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降價50萬低開的豪宅與富人思維

昨天,在朋友圈裡發了一個豪宅的“號外”,但是發完又覺得草率了。因為現在這開發商的套路:

青島降價50萬低開的豪宅與富人思維

那個引起了朋友圈一陣小小騷動的消息,來源於某豪宅置業顧問的一個電話:“先生,我們馬上要開盤了,你還不來交認籌金?”

這個盤是知名開發商操盤,豪裝,主城區稀缺地塊。當時去營銷中心時,置業顧問按照3萬元/平方米給我算的。對標片區內優質二手房3.5萬元的價格,3萬元/平方米不算貴啊。

“呃,最近資金週轉有點問題,首付暫時湊不了那麼多。”(實際上主要是雙色球還沒中)

按理說,聊到這兒,置業顧問在心裡過上一遍羊駝,暗暗罵一句“窮逼”就結束了。但是他沒有,而是很急切的搶白了一句:

“先生,兩萬六七,兩萬六七你也不考慮嗎?!”

這一瞬,讓我有種錯覺。感覺自己是棧橋邊被小販拉住的遊客,就在要走時,被一個意想不到的價格震了一下。

掛上這個電話後,我的第一感覺是青島樓市要:

青島降價50萬低開的豪宅與富人思維

這個價格,相當於一套房子降價50萬,對於總價四五百萬的房子來說,這個幅度不算低。而且,已經接近李村邊緣地區的豪宅了。但是,我回頭又一想,也許還有三種可能:

一是因為土地成本不算太高,開發商在高週轉的目標之下,原來就沒想要賣3萬元/平方米,只是用這種突然降價的手法來吸引更多搖擺不定的潛在客戶;

二是明面上價格到了2.6萬元/平方米,把人都吸引過來,開盤前出現人山人海的效果之後,再以內部搞好房源為由收上幾萬十幾萬的黑錢,這個套路西海岸某大鱷用過一次;

三是蓄客確實不理想,在珊瑚灣都不少人放棄選房的情況下,為樓盤加一個人氣保險。

但不管是那種方式,高大上的置業顧問用前海沿小販們的口氣賣房子,我已經許久沒聽到了。

這種變化,我覺得不見得是市場發生了什麼根本性的轉變。因為我剛一發號外,就有十幾個人打聽房子位置,看樣子要去搶房。市場上還有大批憋著要買房的剛需,只是他們拿不出四五百萬而已。

我認為,這種變化,說明了部分有錢人態度的變化。作為我最忠實的粉絲,我媳婦兒,發現了一個很讓她困惑的現象。她每次轉發我的文章,關注的往往都是朋友圈裡比較有錢的那一部分,而這一部分人往往不急著買房掙大錢。其中有一個哥們,家裡五六套房子,按說沒有買房需求了,但是我的文章幾乎篇篇都看,據說還和家人討論其中的觀點。

反而是手裡預算不多的人,對於價值投資的理論不怎麼關注。也是一個好哥們,在我連發了多篇不要跟團去海陽炒房的文章後,稀裡糊塗去海陽買了個爛尾暫時回陽房。

所以,在提問之前,翻翻我以前的文章好嗎?

青島降價50萬低開的豪宅與富人思維

而最讓我深有感觸的是濟南一個朋友,也是公號討論區認識的,他是一朝陽企業的高管。前幾天來青島開會的時候,特意打車從西海岸到棧橋附近和我喝了杯咖啡聊房子。他所說的宏觀金融形勢和一些高校在新區的定位是我所難以觸及的內情,而他希望瞭解的是不熟悉區域的樓市過去和現在。

我在這裡所說的富人,不是特權階層,而是靠著自己辛勞和智慧完成財富積累的人。這些人買房要參考的東西非常多,也非常理性。人口增長率、城市發展、金融政策、樓市調控政策等等等等。如果要讓我總結他們的思維定式,一句話:通過人脈尋找各個方面最可靠的信息源,綜合之後,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決定。

他們出手往往是最快的,他們抽身也會是最迅速的。而現在,我能看到的表象是,許多人綜合了自己所瞭解的資訊之後,放緩了投資購房的腳步。

有錢人選擇謹慎,是因為他們認為投資風險越來越大,沒有高性價比的產品不出手。但作為剛需,你要跟著停下嗎?這要看你在居住需求上的迫切程度。

買與不買,面對這件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商品,你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了解它:

到開發商以前交付的小區瞭解開發商真實的品質;

到樓盤現場瞭解周邊交通、配套和建築品質;

跑遍片區內大大小小樓盤和中介得出性價比;

到營銷中心多駐足一會兒瞭解一下目前市場認可度;

在這樣一個複雜的窗口期,

錯過了,你會懊悔終身;

買錯了,你也會痛苦終身。

青島降價50萬低開的豪宅與富人思維

我希望你是一個理性、聰明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