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從兩年不到的時間日訂單超過京東馬上上市,成功的原因是?

說起拼多多腦子裡立馬想起了魔性的拼多多廣告歌曲“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的多……”這幾年它以轟炸式的廣告投放到各大綜藝節目當中,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已經是一家家喻戶曉的互聯網公司,拼多多專注於C2B拼團的第三方社交電商平臺,成立於2015年9月。用戶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等的拼團,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優質商品。

拼多多從兩年不到的時間日訂單超過京東馬上上市,成功的原因是?

2016年6月,拼多多位列騰訊應用寶布“星APP榜”5月綜合榜單“十大流行應用”。

2016年10月,獲“2016年安永復旦中國最具潛力企業”獎。

2017年6月,獲金瑞獎“最具成長力產品獎”。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股納斯達克掛牌交易。

一、拼多多的日訂單超過京東了,而這距離它成立只有不到兩年半的時間。

「如果你對這個數據有所質疑,可以留意一下家裡長輩的那些微信群,全是拼多多的拼團鏈接。」

用戶達到 2 億,月活用戶半年翻番,銷量不斷破紀錄,如果只看數據,拼多多絕對是電商界的後起之秀。

可它還有另一面——網友直言不諱地在各種社交平臺吐槽拼多多「垃圾」「詐騙」。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2016 年拼多多投訴量躍居行業第一,高達 13.12%。

拼多多從兩年不到的時間日訂單超過京東馬上上市,成功的原因是?

電商的新模式還是垃圾騙子網站?媒體對拼多多的關注度像 2016 年以前的快手——幾乎沒有報道,而拼多多正在黑白對立式的爭議中繼續前進。

用戶想要的就是低價

在拼多多很容易看到這樣的商品:3元的抹胸,7.7元10條的內褲,8.8元的加絨打底褲,44元的冬季羽絨服……

拼多多的一位商家小影表示,這類超低價商品利潤空間只有一兩塊錢,甚至完全沒有利潤,但可以做引流款——用戶被超低價吸引過來,未必真買,但卻有極大可能性購買頁面中推薦店鋪相關商品。

商家還在引流款上動手腳。同一件帽衫,正常價格是28.6元,商家把引流款的價格壓低到19.7元。正常情況下,商家會把一單的利潤維持在5~7元左右,引流款的定價介於微賺和微虧之間。但服裝類引流款的貓膩在於尺碼,這件帽衫19.7元的只有一個2XL的尺碼,大部分人穿都不合適,而正常售價的尺碼齊全。

拼多多從兩年不到的時間日訂單超過京東馬上上市,成功的原因是?

正常商品和引流款

「說實話,這些衣服質量挺一般的。」小影告訴我。

「用戶不會退貨嗎?」

「可以退,但我們要求無理由退貨要自付運費,一共十來塊錢的東西,退貨運費要十幾塊錢,用戶覺得划不來,也就不退了。」

自從經營多年網店的小張把自己的微信掛在一條拼多多的討論帖下面之後,每天都會收到多位網友前來討教經驗,因為他們都聽說拼多多不錯。

不錯的意思是,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就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你是拼多多的賣家吧,我也想做拼多多,分享一下經驗唄。」

面對千篇一律的提問,小張最常用的回覆是:「你去看看現在拼多多的商品,你想想價格戰能不能打贏。」

在阿里、京東的雙寡頭競爭格局下,拼多多能夠迅速獲取用戶的關鍵是社交和低價——讓價格低得有些不合理的商品通過用戶分享、拼團在微信裡自發傳播,那些願意為找低價商品付出時間的用戶「中招」了。

極光大數據顯示,這些用戶70%為女性,65%來自三四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與京東形成了鮮明對比。

二、拼多多最主要的買家群體是面向低消費能力的人群的。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個事實。但是,很多批評是不會止於此的。面向人群消費能力的相對較低,在很多評論中被偷換了概念,將其延伸定義為“消費降級”。“低”的含義,也從一種數字事實,開始具有價值屬性,扭曲成為“低級行為模式”、“低等人群”、“低俗文化”等等刻板印象。當然,任何一種評論都是希望更多人接受,所以他們通常使用更通俗易懂的字眼:“low”。

拼多多從兩年不到的時間日訂單超過京東馬上上市,成功的原因是?

為拼多多辯護的人,通常並不去否認“消費能力低”這個現實。他們認為,這說明拼多多在努力覆蓋更多的人群——包括那些收入較低,但也希望享受互聯網經濟帶來的便利的人群。他們譏諷就此貶低拼多多的人,是患有“五環之內視障”。

這個梗來自於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他在接受採訪時說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五環內人群”。比如針對外界認為拼多多是抓住了下沉人群的人口紅利的說法,他反駁道:“只有在北京五環內的人才會說這是下沉人群。我們關注的是中國最廣大的老百姓,這和快手、頭條的成長原因類似。”如關於拼多多是否專門吸引價格敏感人群,他強調說,拼多多吸引的是追求高性價比的人群,傳統公司才用一線、二線、三線來劃分人,拼多多滿足的是一個人的很多面,“只不過我們還做得很差,還沒有能力百分百滿足像你這樣的五環內人群。”

將更多人納入互聯網經濟的受益人群,這當然是拼多多展示出來的重要能力。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正面價值理念的提現,近似於阿里巴巴當年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特別是在全球性的社會階層間財富分配失衡,底層民眾存在感和經濟權利必然更加被重視的當下,拼多多的模式如果能一直堅持這種垂直穿透能力,則不僅僅具有商業上的價值。

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接受這一點,並不代表要接受有些故意的邏輯誤導,將在拼多多的消費行為形容為“low”,放任大眾沿著那條通俗易懂卻又近乎詭辯的邏輯線,對拼多多的產生某種刻板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