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皇十四子为什么要和自己的亲哥哥胤禛作对?

三食而行


胤禛与胤禵是一母同胞,本应该是情同手足,但两人关系却长期不和睦,二人在胤禛即位前虽有摩擦,却并未公开化。而在胤禛继位后,由于胤禵的口无遮拦以及对胤禛即位合法性的怀疑让胤禛大为光火,胤禵从未有过服软认输。

1.二人的交往和擅长不同

《雍正王朝》剧中没有提及胤禛与胤禵的身世,只是表现出一个擅长军事一个擅长于政务。在众多皇子中十三、十四阿哥有突出的军事才能,十四阿哥政治方面才能表现很一般,和八爷党走的近,但又不是一心一意,他有自己的想法。不像十三阿哥不仅擅长军事、政治上也很有自己主张,先是帮太子发现太子不行就死心塌地辅佐老四,没有夺嫡之心,侠义肝胆爱憎分明,不喜欢八阿哥假仁假义。胤禛和胤祥起初是死心塌地辅佐太子胤扔,算属于太子党。

2.十四阿哥不作为又嫉妒于四阿哥的政绩

康熙末年其实是个虚晃的盛世。康熙四十六年黄河决提泽国千里,朝廷竟然空虚到拿不出钱粮来赈灾。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接了别人都不愿接的差事,到江南筹粮募捐才使朝廷度过难关。四阿哥因筹款赈灾有功而遭人嫉妒,刚到京就在朝阳码头差点遭到陷害,其中就有老十四。追比国库欠款是康熙的旨意但触犯许多官员的利益。八爷党抓住时机笼络人心,反对尤其激烈,使追欠举步维艰。四阿哥平时以孤臣自居鲜少与人来往,在十四阿哥看来四阿哥特能装,又是太子党的,所以他和八爷党站在一起共同反对四阿哥。但在康熙的眼里胤禛是最任劳任怨的人。

3.对待太子不同

胤禛初期自称天下第一闲人,曾依附太子胤礽,同时交好八阿哥,一副低调又与世无争的样子。胤禵和胤祀关系好,又是八爷党的骨干力量。八爷党一直以整倒太子把胤祀推上太子之位为目标。十四阿哥胤禵仿照太子的字迹,写了一道调兵手谕拿给八阿哥,可籍此机会将太子拉下,推八阿哥胤祀上太子之位,由此导致太子第一次被废。康熙深知自己无力彻查此事,即使查实也不好处置,手心手背都是肉。而四阿哥胤禛力保太子,不相信太子会调兵谋逆。虽然胤禵也想上太子位,但他深知自己无法与胤祀比,既没有八阿哥的人脉,又没有四阿哥的政绩,所以他只能依附于八爷党。在太子第一次被废后,康熙下旨令百官举荐新太子,胤禛、胤祥仍然举荐了太子胤礽。康熙以佟国维结党煽乱朝纲为罪名,将其革职,对胤祀大加申斥,此时的胤禵冲出来替胤祀鸣不平,也算是敢作敢为、有情有义了。其实胤祀是因为在清理刑部冤狱时夜审肖国兴妄图整倒太子而被康熙斥为是“其心可诛”而老八还不自知。

4.对康熙旨意理解不同

康熙五十六年,在胤祥受圈禁、西北平叛需要将领的情况下十四阿哥受康熙器重。胤禛听从邬思道的建议举荐胤禵为大将军王,胤禵不知是套路但对老四十分感激,康熙圣心大悦对四阿哥极为赞赏,这一手令八爷党始料不及。众人皆料这名大将军王定必就是未来的皇帝。八爷党内部出现了分裂,胤禵成了胤祀竞争对手,胤祀除了派人监视胤禵外在康熙68岁生日上利用死鹰来陷害胤禵。出人意料的是康熙既不追查更不处理,八爷党就更认为将传位于胤禵了。在政务方面皇子中能出来为康熙分忧、接别人都不愿接的差事而受康熙信任胤禛。

朝野上下无不以为胤禵是康熙新太子的人选,就连胤禵自己也认为自己将来能继承大统。但却没有想到,胤禛即位,为雍正皇帝,让胤禵大大失望。八爷党趁机蛊惑把“传位于四子”说成是“传位于十四子”,二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公开化。

