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持續暴熱著,空調廠商倉庫里的空調卻賣不出去了!

當年,趙本山曾在央視春晚的小品中說,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活著,錢沒了。如今,眾多空調廠商也在遭遇一件最痛苦的事,那就是天氣持續暴熱著,但倉庫裡的空調卻賣不出去了。

隨著2018冷年的落幕、2019冷年的開啟,眾多空調廠商都在擔心的事情正在悄然發生。

天氣持續暴熱著,空調廠商倉庫裡的空調卻賣不出去了!

連日來,多位空調企業和渠道經銷商的人士向家電圈表示,進入今年6月以來,整個空調終端零售市場就陷入一輪“出貨下跌、需求萎縮、日子難過”的泥潭之中。一開始是空調出貨的兩極分化嚴重,格力、美的等大品牌出貨不錯,很多中小品牌甚至雜牌突然遭遇一輪出貨的斷檔;大量縣鎮空調經銷商不敢再大量囤貨、吃貨了。

進入7月之後,雖然全國各地陸續迎來一輪又一輪的高溫炙烤天氣,這也正是過去空調市場最期待的好日子。未曾想到,過去半個月來,一線終端市場的出貨量竟然比6月份還要糟糕,不只是城市市場上,就連眾多廠商寄予厚望的農村市場,出貨量也在節節下跌。

天氣持續暴熱著,空調廠商倉庫裡的空調卻賣不出去了!

一批專業的空調經銷商向家電圈透露,如果說,6月空調出貨量還是“兩極分化”,大品牌保持比較穩定增長;進入7月以來整個空調出貨量不僅沒有隨著天氣水漲船高,同時大小空調廠商出貨量都在下跌。“去年,這麼熱的天氣,至少一天賣十幾臺空調,現在一個星期都賣不出幾臺空調”,這成為不少縣鎮經銷商的真實現狀。

如果說,房地產市場的拖累,是整個中國家電產業今年以來遭遇的最顯性外部因素,成為拖累空調出貨量下跌的誘因之一。那麼,具體到空調產業,在經歷2016年、2017年持續2年多的高溫天氣帶動空調放量大漲後,進入2018年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鎮農村,中國家庭的空調需求已經從大量空白的新增、首次購買,快速切換進入到一個汰舊換新、品質更新的通道之中。

這也就正式宣告,不管天氣是否高溫,想要再依靠天氣撬動空調市場的爆發式增長時代,對於所有空調廠商來說,已經徹底結束了。背後,則是空調產業在中國市場狂奔猛進20多年後,完成從城市到農村的一輪全面市場化普及,已經邁進全新的發展通道中。即從產業成熟期的空白需求逐步消失後,開始進入產業衰退期的更新換代消費新通道。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不可忽略,那就是在今年經濟大環境之下,眾多中國家庭的家電購買力正在快速收縮並趨於低迷。而且,這一輪的經濟調整不會很快結束,預計還將在未來2年時間內影響一大批中國家庭的更新換代需求。最終,這將會大大拖累一些空調企業的主銷產品結構調整,以及中高端精品推廣成果。

天氣持續暴熱著,空調廠商倉庫裡的空調卻賣不出去了!

具體來看,空調在中國市場的產業化進程非常清晰,發端於90年代初期,在經歷1990年代的消費培育市場推廣期後,2000年開啟城市市場的首輪普及引爆,並在家電下鄉之後於2010年代後開始進入農村市場的首輪普及引爆。在2018年之前,空調市場在2014年、2015年期間,雖然出現過一輪大的“跌宕起伏”,但是總體旋律還是在一路增長的通道中。

進入2018年以來,雖然第三方的市場監測數據,仍然表明空調市場還處在一個上漲的通道之中,,而且今年上半年空調市場還取得“量增利漲”。但是,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各個渠道商家的實際出貨量以及提貨量,均已經陷入一輪迷茫。漂亮的數據難以掩蓋低迷而困難的空調市場真相。接下來,所有空調廠商都要做好“過苦日子”、“難日子“的準備了。

站在2019冷年啟動的新節點上,不少空調經銷商向家電圈表示,終端走貨實在不像過去的旺季7月,看著倉庫裡面的那些貨,想著2019冷年又將開啟新一輪的打款提貨,賣不動貨之後,到底應該怎麼辦?對此,筆者以來,這種局面不會很快緩解,對於所有空調經銷商來說,在可控的範圍內囤貨才是上策,但絕對不是繼續盲目“吃政策囤貨”了。

隨著空調產業從填補空白消費需求的增量市場,進入汰舊換新、追求品質品牌的存量市場,對於所有從業者來說,就意味著競爭重心要從規模化增長向質量化增長轉型,競爭手段則要從低價搶量向技術品質服務搶用戶芳心,快速迭代。但是,眼下眾多空調廠商並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應對這一系列變革!

趕緊調整市場操作的節奏,馬上調整市場經營的重心,不能繼續以低價換規模,更不能選擇為政策賭未來,做好未來兩年過苦日子的準備,才是當前所有空調廠商應該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