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畢業展目的是什麼,中央美術學院:社會不需要那麼多畫畫的

近年來,“畢業展”無疑成為各大美術學院集中展示教學成果的重要途徑。這一方面是因為對於美術學、設計學等藝術學科來講,其人才評價體系自然指向實物藝術作品,必須以視覺作品為媒介傳達藝術信息;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文化發展與融合的政策環境,使得藝術品展覽、展示成為一種管理者、教學者、學生之間共同的文化自覺,學生希望向更多的觀眾展示自己的藝術追求,而管理者和教師則希望通過展覽,展示自己的人才培養成果。

美院畢業展目的是什麼,中央美術學院:社會不需要那麼多畫畫的

中央美術學院2018本科畢業展

毋庸置疑,國內美術類高校畢業展,在舉辦規模、持續時間、藝術水準等各個層面,當首推中央美術學院。自2015年起,該校即開始在每年5至6月份舉辦系統化的學生畢業作品展。今年,恰逢中央美術學院建校一百年、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教育四十年的重要節點,更是賦予了畢業作品展以特殊的意義。

筆者從中央美術學院教務處瞭解到,該校今年的畢業展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從5月8日到5月22日的研究生畢業作品展,共展出2018屆380名博、碩士畢業生的1200餘件畢業創作,其中研究生院博士畢業生12人、各院系碩士畢業生362人。展覽展現了國內視覺藝術在校研究生創作的最高水平,可以說是近年來國內藝術院校研究生創作的縮影和集中展現。

第二部分是從5月26日到6月26日的本科生畢業作品展,共有中國畫學院、造型學院、實驗藝術學院、人文學院、設計學院、建築學院、城市設計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8個二級學院873位畢業生的2000餘件藝術作品參加展出。展覽作品形式多樣、數量巨大。

中央美術學院2018本科畢業展

第三部分是從6月15日開始的研修生優秀畢業作品展,地點在北京愛慕美術館,展覽呈現了繼續教育學院部分畢業生作品。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的是已經在藝術道路上有所斬獲的青年藝術家,有的是剛剛離開大學校園的本科生,也有在校青年教師,或是在其他領域小有成就的從業者。這批研修班的畢業生為本次展覽呈現了100餘幅作品,種類涉及油畫、水墨、水彩、裝置等多種形式。

“希望大家永遠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永遠保持對知識的渴求,永遠保持對學術的敬畏之感。”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蘇新平說。2018年的畢業展,正在突破多年前的單一化、形式化的思路,被中央美術學院的管理者、教師、學生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

美院畢業展目的是什麼,中央美術學院:社會不需要那麼多畫畫的

把乾淨、清純的藝術作品呈現給社會

大學要為社會服務,畢業展首先為社會提供了一個藝術分享的資源載體,這不僅是中央美術學院一年一度的盛會,也是望京地區乃至整個北京地區的藝術盛會,甚至吸引了全國的藝術愛好者來到學校看展。中央美術學院教務處副處長譚玉紅介紹:“每到畢業季,全國各地熱愛藝術的朋友會聚集於此,參觀學校的畢業展。觀展人數最多時,日均接待量在10萬人以上。學校希望通過開放畢業展,向社會展示教學現狀和藝術成果,搭建一個既滿足校內教學觀摩、評估,又能滿足全社會參與、監督的自主而又開放的交流、互動平臺。”

儘管各級各類高等美術學院對舉辦畢業展的熱情只增不減,但來自不同渠道的質疑之聲不斷增多。如有媒體指出,當前很多畢業展缺乏個性、千篇一律,缺乏藝術的原創性,甚至出現一種怪象—“撞畫”抄襲。還有學者認為,很多院校的畢業展在慢慢地流於形式,成為設計藝術教育圈內的自娛自樂。

對此,中央美術學院教務處處長孫韜認為,中央美術學院歷來就沒有把畢業展作為一個單純的、孤立的文化現象來對待。“一方面,畢業展是畢業季的有機組成部分。季,是一個時間概念;畢業季,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中央美術學院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至少在我校的學術環境中、在畢業季中,對於實驗性、藝術性方面,學生更多的是帶著藝術理想去探索。他們追求一種藝術高度,不帶有任何社會功利心。這是非常乾淨的一個展覽。”

