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杀年羹尧是李卫起的头,张廷玉收的尾,为什么说两个人都很滑头?

匹夫有责1987


第123期总680期

雍正皇帝执政期间有三个绝对铁杆,那就是上书房大臣张廷玉、李卫、田文静三人。

能进入雍正皇帝心里的人只有两个人,那就是上书房大臣“张廷玉”,还有一位就是封疆大吏“李卫”!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继续剖解电视剧《雍正王朝》这两个人,一个在雍正皇帝的指挥“中枢”,一个在担任着封疆大吏!

这两位在不同岗位的人,掌握着朝廷的命脉并能与雍正皇帝掏心肺腑的聊家常,说心里话!

【雍正皇帝也有心里话】

能和雍正皇帝说心里话的人不多,但是作为一代帝王;像雍正皇帝这样与下面大臣做知心朋友,说心里话的皇帝不多。

在康熙朝,康熙皇帝在烦恼的时候也找过张廷玉说心里话,但那是含沙射影的“心里话”,是有目的的心里话,可以理解为“帝王心术”的一种倾泻与信息传递。

所谓的“孤家寡人”那就是只有皇帝才被孤立。因为皇帝的每一句话都是圣旨,高不可攀,那才叫高处不胜寒的孤家寡人一个!

【李卫最早出的主意】

年羹尧在大西北青海打了打胜仗,给刚刚登基不久的雍正皇帝长了大脸,可雍正皇帝也没有一丁点亏待年羹尧,加官进爵不算,还把节制西北四省的军政大权交给了年羹尧管理,年羹尧享受着一个王爷的待遇还不满足吗?

自从年羹尧回京述职以后,更加猖狂无底线,那怪朝廷上下对年羹尧议论纷纷,说他“专横跋扈”,滥杀无辜不算,还想涉猎皇权,毫无人性的无节制霸道!

年羹尧是对雍正皇帝有恩情的人,这是雍正皇帝自己亲自说的,事实的确如此,在八爷党想看笑话的时候,年羹尧露脸了,可年羹尧不能无止境的索取皇恩。雍正皇帝对年羹尧不能委决的时候,李卫的一句话让雍正下了决心。


【雍正帝不想杀年羹尧】

李卫的一句话让雍正皇帝下决心拿下年羹尧,贬为杭州将军,这也是对年羹尧的一种惩罚。可不知这位年大将军咋了,不但不收敛还越来越张狂,在去杭州的路上竟然大摆其谱,继续挑战雍正。

“用膳、翻牌子、侍寝”,这年羹尧竟使用皇帝规格来满足欲望,特别是在皇太后乌雅氏大丧期间,年羹尧带着蒙古小妾一路上招摇过市,惹的监察院御史及朝廷上下的强烈不满,要求皇上杀他!

雍正皇帝不想杀年羹尧,可朝廷上下让年羹尧死的呼声和年羹尧自己往死了作,怨不得别人。

【张廷玉建议除掉年羹尧】

年羹尧的事闹腾了这么久,朝野振动,起始雍正皇帝对年羹尧难以委决,想听听李卫的主意,李卫说“撤了年羹尧”的大将军,现在把年羹尧撤了,御史们还是不饶。

最后把年羹尧交部议处,竟然“议”出九十二款大罪,让年羹尧死的呼声越来越高,怎么办?雍正帝想;难道真的把年羹尧杀了?

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如同年羹尧的催命鬼,又奏报:“年羹尧的事得有个了断了”,他天天仍然穿着黄马褂在城门楼下招摇过市,意图很明显,是在向世人展示他年羹尧的西北大捷军事之功!

【张廷玉如是说;】

电视剧《雍正王朝》在年羹尧治罪与定罪,乃至于建议雍正皇帝杀了年羹尧这一系列的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引人入胜。

首先在处理年羹尧时候也体现了雍正皇帝有民主的一面,突出了“张廷玉和李卫”这二人在雍正皇帝的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年羹尧虽然战功赫赫,可是他触动了皇权的底线,雍正皇帝已经有“拿下”年羹尧的设想,问道李卫的想法时候;李卫的一句撤掉年羹尧的大将军职务,可年羹尧已经引起了朝廷上下的愤恨,议罪九十二款大罪,此时的张廷玉又建议尽快除掉年羹尧,这就让雍正皇帝杀了年羹尧决心!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日尧居k古史


今天咱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雍正王朝》的问题。

干脆再拉进一个人来,邬思道。

因为年羹尧最终的结局和他干系重大。

张廷玉、邬思道、李卫、年羹尧。四位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咱们一起分析研究。

古话说的好:“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张廷玉和邬思道这两个人属于劳心者,张廷玉处庙堂之高,而邬思道处江湖之远。

