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公布上半年收入135569億創新高,引網友熱議!怎麼回事?

財政部公佈上半年收入135569億創新高,引網友熱議!怎麼回事?

7月13日,中國財政部就2018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召開了新聞發佈會,會上公佈了一組喜人的成績:

2018年1-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4331億元,同比增長10.6%;1-6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1237億元,同比增長36%。兩者合計的財政收入為135569億元,創同期歷史新高

財政部公佈上半年收入135569億創新高,引網友熱議!怎麼回事?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情況

1-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4331億元,同比增長10.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9890億元,同比增長13.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54441億元,同比增長8%。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91629億元,同比增長14.4%;非稅收入12702億元,同比下降10.8%。

1-6月主要收入項目情況如下:

1.國內增值稅33600億元,同比增長16.6%。

2.國內消費稅6869億元,同比增長17.4%。

3.企業所得稅23928億元,同比增長12.8%。

4.個人所得稅8127億元,同比增長20.3%。

5.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8520億元,同比增長10.6%;關稅1454億元,同比下降0.3%。

6.出口退稅7661億元,同比增長7.3%,體現為減收。

7.城市維護建設稅2542億元,同比增長16.2%。

8.車輛購置稅1807億元,同比增長16.4%。

9.印花稅1299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657億元,同比增長6.3%。

10.資源稅840億元,同比增長20.2%。

11.環境保護稅46億元(今年新開徵)。

12.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中,契稅2974億元,同比增長16%;土地增值稅3231億元,同比增長10.7%;房產稅1484億元,同比增長6.9%;城鎮土地使用稅1309億元,同比下降0.2%;耕地佔用稅801億元,同比下降31.7%。

13.車船稅、船舶噸稅、菸葉稅等其他各項稅收收入合計459億元,同比增長5.2%。

財政部公佈上半年收入135569億創新高,引網友熱議!怎麼回事?

稅收越減,財政收入越高!減的稅都去哪兒去了?

"人民日報刊登了《減稅"紅包",百姓和企業都有獲得感》,可是被大家發現稅收越減財政收入越高。"

"減稅 所以財政收入創新高 誰給我講講這裡的因果關係 邏輯關係"

"遠超GDP增長速度,說好的減稅呢?個稅增幅這麼快說明稅負還是不合理,比居民收入增幅超過這麼多。"

"2017年上半年GDP是38.1萬億,今年增長7%也是41萬億,稅收收入佔超過25%,太誇張了。。。"

也有一些網友表明:看出了端倪!

該減的減了,該收的也收回來了!

"為什麼個稅增長迅猛?因為金稅三期,稅局掌握社保銀行的數據,企業沒辦法幫個人逃稅必須真實申報。有時候別老是怪國家怎麼怎麼滴,很多企業,甚至個人都是不遵守遊戲規則的"

"很正常,作為一個小會計都能體會到,實行了很多減稅政策,但是金三系統真的很嚴,一點問題就提示,導致很多企業沒辦法和以前一樣,所以稅收也漲的飛快"

"在經濟增速下滑,消費指數新低的情況下,稅收創出了新高。

"沒什麼好抱怨的,我雖然不是經濟學家,個人覺得個稅增速快是因為工資越來越高,所以今年政府又調高了個稅起徵點,政府想徵的不是拿幾千元基本生活公民的稅,是高利潤行業,以及像明星那種高收入並且得來太容易的人的稅,還有為了規範市場經濟,對特殊行業的稅收增加,並且現在稅收管控越來越嚴,逃稅成本加大,所以,稅收增速快是可以理解的,沒必要嘲諷"

財政部公佈上半年收入135569億創新高,引網友熱議!怎麼回事?

從國家稅務總局官網發佈的減稅政策來看,光是2018年1月至今發佈的減稅政策就有20個左右,而且這些減稅政策是實實在在給企業帶來了優惠的!而且從來也沒有證據可以證明稅收減了,財政稅收收入的總量也得減才是正確的!增加的這部分收入可以是對更多高收入者高額的個稅收入,也可以是規範稅制下漏繳、偷逃稅款的補繳!

那麼,對於這次稅收收入數據,你有什麼看法呢?我們就網友雙方觀點做了一個小投票,來說說看,你的想法吧!

說說看,減稅同時為什麼稅收收入依然高速增長? (多選)
0
0%
A.減稅面太窄,未能惠及大多數企業
0
0%
B.企業逃稅嚴重,監管加劇擠壓逃稅空間。
0
0%
C.經濟增長帶來稅收增加。
0
0%
D.嚴厲打擊企業以及明星等高收入人群偷稅行為,補繳稅款

文中數據參考:財政部網站、馬靖昊說會計


轉發收藏的朋友們千萬記得

點擊右上角【關注】焦點財稅!

精彩財稅知識不迷路!

財政部公佈上半年收入135569億創新高,引網友熱議!怎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