5.没有远见的军事将领

事实上,康熙皇帝后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胤禛继位做准备:罢免佟国维,打击八爷党;死鹰事件既不追查也不处理,保持政局稳定;让手握重兵的老十四远离权力中心,而在驾崩前又不召他回京等等,如果要将大位传给胤禵的话,在关键时候肯定不会让他远离权利中心。遗憾的是胤禵不去分析,回京之后,还不识时务,见到雍正兀自不跪,始终认为康熙的大位是传给他的,是老四夺了他的位子,处处与雍正对着干,令雍正不能容忍的是他与八爷党的再次联合,于是雍正让他去为先帝守陵。

6.错过了最后站队的机会

登基之初,雍正也想兄弟齐心,比如任命老八为总理王大臣,但八爷党处处打横炮、使绊子,甚至把希望寄托在弘时身上。对于允禵,雍正接受老十三的建议,希望他能出来为朝廷效力,但老十四一条道走到黑,仍坚信先帝是把大位传给他的,仍坚持和八爷党站在一起,不愿出来为朝廷做事。十多年了,他不仅不识时务而且心胸狭小。可见他根本不是做皇帝的人,也错过最后的机会。

胤禛、胤禵两兄弟不论是同朝为臣,还是一君一臣,都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和争斗,终其一生都互相作对,实在是令人惋惜。如果历史改写十四阿哥继位,对四阿哥同样会打击,但四阿哥绝不会像他那样不识时务。自始至终,胤禵都没有把自己的胤禛放在眼里。念及一母同胞,雍正继位后对他还算客气,让他能有个善终。


褚汉辰


一是因为生母,二是因为性格和接触,三是因为政治和权力。


雍正皇帝

大家知道雍正皇帝是十四阿哥是同父同母的亲哥哥。可是两人关系却长期不和睦。雍正比较亲近同父异母的弟弟十三阿哥,而十四阿哥也更亲近同父异母的兄长八阿哥。而且这两人关系不仅不亲近,而且长期敌对。这是什么原因呢?个人认为原因有这几点。

1雍正和生母关系不和睦

由于他们的生母德妃一开始地位低下,加上康熙的皇后当时的皇贵妃佟佳氏无子,于是康熙就把德妃生的雍正交由佟佳氏来扶养。这导致雍正和自己的生母接触少,加上雍正喜欢讨好更有权势的养母应该也引起了生母的厌恶,所以母子关系不和睦。而十四阿哥则是由德妃亲自抚养,德妃对他非常的偏爱。这一方面导致十四阿哥受母亲影响以为雍正是趋炎附势的小人,令一方面雍正受到生母都冷落也会因此嫉妒自己的弟弟十四阿哥。因此两人从小就不和睦。

2接触少,性格不合

由于雍正不是德妃亲自抚养的,所以和自己的亲弟弟也就很少在一起了。自然无法经过长期相处改善彼此的印象,反正双方就是互相看不顺眼。同时由于雍正为人城府深、比较腹黑;而十四阿哥为人比较刚直、重义气。在他看来雍正刻薄寡恩,阴险狡诈,总之就不是个好人。因此两人更加相处不来,这只会加深彼此的隔阂,让两人渐行渐远。

3政治理念不同,权力斗争

十四阿哥除了有军事才能,政治方面才能表现不多。但是从他亲近假仁假义的八阿哥可以看出他是比较喜欢八阿哥那一套的。而雍正则主张大力打击贪污腐败的士大夫阶层,喜欢用铁腕手段。这会触犯许多人的非法利益,因此大多数官员都不喜欢他。因此在站在大多数官员这一边的十四阿哥看来雍正简直是暴君,所以和八阿哥站在一起共同反对雍正。加上十四阿哥受康熙喜爱,雍正受康熙信任,双方都有继承皇位的可能,因此双方更是水火不容。后来雍正继位后更是一度不肯下拜,最后因为受到雍正忌惮被长期囚禁和打压。

所以十四阿哥个雍正这对亲兄弟从小就一直不和睦以致走上敌对道路,这里他们的生母是有很大责任的。后来因为政治和权利又成为水火不相容的政敌,最终双方一直在斗争,始终没有和解,这真是悲哀。


执斧传播开天名


权力面前,人性的善恶总能展露无遗,特别是在古代,因为皇帝地位的独一无二,天之骄子的莫大尊荣,使得皇权之争极为残酷,不用说亲兄弟,纵使父子、母子之间也能摈弃亲情,变成魔鬼。