李卫和年羹尧两人都是劳力者,李卫是文官,沉浮于宦海,年羹尧是武将,奔波于沙场。



张廷玉以前是属于守旧势力的阵营,依附于守旧派,但他最终认识到旧制度的巨大局限性,思想开明,扶助和投入到改良派方面。



邬思道是自由派人物,他为改良派出谋划策,但他最终脱离改良派阵营,遁入江湖。从始至终不依附于任何一方。



李卫从社会最底层做起,投入和依附于改良派做基层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忠诚,进入中层。

和李卫同样出身的是高福(坎儿),也是出身于最底层,他开始是依附于改良派,但又中途企图改换门庭,向守旧派靠拢,最终成为双方斗争的炮灰。



年羹尧是革命派,他其实也是出身于社会最底层,在改良派也是地位最卑微的奴才,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他这个“劳力者”,不想再“治于人”了,就走向了与统治阶层分庭抗礼的道路,最终失败。

我们发现,依附于统治阶层改良派的张廷玉和李卫都生存下来了。这是一个寓意:社会改良才有活路。

转向守旧势力的高福死去了,守旧派不需要他,改良派也不需要他。寓意:顽固守旧没有出路。

邬思道从改良派的助力到最终脱离,遁入江湖,寓意:社会变革是历史的必然,可以推动,可以顺应,也可以旁观。

年羹尧是年轻的革命派,他虽然出身于最底层,但他终生为自己的尊严和自由而奋战,他希望拥有与统治阶层同等的地位,他也翻牌子,他也杀伐予夺,他也拒绝所有的妥协。他最终尘归尘,土归土。寓意:这个社会目前还并不能接受彻底的革命。



年羹尧真的该死吗?

代表统治阶层改良派领袖的雍正,代表改良派高层的张廷玉,脱离社会变革的邬思道,代表守旧派的大臣们,代表改良派基层的李卫,都无一例外的希望他死。

如果说年羹尧真的死于背叛,那他就是背叛了这个社会,背叛了这个时代,背叛了所有的人。

他背叛了规则。

雍正首先容不得他。这里先要说明一下,当雍正与年羹尧讨论西北军事,与他谈条件,而年羹尧居然全部拒绝。

那一刻,年羹尧就走上了绝路。难道他不知道这个后果吗?他当然知道,但他最终选择了不依附,不妥协。

雍正的处理方式是让孙嘉淦去牵制他。其实,说句不客气的话,雍正这就是要让孙嘉淦去死。

孙嘉淦的性格雍正会不知道?年羹尧的性格雍正会不知道?但雍正依然把炸弹放到火炉边上,要的就是那一声巨响。

往下看。

雍正和李卫把他引向灭绝。

当雍正南巡,来到了李卫府上。

雍正:朕不断接到京城转来的折子,说年羹尧在西北越发专横跋扈了。本来朕派孙嘉诚到他那里去就是为了让他见到这个人会有所警觉、有所收敛。不知道他是没有领悟朕的苦心,还是有意和朕顶着干。孙嘉诚在那儿推行火耗归公竟然寸步难行,而且从年羹尧开始,就都跟他过不去,他的日子很难过。



李卫:要是这样干脆把他的大将军给免了,邬先生早就跟我说过“年羹尧这个人迟早会闯出天大的祸来”。主子,奴才在底下听到一句话,一直想同主子说,就怕……。

雍正:说。

李卫:说是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

雍正:你是从哪儿听来的?

李卫:民间已经流传很久了,只不过没人敢奏给主子。

李卫透露出两点,至关重要。

一、“邬先生说”。

二、“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

剧中当他们说完,门外有人送来密报:年羹尧杀了孙嘉淦。

我们可以分析,雍正知道不知道孙嘉淦被杀的事?他提前就已经知道了,他这是在演戏,演给李卫看,他先前的话是探查一个态度,谁的态度?邬先生的态度。



邬先生从田文镜那里不告而别,雍正必须要知道邬先生对此事的态度,对处理年羹尧的意见。而李卫这里,其实还与邬先生有一定联系的,邬先生不能通过田文镜表态,更不能自己表这个态,只能通过李卫来表这个态。

雍正获知了邬先生的立场和态度,那么,送信的人就进来了。如果邬先生不同意处理年羹尧,这封信就不会让李卫看。

其实,对年羹尧的监控早就开始了,在雍正登上皇位以前,就开始了。



大家记不记得当初在四爷府,李卫跟翠儿偷情被捉,年羹尧求情,那就是计策。是邬先生的主意,雍正合情合理把李卫安插到了年羹尧身边。

从让李卫开始监视,直到派李卫前去赐死,起头结尾,有始有终。

雍王府旧僚达成了统一意见,那么到了朝堂上呢?

