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协连续第八年发布的这个报告,释放啥信号?

点击标题下「中国城乡金融报」可快速关注

中银协连续第八年发布的这个报告,释放啥信号?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八年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8)》)。《报告》不仅全面深入地反映了当前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和运行特点,还以国际化、前瞻性的视角对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新趋势做了深入的分析和展望,为银行业提前应对挑战和考验、布局业务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各类机构稳步发展,银行业发展态势向好。2017年中国银行业总体经营稳健,资产负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净利润增速明显回升,累计实现净利润17477亿元,同比增6%,商业银行净息差连续三个季度出现回升,由一季度的2.03%升至四季度的2.10%。

二是资产扩张速度放缓,同业和表外业务收缩。2017年,强监管使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业务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资产增速进一步放缓;二是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资产质量趋于稳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五个季度稳定在1.74%的水平。

三是存款业务平稳增长,非存款业务规范发展。受经济增速放缓、监管趋紧、利率市场化提速、金融脱媒等因素影响,银行业负债业务平稳发展,增速有所放缓。截至2017年末,商业银行总负债为182.06万亿元,同比增长7.99%,增速较2016年下降8.87个百分点。

四是信用风险整体稳定,市场与流动性风险总体可控。去杠杆、严监管对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大,金融机构超储率水平较低,资金面受各种因素扰动明显,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压力上升,但总体较为可控。

在新时代,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压舱石”,应紧紧围绕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改革开放”三大任务,进一步适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银行业将着力围绕如下几个方面稳健发展:

第一,稳步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当前银行业要把握全面开放的新局面,从时间维度看,中国已经进入由富到强的全面开放新时代;从空间维度看,银行业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瞄准向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开放的新趋势;从开放层级看,银行业要迈向更高层次的多边开放与区域开放。

第二,深化供给侧改革,打造高质量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业综合实力正在趋向国际一流,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当前银行业供给结构与实体经济需求结构有较为明显的错配和失衡,要着力解决体系结构失衡问题,加快股权结构社会化、多元化。另一方面,要从四个“力”的角度响应对外开放。一是压力。要以开放的胸怀迎接外部竞争,通过开放市场、减免关税促进自身进步。二是动力。要以竞争为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三是实力。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40年,综合实力已显著增强。四是能力。银行业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已逐步具备国际水平。

第三,要继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银行业要合规审慎经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一要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优化风险治理架构,以科技手段重塑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要遵循审慎稳健的风险文化,强化合规经营理念。二要在投向上防控重点领域的风险,要支持高端制造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并从乡村振兴、消费升级中寻找业务机会,在发展中消化风险。

第四,进一步深化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的发展在提升支付效率、重构银行基础架构、重构信用模式等方面对银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未来,银行业要深化金融科技创新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积极拥抱科技,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提升产出效率;另一方面,要在技术上创新,实现商业银行向虚拟银行、数字银行、信息银行和智慧银行转型。

第五,资产导航,研究引领。资管新规出台以来,社会融资总额出现明显下滑,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已进入稳杠杆阶段。金融业包括银行在内缺乏长周期的资金和负债,也面临金融体系上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同时,资管新规重新定义了银行资产管理的范畴,表外资产会越来越丰富,未来银行业要加大对资产领域的研究,确保资金能有效进入实体经济领域。

《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8)》课题组

文章刊于7月23日《中国城乡金融报》A2版

编辑:农银报业新媒体中心 李静 李彦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