花蕊夫人有诗云: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说的虽是后宫女子,但放之于历史的长河中,皇宫大内里父子相疑、兄弟相残的悲剧却也是屡屡上演,就连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虽身为人母,一旦面临皇位之争,其凶残本性也暴露无遗,不但毒死了大儿子李弘,还逼二儿子李贤自杀,要知道,虎毒尚且不食子,但这一丑恶现象在古代宫廷似乎成了家常便饭。

所以,正如题主所问,大清朝康雍年间,十四阿哥胤禵和自己的亲哥哥胤禛作对,主要原因其实就是为了皇权。从民间流传的一些资料来看,当初康熙老皇帝在自己死后皇位继承问题上,可能确实属意过十四子胤禵,但同时也对四子胤禛倾爱有加,虽然最后是胤禛奉旨继位,但在胤禵那里,心中却是一直认为这皇位本应是自己的,是被自己的四哥使阴谋诡计夺了去,所以,他是一百个不服,明里暗里总和自己的哥哥作对,也就不难理解了。

另外一个方面,其实从兄弟情分上来讲,十四阿哥和四阿哥并不亲密。

首先,从年龄上说,四阿哥胤禛生于1678年12月,十四阿哥胤禵生于1688年7月,两兄弟差了整整十岁,当胤禛扈从皇父康熙打猎办差时,胤禵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这么大的年龄差距,再加上本来康熙子嗣众多,胤禵并不缺少相近年龄的兄弟和玩伴,导致两人情分生疏,也就合情合理了。

其次,从成长过程来看,胤禛出生时,恰逢贵妃佟佳氏膝下没有亲生皇子,再加上清初后宫有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儿子的规定,所以胤禛被抱到佟佳氏身边抚养。此时的佟佳氏虽还未被封为皇贵妃、皇后,但却是实际上的后宫之主,胤禛3岁时被封为皇贵妃,其在后宫中的地位已是无人能及。佟佳氏待小胤禛十分不错,视如己出,所以胤禛对她也是极为尊重,百般仰仗,特别是后来佟佳氏去世之时,又被封为皇后,胤禛便常以自己为皇后所抚养为荣,时间一久,倒是和自己亲生母亲德妃乌雅氏有些生分了。

十年后,乌雅氏又添了儿子胤禵,但胤禵就没这么幸运了,是被位分要比佟佳氏低得多的其他宫妃养大,这种地位之差,再加上乃兄胤禛可能对他也不太感冒,以及生母乌雅氏与自己哥哥之间的隔阂,造成了这两兄弟可能自小便不怎么和睦。

第三,从接触的人来看,十四阿哥胤禵自小与八哥、九哥、十哥打得火热,而这三人正好是胤禛的政敌,所以,肯定少不了在胤禵面前数落胤禛的不是,挑唆他们亲兄弟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分化瓦解胤禛势力的目的,而胤禵也乐得加入这个以人脉最广、声望最高的贤王八哥为首的团伙,以图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实现政治抱负。

总而言之,胤禛、胤禵两兄弟不论是同朝为臣,还是一君一臣,都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斗争,偏偏胤禵又是个死倔性格,宁直不屈,而胤禛更是心如磐石,坚不可摧,让这两人低头相让,简直比登天还难,所以,终其一生都互相作对,实在是令人惋惜。


红枫文史娱


《雍正王朝》这部剧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可谓是精彩纷呈,但其中又以胤禛与胤禵之间的关系最为隐秘,让人摸不到头脑

。按理说,胤禛与胤禵一母同胞,二人本应该是棠棣情深,但二人却苦大仇深,甚至一度到了水火不能相容的地步,令人唏嘘。

兄弟二人的芥蒂其实早在他们成年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到了他们成年以后才显露出来。二人虽然都是德妃的儿子,但是由于德妃出身卑贱,康熙便将胤禛给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这就是为什么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而胤禛也因为这段经历,对自己的生母德妃颇不以为意,而对孝懿仁皇后大加攀附

。所以胤禛与胤禵虽然是亲兄弟却从小不在一块长大,二人的性格也很不相同。胤禵直爽大方,快人快语,而胤禛则颇有城府。这些都让这对亲兄弟产生了很大的芥蒂,他们打小便不和。

