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仓头乡:党员“2+1 N+1”帮扶发挥大作用

【中原经济网讯】(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马路 蒋艳伟)“俺村的建筑产业党小组真是不赖,每次有活干时都会把俺叫上,就是给他们打打下手,一天能拿100元,在家门口干活,啥也不耽误,好类很!”7月19日,鲁山县仓头乡下仓头贫困户常振敏高兴地说。仓头乡通过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使党员结对帮扶,真帮实扶,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

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仓头乡农村党员637名,无职农村党员580名,对无职党员中有能力的党员进行编组,定岗位、定职责、定奖惩,充分发挥党员同志“主攻手”和“领头雁”的作用,带动贫困户上产业上项目。仓头乡下仓头村,共有党员39名,无职党员31名,将有能力的无职党员划分为建筑产业党小组、木耳种植产业党小组和木材加工产业党小组。建筑产业党小组组长李荣军,发挥自身建筑特长,组建32人工程队,其中15人就是贫困户。“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李荣军经常这样说。截止目前,该乡成立了外出务工产业党小组、运输产业党小组和花生种植等10余类产业党小组,设立产业党员示范岗,开展党员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产业、服务产业的作用,从而吸纳200余户贫困户到不同产业党小组中,积极为贫困户创造就业条件,拓广增收渠道,引导他们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脱贫,切实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使贫困户稳定脱贫。

积极开展“2+1”帮扶活动。即一名有技术的党员和一名有资金的党员,携手帮扶一户贫困户,根据贫困户的具体困境和自身条件,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仓头乡赵窑村贫困户杜国卿,家有三名在校学生,家境异常困难,长期靠四处“化缘”维持生计。赵窑村“2+1”主动出击,党员谭秋红、王顺营结对帮扶杜国卿,谭秋红为其传授地栽木耳技术,王顺营给他帮忙筹措起步资金,不到一年时间,杜国卿就实现了脱贫。“我现在一年轻松就能赚三四万,还买了车,正准备扩大规模。”杜国卿激动地说,这样的扶贫行动实实在在,非常“到位”。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党员是带领群众发展的主心骨,在脱贫攻坚一线,要真正把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争当脱贫致富领路人,带领群众一起走上致富路。”仓头乡乡长陈强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