造創建品牌。突出媽祖大愛精神弘揚,打造“志願之城”;突出文獻名邦風采宣傳,打造“禮儀之邦”;突出莆仙民間藝術傳承,打造“文化之鄉”;突出好人善舉挖掘培育,打造“好人之地”;突出莆商敢拼會贏氣魄,打造“創業之市”;突出健全約束激勵機制,打造“誠信之都”,增創新優勢,形成好品牌。要鞏固提升莆田市已獲得的“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等創建水平,積極推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生態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等創建活動,彰顯創建特色,打造創建品牌。要結合當前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進一步美化市容市貌,凸顯品位內涵,展示精神面貌,樹立良好形象。特別要高度重視諸如車站、進城道路等重點部位、重點區域的環境整治和景觀建設,努力讓莆田“第一印象”靚起來。

全面規範,全力完善。嚴格按照《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測評體系》標準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狠抓整改落實,揚長避短,把弱項做強、把強項做優,努力實現標本兼治、長效管理、全面規範,不斷開創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新局面,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按照高起點規劃、高品位設計、高標準建設的要求,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加大對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不斷創新城市治理模式,構建“權責明晰、服務為先、管理優化、執法規範、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體系,積極推進城市精細化、網格化、數字化、人性化管理。推行社會化服務,創新衛生保潔、園林綠化、垃圾轉運等模式,打造“莆田城市治理模式”,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目標。不斷創造人民滿意的佳績,牢固樹立創建惠民、創建為民、創建利民理念,補齊民生短板,完善城鄉公共基礎設施,提升人民群眾對創城的支持率和滿意率。

城市因文明更加美好,社會因文明更加和諧,發展因文明更有質量。站在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起跑線上,必須拿出“利劍出鞘、戰則必勝”的決心和勇氣,保持“開局就是決戰、起跑就要衝刺”的狀態和姿態,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謙遜自省的態度,立足新起點,瞄準新目標,再啟新徵程,再續新榮譽。(莆田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文明辦主任陳鴻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