在二人成人之后,在政治上也选择了不同的路线。胤禛初期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依附太子胤礽,同时交好八阿哥,摆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而胤禵却打小就和胤祀关系好,是八爷党的骨干力量,一心想扶八阿哥胤祀登基。

在太子第一次被废后,康熙下旨令百官举荐新太子,胤禛此时仍属于铁杆的太子党,他和胤祥仍然举荐了太子胤礽。但胤禵则和其他臣子一样举荐了八阿哥胤祀为新太子,渠料康熙以佟国维结党为罪名,对胤祀大加申斥,说他妄蓄大志,要将他捕获。而此时的胤禵敢于冲出来,以身家性命保护胤祀,足见他有情有义。但此时的康熙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拔出了剑欲杀胤禵,所幸诸皇子求情。

但是在这件事后,康熙反而越发宠爱胤禵,累加重用,更是在后面被封为钦命大将军王。这时候朝野上下无不以为胤禵是康熙新太子的人选,就连胤禵自己也认为自己将来能继承大统。

但却没有想到,胤禛即位,是为雍正皇帝,这显然让胤禵大大失望,二人之间的矛盾开始公开化。在胤禵回京之后,见到胤禛却兀自不跪,还是在胤祀的劝告下才向胤禛下跪。而即使胤禛对这位亲弟弟有什么情感的话,恐怕在这个时候也早就烟消云散了吧

所以,二人在胤禛即位前虽有摩擦,却并未公开化。而在胤禛继位后,由于胤禵的直来直去以及对胤禛即位合法性的怀疑让胤禛大为光火。在自己巩固了皇权之后,便展开了对胤禵的清洗。

皇权不容挑战,哪怕是父子,哪怕是兄弟

以上。


逆流时代


史载,康熙共有35个儿子,诸皇子为了抢夺储位,各自拉帮结派,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最后,皇冠戏剧性地落到了皇四子胤禛的头上,他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那么,在30多个皇子中,除去年纪尚幼者外,康熙究竟属意何人?迄今为止最具代表性的看法有属意皇十四子胤禵或皇四子胤禛两种意见。

按清代文献里的一些记载来看,康熙晚年最喜爱的皇子是老十四胤禵。康熙五十年,康熙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代替自己亲征,后来留他在青海西宁主持西北边疆军务长达四年之久。抚远大将军,这是攸关清朝安危和扭转西线战局的重任,唯有最受康熙信赖与倚重的人才会得以担此要职。

第二年,康熙亲口对胤禵的下属们说:“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统领大军,深知有带兵之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务,均应谨遵大将军王的指示”。由此可见,康熙心目中最属意的接班人莫过于皇十四子胤禵。

史载,胤禵相貌酷似康熙,因而特受其钟爱, 他被任为抚远大将军,这或许就是即将被册立为皇太子的前奏。对胤禵的任命是为了提高其威望,同时也有增其历练的深意在内,为他得以建功立业创造机会,使群臣心悦诚服,从而顺理成章的成为皇位继承人。也有反对此说的人认为,胤禵被任为抚远大将军,说明他已逐渐为康熙所钟爱与信任,但他只是康熙正在考察的皇太子人选之一,而不是已被选定为皇太子。

康熙当时年老多病,如果他一心要立胤禵为储,让他率军远征西北,多少挣点功劳,那么在西藏平叛建功后就可以立即回京准备接班了,却又为何让他长期滞留在外不召回他?因此有人认为,康熙派遣胤禵长期在外统兵,是为了调虎离山,并借以削弱胤禵集团势力的一步妙棋,以免发生同室操戈,骨肉相残的悲剧。因为,康熙内心更看好劲气内敛、阴鸷善谋的皇四子胤禛。

胤禛和胤禵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他俩的关系到底是不是传闻中那样针尖对麦芒,甚至你死我活呢?学界目前还有分歧 。有些史料对此记载的也有些出入,有说胤禵是胤禛死党的,也有说胤禵尽管和胤禛属于一个集团,但因为彼此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又和他们有所不同,康熙也是将兄弟二人区别对待的,

