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里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你有多久沒跟你所生長的城市合過影了?

快拍拍家中那本塵封已久的相冊的灰,

鼓起勇氣打開朋友圈誕生前的時代,

曬曬曾經的你,和從前的北海間,

那些可以“拉仇恨”的回憶。


可能沒有比北海人更愛在北海拍照的了。

我說的是那個相片還需要膠捲衝曬,而且流行過塑的年代。那時當然沒有朋友圈,馬化騰都還沒成立騰訊呢,小城北海愛趁試哄(可以勉強翻譯成趕時髦)的人們卻早已習慣在這座土生土長的城市裡留下各種到此一遊的影記。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攤開平放那一摞摞每家每戶珍藏的相冊,雙指輕夾冊頁,一張張自帶歲月黃柔光濾鏡的相片中,那些混的不止臉熟的明星龍套——合影背景,見證了數代北海人的成長與老去,及這個城市不被微信時代所熟知的昨天。

是的,在蜂擁而至的遊客之前,北海人比你想象的還要更迷戀自家的這座小城。那一個個寫滿回憶的合影背景,是北海人無以倫比的驕傲——小城這麼美,故事自然多,你,要聽嗎?

龍套甲 | 北部灣廣場“南珠魂”

生於1988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這張照片妙的地方在於將北部灣廣場和振華大廈一併攝入。(不知道振華?回家問你爸媽去。)

“今天我們要評出北海人當年最愛合影的背景牆,參加的選手大牌雲集,經過激烈的角逐我們終於選出了北海之星,大家掌聲慶祝,ta就是......嗯?!

現場怎麼男默女淚?主持人H君發誓,這些裸體大叔阿姨真不是我們內定的冠軍!”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有臺單車就能上街耍帥的八零九零年,北部灣廣場“南珠魂”雕塑附近總盤旋著一群阿姨,她們頭戴白色越南竹編帽,一手拎著海鷗膠片單反,一手抱著厚相冊在胸前,見人靠近就衝到跟前,抓著你問:“要拍照嗎?”“我這裡拿照片最快了。”“靚仔靚女,拍照了拍照了。”感謝她們,家家戶戶都有了北海特產——北部灣廣場合照。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不知道你是否仔細看過這一組雕塑,又有多久未曾重遊,H君當年為了寫作文可沒少仔細端詳它們的音容笑貌(好像哪裡有點不對),然而如今恐怕它們的形象更多地為外地遊客及某些人員所熟識。

或許,它一直靜悄悄地藏在你童年模糊的印象裡,那麼近,卻又那麼遠,最是平常也最易遺忘。

北部灣廣場和《南珠魂》

廣場始建於1988年12月,位於四川路和北部灣路交匯處,也是新老城區交界點。廣場中央是四川美院院長葉毓山設計的大型組雕《南珠魂》,由噴泉、珍珠貝和三座銅像組成,已成北海的象徵物,遊人多在此留影,以表示來過北海。

——摘自《北海市志》

龍套乙 | 北海銀灘

生於1992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白布帽和圓笠帽的畫面出現,令H君想起的是那段老人們口中天然去雕飾的舊時光——聽聞老人們言:當年傳說中的“北海八景”評選時,將高沙龍漁村與白虎頭漁村之間的這片海灘命名為“龍虎銀灘”——高沙龍、白虎頭是因附近有形似游龍和虎頭的隆起沙丘而得名,故從兩村名中各取一字命名,銀灘因此得名。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一提到銀灘,H君立馬能背出“灘長平、沙細白、水溫淨、浪柔軟、無鯊魚”。與銀灘初遇時,H君尚年幼,未能盡情領略她的美,但溫柔的風,細膩的白沙,慷慨贈與的禮物——沙蟹、貝殼,都令人一見傾心。那些年我們的春遊,總少不了白沙邊海中的合影。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歲月增長,時光流逝,H君漸懂得了銀灘明明高傲冷豔,卻施與每個遊人的博愛,但只遺憾開放的胸襟卻使她遭受了許多不應該有的對待。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曾經的銀灘曾因不科學的規劃建有許多破壞生態的建築,包括上圖這些類似蒙古包狀的建築,內藏淡水淋浴間,沙灘上還搭有各式帳篷。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所幸小城始終如一,聽說近來,她又被列入了許多計劃之中,人們意識到了保護她的重要性,重新呵護並修復她的美。“天下第一灘”的美名,應是要重整旗鼓了吧?