孫韜把中央美術學院的優勢與中國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做了簡單的對比,“論佔地面積,中國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都是中央美術學院的好幾倍。從地理面積來說,這既是我們的劣勢,同時也是我們的優勢。我校處於北京這個文化中心,在展覽時,我們把研究生和本科畢業展分開,這就形成了畢業季的基本概念。再加上同期舉行的晚會、開幕式、校友返校日、百年校慶系列活動等,就形成了2018年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季的特殊景觀。”

譚玉紅則認為:“畢業季營造了一種輕鬆、活潑、開放和多元的活動氛圍,在將近2個月的時間裡,學校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學術交流活動和精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從實際意義上進行教學改革、拓展社會服務、促進學術交流。開放的畢業季使人才培養的成果融入社會,展現了中央美術學院新的辦學理念。”

另外,中央美術學院2018本科畢業展最大的特徵是最終落腳於作品創作上。筆者在採訪之餘,較為深入地觀看了展覽,深深地感受到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生在藝術創作上的藝術定力和創新力,很多作品既體現出藝術的探索性,又不失傳統格調。在風格上,和距中央美術學院不遠的798藝術區大量分佈的行為藝術作品有著明顯的區別。

孫韜告訴筆者:“我們的畢業展呈現給社會的一定是非常乾淨、清純、學術的作品。很多學生的作品,可能當他進入社會後,再也不會做這樣的作品。比如,城市學院的一位學生曾經設想設計一個脫褲子機,但沒有實現,因為這種設計思維不是學院派的。另外,建築專業的教師會鼓勵學生把真正的想法做出來,可能不會過多考慮建築力學問題。我們力求給學生一個寬泛的、不受限制的創作環境,讓他把自己最真實的意圖表達出來。而真正進入社會之後,眾所周知,沒有一個地方不受限制。”

美院畢業展目的是什麼,中央美術學院:社會不需要那麼多畫畫的

中央美術學院2018本科畢業展

堅守文化傳統與關注當代社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歷史判斷和歷史定位一中華民族正在經歷一個“新時代”。具體到新時代美術教育,記者以為,應當是在堅守傳統中更加關注現實,更加關注當代。

可以說,在藝術教育中堅持傳統和關注當代,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中央美術學院歷來重視在繼承優秀文化傳統的同時力求突破。對於此次畢業展,蘇新平指出:“展覽作品有了長足進步,學生作品更加凸顯出思想觀念和藝術語言的思辨性與獨特性,創作過程的難度和作品的完成度、所體現的自身藝術修養都有所提升。特別是在不同專業的創作中,對於跨界實驗和持守傳統的認識更加清晰、思考更加精深,體現了學校在研究生教學中思考和探索的連續性、學術性。”

中國的高等教育要登上世界舞臺,中國的藝術也要向世界高峰看齊。從某種程度來看,還要看中國元素在中國藝術中所佔的比重是否合理。正如孫韜提出的問題:“能體現生活的東西有多少?能反映中華民族正在走向繁榮的作品有多少?用什麼形式去反映?是用過去那種傳統的寫實性的繪畫反映,還是本著開放的心態,用當今社會能夠運用的手段去反映?”

孫韜認為,這些問題的答案一部分就隱藏在畢業展的藝術作品中,大量的藝術作品能夠反映出一種藝術潮流和文化趨勢。“這其實也體現了一種藝術方向,哪怕其中有問題,也能在畢業季或畢業展中呈現出來。這是社會對中央美術學院整體教學大方向的一次檢閱。通過一次次的畢業季,學校領導、教師、學生或社會,都會給我們反饋一些問題。學校會收集、分析這些問題,然後主動調整、改革,並完善不足之處,這才是畢業季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在採訪中筆者瞭解到,即使是中央美術學院最具探索性的專業—實驗藝術專業,最早也是從民間美術開始的,在注重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探索。如譚玉紅所說:“實驗藝術學院是以傳統的造型藝術為基礎,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融入多媒體、科技等元素,探索、研究及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藝術語言構架。從學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有傳統元素的呈現,也有對當代思考的藝術表達。”

美院畢業展目的是什麼,中央美術學院:社會不需要那麼多畫畫的

中央美術學院2018本科畢業展

優化人才培養體系的驅動力

中央美術學院,肩負著中國美術教育的使命。多年來,中央美術學院將畢業展作為優化該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載體。通過畢業展,學校教務部門能夠獲取更多、更重要的人才培養質量的反饋信息,這些都成為該校開展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參考因素,也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中央美術學院在教學改革上的一些做法,已經引起國內眾多藝術院校的效仿。