有人认为,康熙最钟爱的儿子是四阿哥胤禛,他8岁就随父出巡塞北,10岁参加木兰围场秋猎为贝勒,32岁时又由多罗贝勒晋封为和硕雍正亲王,此后在35皇子中地位不断提升,先后22次参与皇家祭祀活动,次数居众皇子之冠。胤禛这人心机很深,康熙末年,众皇子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储位之争,胤禛表面上置身事外,暗地里却在培植势力,他巧妙地避开了与众兄弟的火并以及康熙的疑忌,还博得了父皇的欢心。种种迹象表明,雍正并没有篡位,他本就是康熙最满意的接班人。

然而,有些史料又说康熙对胤禛一向无好感,他年纪较大,也有能力,那么为什么不派他率大军西征而派胤禵去呢?康熙生前对雍正没有特殊好感,后来又看破了他两面派的手段,因而从未曾将他当接班人培养。所以当康熙死后隆科多宣读传位遗诏时,雍正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竟“闻之惊恸,昏仆于地”,原来他一直以为是十四弟胤禵黄袍加身,做梦也没想到天上掉馅饼却砸中了自己。

当然,这里面也有大蹊跷 。限于篇幅,在此不多做讨论了。也有资料记载,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时雍正假意维护太子胤礽,为他止奏,也就是为他打圆场、说好话、求原谅之意,此举获得了康熙的好感与点赞,但他在暗中却与亲弟胤禵相勾结, 想尽办法对太子胤礽落井下石。胤禵似乎从未和哥哥胤禛作过对,而且在康熙两次废立太子前后,两人的关系还相当密切,康熙也长期怀疑他两兄弟的抱团取暖的关系,甚至一度认为哥俩曾联手栽赃陷害废太子胤礽。

当然,康熙死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甚至反目成仇,雍正把胤禵(后改允禵)圈禁在康熙陵,虽然后来得以侥幸不死,但也一直郁郁不得志。康熙心目中的皇储究竟是谁?胤禵?胤禛?至今仍无法盖棺定论,已是难解的千古之谜,谜底恐怕只有早就长眠于幽深地宫中的康熙和雍正心里才清楚吧。

【写作辛苦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铁马冰河wu


1、古代皇子的抚养制度原因。虽是一母所生,但皇生下来后就有专门的人抚养,就是亲生母亲也不会经常看到,更不会出现一母同胞的兄弟大的带着小的玩,很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

2、雍正和十四阿哥年龄相差近十岁,在一起接触的机会很少。雍正成年后搬离皇宫,单独开府,有独立的班子处理事务,而此时十四阿哥因为比较得康熙喜欢,一直住在皇宫,除了重大节日皇子们聚在一起,平时是不可能见面的。因为皇子见面要留下档案记录,私下见面是犯忌的。因为不经常见面所以不显亲近很正常。

3、古代皇子为争夺皇位和权力,斗争是异常惨烈的,父子相残,兄弟相残是常有的事。康熙后期皇子们为争夺皇位形成了太子党和阿哥党,扶植党羽,打击对方,明争暗斗无所不用其极。什么血脉亲情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

4、阿哥党的首领八阿党平时会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对十四阿哥也极尽笼络能事,使十四阿哥感到温暖,认为八哥仁义,而且继承皇位可能性大,对自己有好处。而雍正号称冷面佛,不太用这些手段,所以兄弟疏远。

5、康熙晚期,太子,大阿哥,八阿哥相继被打倒。十四阿哥,四阿哥成为直接竟争对手,关系更不可能好了。如果历史改写十四阿哥继位,对四阿哥来说也一样会打击的。


唐史大白话




谢邀。且不说他们是皇族中的亲兄弟,在现实生活中,兄弟阋墙的事情都不是新鲜事。

这两兄弟,雍正生得早,老妈乌雅氏按照制度不能抚养他。后来乌雅氏成为德妃,地位升高,为康熙生下了胤桢,胤桢由她抚养长大,一般家里的幺儿是老爹老娘的心头肉,聪明伶俐的胤桢也不例外,受宠于康熙和德妃。

雍正与胤桢从小没什么交集,在雍正眼中,胤桢把父母的宠爱都夺去了,对胤桢没有点看法那肯定是圣人了。所以,这两个一母所生的亲兄弟,自小关系就很一般。

后来,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关系融洽,胤桢和八阿哥胤禩情投意合。康熙朝末年发生的“九子夺嫡”事件,胤桢全力支持八阿哥胤禩,对亲哥哥雍正不屑一顾,后来在胤禩被废,“八爷党”推立胤桢为新的核心人物后,彻底让这对亲兄弟渐行渐远,无法弥合。