北海銀灘

第四紀以來北部灣盆地北部邊緣地殼間隙回升,形成了綿延24公里的海灘,構成沙灘的主要成分是潔白的石英砂,故稱“銀灘”。1986年,北海八景評選,將“白虎頭海濱旅遊區”命名為“龍虎銀灘”。1992年10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龍虎銀灘改建為北海銀灘國家旅遊度假區。

——摘自《北海市志》

龍套丙 | 海灘公園“潮”

生於1992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背景中的巨型鋼雕是由出生於北海的魏小明教授設計完成的,名字叫“潮”。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很潮很前衛,七仙女手牽手把潮水匯聚成球。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當年“潮”被稱為“亞洲第一噴泉”,與“天下第一灘”——銀灘門當戶對。閉上眼睛,還可以回想起置身其中的激動。那是微熱的初夏晚,老爸捏著手,說開始了。語畢,水柱便如一條條躍起的飛魚,盤旋騰飛,在高空中,以銀色月光為伴奏,與激射的燈光共舞一曲,方才落下。此時更多細的長水柱噴湧而出,交叉織就成一片若有若無,隨風而逝,多彩迷幻的面紗。水珠飛濺,臉頰溼潤。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20多年前去看音樂噴泉是件很隆重的事情,老媽都會給我們穿上家裡最好看的衣服,與噴泉來張可以流傳百世的合影。

後來“亞洲第一噴泉”的名譽被奪走,加之房地產浪潮褪去,財政收縮,噴泉的規模越來越小,時間越來越短,時至今日不得再見,甚是可惜。

海灘公園《潮》

大型音樂噴泉《潮》位於銀灘海灘公園,是噴泉和雕塑的有機組合體。池內裝有3000支噴嘴和2000多盞水下彩燈,並配有先進的音響系統和激光系統,啟動中央控制室,可見到千股水柱隨音樂的節奏而起伏噴射,水柱的最大噴射高度達50米,景象非常壯觀。

——摘自《北海市志》

龍套丁 | 皇都大酒店

生於1991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皇都,這一大一小兩棟八角樓,用它的輝煌和沒落,見證了北海的昨天和今天。它1991年開業,當時2千人報考,絕大多數人落水,倖存80人爬過獨木橋,得意上崗。而北海1984年開放,在全國300多個城市中,北海是最早開放的14個城市之一,希望之城。

聽說,曾經的皇都每晚歌舞廳都生意爆棚,市文工團也有不少人被挖角,就連當時較出名的白馬王子——周禮昌歌手也涵括在內。在皇都,他用一首《黑色午夜》紅遍了整個北海。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恐怕只有這麼潮的裝束才能襯得上當時堪稱時代弄潮兒的北海。

而1992—1993年,北海的GDP暴漲,增長幅度是48.17%和74.8%,“據有關部門統計,1992年至1993年這兩年應邀到北海採訪的記者團有20多批,來自100多家新聞單位。僅1992年,北海市委宣傳部共接待了中外記者1260餘名。”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那些年,皇都擁有著名園林建築師設計的假山噴泉,曲曲折折的長廊,精心雕琢的綠化園林和時髦的空中泳池。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噴水池裡的仙鶴和大海龜雕塑也是常被載入北海人相冊的網紅。

北海則擁有可作大規模貨物集散的良港,溫暖溼潤的氣候,傲視全國的碧海藍天,“哥特式”、“巴洛克式”建築風格的旅遊別墅區。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只要能與皇都的塔樓合影,翻山越嶺、爬上屋頂都不是事兒。

時至今日,皇都除大小八角主副樓沒變之外,一切都不復昨日。但北海,銀灘還是天下第一灘,而且更多旅遊資源得到妥善開發。時光流轉,皇都是曾經的北海,北海將會比曾經的皇都更輝煌。