张廷玉的态度当然是最关键的。

雍正:衡臣,你实话对朕说,年羹尧就真的该死吗?



张廷玉:回皇上,各省的督抚都上折子说话了,这件事应该有个了断了。现在在整顿吏治,而年羹尧仅贪污一项就达四百六十万两之巨,何况还有大不敬之罪九、跋扈之罪十,种种罪名累计有九十二款之多。朝廷虽然有议功一说,但是功过相抵,他仍然死有余辜。我听说,年羹尧在杭州守城门仍然穿着黄马褂傲然踞坐。皇上,李绂折子上说的一段话至为透彻,年羹尧现在仍然穿着黄马褂昭示于城门之下,招摇于闹市之中是何居心?无非是炫耀他平西北之功,

示世人鸟尽弓藏之意,此人一日不去,皇上圣名就一日受到玷污。

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摆出来,至此, 年羹尧再无活路。

年羹尧坐在城门口,与牧童下棋。

他输了。



归根结底,他就是一枚棋子,他的命运永远掌握在操纵棋局的人手中,

让你赢你就赢,让你输你就得输。

年羹尧不懂这个道理吗?他懂。

他只是想自己这枚棋子能不能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与执棋者对话,他没有背叛,他记得四爷的好,记得皇上的恩,他永远随身携带十余年的“佛珠”,须曳不曾离身,他只是想有那么一刻,他不是棋子,也不是奴才,双方能平等的对视。

输或赢,生或死都不重要了。

当他放下念珠的时候,一切都解脱了。

这个世界不存在什么谁比谁更聪明,只是我们长着一双不同的眼睛。



让我们用那首牧歌来结语吧:

牛儿牛儿在坡上,

田园绿野好风光。

一方黄土一方天,

山又高来水又长。

牛儿牛儿为谁忙,

忙完春耕忙秋粮。

风霜雨雪他不怕,

摇着铃儿走四方……


馋嘴肥猫1


因为这两个人都没有自己表明想法,而是分别提到了雍正非常相信的一个人,很鸡贼

剧情中,提出撤年羹尧的是李卫,而最后成为压垮骆驼最后的一根稻草是张廷玉。

李卫&邬思道

雍正:原想在年羹尧处推行火耗归公,可是……(一通诉苦),不知道他是没有理解朕的苦心,还是有意跟朕顶着干。

雍正是想听听李卫对此的看法,可是李卫一上来就搬出一个人——邬思道。

邬先生早就跟我说过,年羹尧这个人,迟早会捅出一个天大的祸。

邬思道,曾是雍正的谋士,雍正对其可谓是“言听计从”,因此李卫提到他,无疑是帮雍正下了决心。

随后提到了“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这句话大意是满清入关在江南各地大兴屠戮,因此有人在此地反清复明称帝,而杭嘉湖平原等地必然是第一战场。

暗指年羹尧有“反意”,这是李卫说出民间的想法,也是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先搬出邬思道,耍了一点小心机。

张廷玉&李绂

雍正问“年羹尧一定要杀么”?

摆明是想听听“朝廷首相”张廷玉对此事的看法,结果张廷玉先是把百官的折子说了一遍,又说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事实(穿着黄马褂守城门),最后说到看法时,结果把“李绂”搬了出来。

李绂因为科举一事,大受赞誉,被誉为“清流领袖”,代表的是天下的读书人,是最“明理”的人,因此张廷玉虽然想年羹尧死,但是

搬出李绂才更有力,而且自己也躲的远远地,免得将来皇帝后悔翻旧账。

年羹尧好歹是进士出身,焉能不明白“收敛锋芒”,只不过他知道西北所作所为,太平之后,自己必死的道理罢了,索性轰轰烈烈,逼的雍正下手,而电视剧通过这一点,把雍正塑造成一个“有情”的君子形象,


小屏窥人生


这两个人很滑头是真的,但是杀年羹尧绝对是跟这两人无关,不过是替皇帝背锅的!真正想杀年羹尧的是文武百官,雍正,李卫,张廷玉,邬思道其实都是保年派的。只是到后来年羹尧的事越闹越大以后,雍正实在保不住了,但是又不能在文武百官面前掉价,才由这两人出面。意思就成了,不是你们百官逼杀年羹尧我雍正就屈从了,而是看在这两位心腹的面子上的。

年羹尧是被中计的!当时雍正在推火耗归公。这是关系到百官利益的一项行政举措,引起所有人的反击,但是没人敢当出头鸟。所以就撺掇年羹尧起来带头抵制,年羹尧要么抵制成功,大家跟着得利。年羹尧抵制失败,就逼雍正杀年羹尧,同样是削弱雍正的实力,至于年羹尧的死活他们才不关心呢。所以,年羹尧就是一个百官跟雍正博弈的一枚棋子,可惜年羹尧就没发现到这一点,直到守城门的时候跟小孩下棋那会才顿悟,只是已经晚了。


