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多国检讨多党制民主弊端,直言羡慕中国“同心同德”

在2018年金砖南非峰会召开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非洲之行,这是他连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也是五年来第四次访问非洲。外媒称,此访凸显了中国对非洲的重视,将从多方面增强中国和非洲间的合作及联系。同时,“一带一路”也随着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延伸到西非,非洲国家将从“一带一路”倡议中获益良多。

非洲多国检讨多党制民主弊端,直言羡慕中国“同心同德”

▲7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基加利,开始对卢旺达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悠久的文明传统、相似的历史遭遇,使得中非彼此间形成了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中非合作由来已久,也被视为南南合作的典范,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作为一个机制化战略合作平台,促进中非关系获得了全方位的拓展和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又进一步为中非合作注入了新动力。着眼当下,虽有过长期探索,但绝大部分非洲国家至今都还没有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再加上“反全球化”浪潮的日益汹涌,非洲国家对西方模式普遍失望。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果恰给苦苦探寻自身发展道路的非洲国家以很大启迪,借鉴“中国方案”已成为广泛共识,非洲的“中国时刻”正在到来。

非洲多国检讨多党制民主弊端,直言羡慕中国“同心同德”

▲塞内加尔与中国达成“一带一路”合作。

非洲正在成为与中国开展基础设施和国际产能合作的示范。

当前,非洲正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其发展受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因素制约,中非双方相互需要,互为机遇。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后,中非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求双方高度契合的政策对接显得至关重要。“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对接、和具有“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导”属性的非盟2063年议程相对接、同非洲各国自身发展战略相对接,可谓恰逢其时。把中国资金、技术、市场、企业、人才和成功发展经验等相对发展优势同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市场潜力紧密结合起来,必将创造出新的发展奇迹。

非洲多国检讨多党制民主弊端,直言羡慕中国“同心同德”

▲埃塞俄比亚首辆有轨电车开始运营,系中国资助建设。

非洲正在成为中外发展模式互学互鉴的重要试点。

当前,在“中国奇迹”的巨大感召下,很多非洲国家都在研究中国模式在本国的可行性。笔者在非盟总部访问期间,多国官员、记者和智库领袖边读习近平主席著作边反思:“真羡慕中国,党与人民同心同德”“非洲陷入多党制困境,凡是发展得不错的,都是长期执政的政党带来政局稳定,政策长远”“非洲国家政党解放、独立时期表现不错,执政后就脱离群众了”……这些反思既对照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又对照今日西方民主之窘境,集中于检讨非洲的多党制民主弊端。可以说,中国模式让包括非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走向现代化的另一种可能。而发展模式互学互鉴的背后,其实是各国对国际秩序如何重构的深入思考。

非洲多国检讨多党制民主弊端,直言羡慕中国“同心同德”

▲此次,习近平主席将对阿联酋、塞内加尔、卢旺达和南非进行国事访问,过境毛里求斯并进行友好访问。

非洲知名民调组织“非洲晴雨表”在2016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对36个非洲国家的5万民众对中国的态度进行调查统计,平均63%的被调查者对中国持正面看法,这既体现出中非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也为“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实施创造了良好健康的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还是亚非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都将成为“一带一路”全球繁荣蓝图中的瑰丽一环,都将成为中国智慧惠及全球的见证者。

(作者王义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察哈尔学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由树木计划支持,长安观察出品,首发在今日头条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