蒋沈韩杨


大家从个人性格、政治理念等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四阿哥、十四阿哥明明一个娘的亲兄弟,却针锋相对。

我再另一个角度说一下,那就是他们的母亲德妃。

第十八集末,德妃生日,兄弟俩都去祝寿。

德妃指着一大堆的奇珍异宝高兴地说,都是你们兄弟俩有出息,给朝廷办事办得好,才有这么多人给我拜寿,送来这么多贺礼。

然后又说,大阿哥的母亲那拉娘娘六十大寿,竟然一个拜寿的都没有,冷冷清清的。还是我过去,陪她说了半天的话。

说明大阿哥夺嫡失败被废之后,没人再看得起他母亲了。甚至面子上的事,过生日来说句话,都不屑于做了。那拉娘娘现在是人人鄙视,甚至恨不得踩上两脚,想想都凄惨落魄。

德妃怕落到这种程度吗?当然怕了,所以嘱咐儿子们好好给皇帝、朝廷办事。

但是,政治斗争是变幻莫测,凶险无比的。今天你可能高高在上,明天就可能一下子被打到十八层地狱里去,并且再聪明的人也不敢说自己预测的准。所以,聪明人都不会把鸡蛋装到一个篮子里。


当时九子夺嫡,有竞争力的就三大派系:大阿哥系、太子系、八阿哥系。十四阿哥是德妃自己养大的,雍正一开始跟十三阿哥保太子,德妃应该是有意把十四阿哥培养得跟他四哥对立,站到八阿哥队里。

这样太子系胜利了有胤禛在;八爷系胜利了,有胤禵在。哪怕他们当不了皇帝,也必然有一个是重臣,德妃总是胜利者,别人都会尊崇她的,不会骑到她头上欺负。


待我施为地煞变


谢邀,十四皇子胤祯从小聪明过人,才能出众,因为“甚有义气”深得康熙的厚爱,少年时代就频繁地扈从康熙出巡。胤祯比雍正小十岁,两人虽系一母所生,但感情并不深。胤祯性格外向冲动,与性格内向的雍正,两人正好相反。加上胤祯从小就跟着康熙,跟雍正的联系很少。胤祯并不看好雍正能当皇帝,相反他十分看好八皇子,这就是雍正对他产生了不满的原因。

康熙五十七年胤祯被任命为大将军统率军讨伐策妄阿喇布坦。被任命为大将军后的胤祯,意识到康熙对他的莫大信任,因而更加垂涎未来的御座。他临行前,就同胤禟频繁接触,对胤禟说:“皇父年高,好好歹歹,你须时常给我信息。”到了西宁后,他和胤禩、胤禟“密信往来,曾无间断,机计莫测”。

胤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认为雍正没本事,并不看好他。胤祯开始支持老八,接着又想自己当皇帝。自始至终,胤祯都没有把自己的哥哥雍正放在眼里。不过雍正继位后对他还算客气,并没有杀掉他。胤祯卒于乾隆二十年,他死后,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


云台山闲人


历史规律使然。其间要结合政见不同、性格不同、处事不同等方方面面的原因进行分析,皇四子性格刚愎孤傲、做人刻薄,为人处事务实较真;而皇八子以八贤王著称,处处学习康熙的宅心仁厚,礼贤下士,朝廷的官吏大多数都拥护老八,包括老十四也走到老八的阵营。到了康熙即将晏驾的时候,皇子夺嫡之争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最有希望上位的是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此时老十四带领十万大军在青海打仗,听闻康熙病入膏肓也开始蠢蠢欲动,而疏远老八,老八防着老四,老四防着老十四,而老十四希望老四老八打个平手,自己以勤王护驾名义坐收渔翁之力,为了皇位三个皇子之间自然而然是势同水火,明争暗斗。封建社会的皇位是一具具尸骨垒成的,亲情在江山和利益面前啥都不是,所以就有了杨广仁寿宫弑父登基、李世民玄武门杀兄逼宫、赵匡义弑兄上位烛影斧声、朱棣逼死侄儿夺取皇位等等历史典故,那么老十四处处和亲哥哥作对那就不是啥事了。所以由此命题衍生出,如何摆脱历史兴亡周期率和陷入修昔里德陷阱,是我党当前亟待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