优己


“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这是李卫对雍正说的话,雍正当即把年羹尧贬为杭州将军了。直到最后因张廷玉的一句话,雍正赐死了年羹尧。

表面看起来是因为李卫和张廷玉的话起了作用,甚至还有众官员落井下石,但如果仔细回想,年羹尧在西北的所作所为已经为自己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起初,年羹尧被封为西北大将军,掌管西北半壁江山,年在西北专横跋扈,擅杀朝廷命官,朝中也无人参他,只因当时雍正身边无可信任、可用之人(老十三身体有病且是雍正的左膀右臂,离不开;老十四又与雍正不和,是八爷党的人),毕竟年羹尧是雍正一手调教出来的,自己人怎么着也放心一点。

当西北战事结束后,年羹尧的种种劣迹就现出来了,年羹尧可能没有称帝的心,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年羹尧西北称王的野心还是有的。甚至连西北官员的任命都由他说了算,贪污、克扣军饷等就更不用说了。

以雍正的性格为人,以年羹尧立的战功,雍正不可能因为李卫和张廷玉的几句话就杀年羹尧,更不可能因为朝廷里那些言官御史几道奏折而改变主意。一是因为年羹尧居功自傲,其所作所为已经让雍正忍无可忍了(在太后大丧期间不守国孝,花天酒地,已经超出了雍正的忍耐极限);二是因为年羹尧在西北专横跋扈,为所欲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朝廷甚至有点指挥不动他了,再发展下去就有可能是第二个吴三桂。

所以,年羹尧的死其实是因为他自己太过张扬,不懂韬光养晦,更不懂激流勇进,没有看清自己所处的形势,最终导致自己被杀。


雪颖138016887


用别人的脑袋作自己的踏脚石,你说呢?

年羹尧有点嚣张跋扈,甚至有点拥兵自重的嫌疑,皇帝开始反感他,但没人敢说,

皇帝想收拾人,不是一句话就能行的,特别是年羹尧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如果皇帝在朝堂说年羹尧,马上有人站出来替年羹尧说话,你说皇帝怎么办?

这时候有人读懂了皇帝的心思,找人弹劾年羹尧,皇帝不说话,然后弹劾的人越来越多,皇帝拿出来说,这时候就没人敢为年羹尧说话了,

年羹尧死了,那些给皇帝递枕头的人,自然获得皇帝的好感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


刚看完,其实说两个人滑头是不对的,要杀年羹尧的从来就是雍正。

剧中为了给雍正杀年一个正当的理由,大手笔渲染了年的居功自傲,狂妄奢靡,其实,西北平叛归来,雍正指派孙嘉诚协助年处理政务,已经是傻子都知道的事情,那个时候李卫和张廷玉可没有煽风点火。

年羹尧取死之道是他确实有谋反的能力和动机,而且个人觉得西北平叛,年的功劳确实大,不代表朝廷派其他人去就不可能凯旋,实际那句打仗打的是钱粮,可以说明,当时的战事,后方的支援才是重点,可笑的是年不自知,反而向雍正勒索,提举官员,感觉他智商有点问题。

李卫出身低微,但是做事用脑,对雍正更是忠诚不二,别人喊皇上,他私下里还是以主子相称,他如何不知,如果雍正不想杀年,根本不会在他面前提起年,所以,年羹尧的死,和李卫关系不大。

至于张廷玉,人精一个,他只是给了皇帝一个杀年而不至于背上兔死狗烹骂名的理由,且义正言辞,雍正愁就愁在这里,好吧,杀吧,我也是被逼无奈啊!

虽然电视剧是创作,不是历史,但是不可否认,雍正是个好皇帝,看了他当皇帝的样子,觉得这个皇帝还真的没啥意思,可惜,想当皇帝的人太多太多了,可悲可笑啊!


聂鹏23


打仗回来,年羹尧搞那么一出,雍正就想杀他了,只是不能自己说出来,怕别人说他过河拆桥,他俩只是配合了一把,让雍正面子上过得去。就好比宋太祖,自己不想称帝,但是架不住底下人把他抬龙椅上呀


等待戈多49


杀年羹尧我就不说话了,帝王心病,欲杀之何患无辞。关键我佩服的是雍正居然问李卫杀自己哪个儿子,这是我最佩服的地方,说杀谁都不对,说不杀谁也不对,不说话直接掉脑袋,说了有可能那一天也会掉脑袋,你想想,自己的儿子都杀,你一个大臣的命真不值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