首先,是招生環節,更加國際化、更加與國際接軌、更加考查學生真正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譚玉紅舉例說:“過去會考查學生傳統的手繪能力和造型基礎,經過考前班專業訓練的考生會很有優勢。但現在的招生改革,不再侷限於對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考查,增大了對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文化敏感度和思辨能力的考查。學校通過考試命題樹立招生導向,重在測評考生感知時代、理解文化的思想素質與綜合修養,以及優秀、堅實的基礎能力,富有創造精神的藝術稟賦等。這種考試方式可能會讓很多考前班摸不著頭腦,但中央美術學院恰恰是想通過這樣的改革,選拔更優秀的生源。”

其次,是培養環節。根據畢業展反映出的培養口徑偏窄、創作路徑單一等問題,中央美術學院改革了原來單一的工作室形式,形成了更加綜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孫韜介紹:“現在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有所調整,希望學生是寬口徑的。這一點和工作室的線性培養模式有所區別,可能越來越像金字塔的形式。我們打破工作室這種壁壘,讓學生可以跨界,接觸更多專業的內容,這樣學生的視野會更寬廣、知識技能會更全面,更容易適應社會的需求。所以,設計學院在教學改革時,把工作室打開,變成選課制。也就是說,每個方向、每個領域,都可以開設一定的課程,學生根據限定的課程目錄,在限定的語境下選擇課程。”

最後,是畢業就業環節。在這方面中央美術學院也做出了大膽的改革。過去學生進校後可能比較容易就畢業了,但是現在通過校內校外導師組制度、匿名評審制度、末位淘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更加客觀、公平、公正的人才評價體系。“也就是說,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順利畢業,每年大概有幾十個學生可能拿不到學位,第二年重新修改畢業設計,第二年或者第三年才能畢業。”譚玉紅說:“這樣從入口到過程,再到出口,都在進行改革。因此,中央美術學院培養的人才質量會有很大提升。”

改革的效果立竿見影,比如該校城市設計學院大多是應用型學科,與市場結合緊密,通過修訂課程體系、修改評價方式、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學生的藝術創作變得更加“接地氣”。“家居產品設計專業,畢業作品的主題性更明確,容易被一些廠商看中,然後批量生產;繪本設計專業,畢業作品緊密結合當前兒童的需求,為其提供高品位的審美薰陶,從而吸引了很多出版社;環境設計專業,開始更多關注一些區域設計,與地方政府合作,直接做項目。不管是實題虛做,還是虛題實做,這些都使學生得到了歷練,也為地方、為社會更好地服務,這些年我們一直做得很好。”

美院畢業展目的是什麼,中央美術學院:社會不需要那麼多畫畫的

中央美術學院2018本科畢業展

此外,譚玉紅還向筆者具體介紹了教學改革情況。“我們在課程上不斷思考,也一直在進行教學改革、梳理教學體系、規範教學過程、展示和推廣教學成果,加強學校與社會的互動及合作。各院系、各專業主動發現問題,通過實踐探索不斷調整教學。通過自下而上的努力以及學校領導的引領推動,中央美術學院的本科教學呈現出非常活躍向上的狀態。因此,每年本科畢業生作品成果是極為豐富的,從架上繪畫到實驗藝術、視覺設計,再到建築人文等,均能夠反映學生的所知、所學和所感,更能體現他們的技法、思維、審美、藝術修養等。這也是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一種綜合的呈現和表達。”

最後,孫韜指出:“我們的畢業創作從20世紀50年代延續到今天,還會一直呈現。這是作為美術學院學生,在四年學習之後,呈現的從個人到集體的果實。個人就是學生或藝術家,集體就是全學校的教學成果,在這裡凝聚出最好的果實。畢業季或畢業展,我相信它將成為不僅是中央美術學院,而是整個中國美術教育的一個大檢閱、大檢查、大展示的方式。通過畢業展,能夠體現出中央美術學院的培養方向是為社會培養和提供高品質的藝術思維人才。因為社會不會需要那麼多畫畫的,需要的是高水準、具備較強理解力和審美能力的藝術、美術人才。我以為,這應該是現代美術教育向前推進的方向。”(作者:郭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