皇都

皇都大酒店於1991年11月8日開業,位於北海貴州路與北部灣路交匯處,主體建築外形如兩顆橄欖形寶石,主樓21層,副樓7層,由裙樓相連接,構成統一的整體。曾被評為全國十大異形建築之一。酒店總投資額1100萬元,是由百色地區經濟開發總公司和北海水產進出口總公司合資興建的。

——摘自《北海市志》

龍套戊 | 中山公園

生於1930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當年中山公園的園藝師也是很花心機,才能讓公園處處繁花盛開。

大多數城市都有一箇中山公園,北海的中山公園是北海最老、最有歷史的公園,明年就是他老人家90歲大壽了。這裡保存著每個北海人兒時的歡聲笑語,海盜船上的尖叫、飛碟上的歡呼、空中單車上的談天說地……值得一提的是,最後一個有H君的難忘記憶。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兒時老媽牽著H君來中山公園玩,在門口碰到一賣氣球大嬸,H君當然不能放過老媽的錢包。後來在空中單車上車時,工作人員勸說留下新買的鯉魚氣球,H君耍賴得逞,無奈車到半路遇大風,氣球脫手往後飄,車往前走,小兒無可奈何,心中大受觸動。之後H君又買了許多氣球,沒有再敢脫手的,都在家中慢慢變癟,然後滾進垃圾桶,卻沒有一個能像那個鯉魚氣球一般留在記憶中。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只有失去了的才是最珍貴的,而現實的車總往前走,人也總會失去那個珍貴的氣球,但中山公園還在那。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雖然在時間的魔法中,門口的噴泉不見了,公園發生了更多變化,然而遵循著古老石板磚、花磚的印跡,我們也能找到記憶裡的中山公園的影子。

中山公園

建於民國19年(1930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命名。1976——1981曾兩度易名,分別稱北海公園、人民公園,1981年複稱原名。1979年公園開始收門票,最初為3分,1992年為3角,現免費。重點展區有動物展區、猴山、園中園、花圃、盆景園、兒童樂園等。

龍套己 | 長青公園

生於1985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不同於歷史感的公園記錄下整個城市的記憶,年輕的長青公園,給人更多肅穆之感。公園的前身為烈士陵園,存放著退役的飛機和坦克,它們是上過戰場的功臣。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不分男女,孩子們到這裡都會爬上飛機、坦克,儼然一個個舒克、貝塔(沒有鄭淵潔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一枚80後語)。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公園裡的滑梯也是最受青睞。小時每次玩滑梯總覺得很刺激,白日裡也能幻想,明天這個滑梯會不會同象鼻子一樣,不停地長,長啊長,一直通到愛麗絲去過的那個仙境。當然這是女生的仙境,男生難忘的卻往往是,“在別人屁股上踹一腳,聽他滑落時的驚呼,太爽了!”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公園裡還有一個小湖,那時盪舟湖上,H君總在腦海裡哼起《讓我們蕩起雙槳》:"陽光灑在海面上/水中魚兒望著我們/悄悄地聽我們愉快歌唱/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做完了一天的功課/我們來盡情歡樂/我問你親愛的夥伴/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和我同船的那個你,現在幸福麼?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長青公園

位於石子嶺,長青路東端,南臨北海大道,西靠興桂路(今北京路),北靠南珠路(今長青東路)。原為北海烈士碑所在地,也稱烈士陵園,1985年市政府將烈士陵園改為公園,1991年撥款100萬元重建,同年邀請廣州市園林建築設計院對公園作總體規劃設計。

龍套( )?

生於?

除了以上上熱搜的龍套,以下這些龍套就不知道你認得不認得了(當然包括“整容”前它們的模樣)。

a.( )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b.( )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c.( )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d.( )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e.( )

沒有朋友圈的年代,北海的故事都曬在你我家的相冊裡

全部答對的小夥伴現已加入H君的豪華朋友圈。

舊照片不光是一段記憶,還蘊藏著當時你還讀不懂的感情,這可能是這次全民翻相冊的最大收穫,不信,你馬上回家翻翻看?龍套們等你很久了。

而H君只想對那個美好的過去的北海,和今天這個更加美麗繁華的北海由衷地說一聲,Hello Beihai,I Love U!

| 孫妤&方丈

| H君和TA的朋友們

策劃 | 海漫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