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產和欺詐的狂歡,支付寶要如何反欺詐才更安全?

網絡詐騙,離我們多遠?

無論是傳統的紙媒,還是實時更新的網媒,這種類型的詐騙案件屢上頭條:接到銀行或者網購平臺的“通知”短信,需要點擊某個網站進行信息確認,輕輕一點,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銀行卡就被犯罪分子劃餘額或被盜刷。

網絡詐騙,僅僅是個新聞報道嗎?

石家莊某大四學生小王最近遭遇了網絡詐騙。銀行卡明明在身邊,卻被划走了五千元。無奈之餘,小王選擇向公安機關報案。原來,犯罪分子利用偽基站發送鏈接,盜刷了小王等十餘人的銀行卡。

黑產和欺詐的狂歡,支付寶要如何反欺詐才更安全?

實際上,除了利用偽基站發詐騙短信,電信詐騙、刷單詐騙、買賣個人信息黑產的網絡詐騙案件也頻頻發生。據《2017中國反通訊網絡詐騙報告》統計顯示,兼職刷單詐騙案件量佔整體通訊網絡案件量的佔比為27.77%,是2017第一大案件類型,真是令人毛骨悚然,而且88%的騙子都是通過QQ或者微信與我們建立聯繫然後詐騙的。

網絡欺詐呈現出產業鏈化的特徵,圍繞著欺詐的實施,形成了專業的技術開發產業、身份信用包裝和虛假身份提供產業、業務漏洞發現和欺詐方法傳授產業。據測算,中國“網絡黑產”從業人員已超過150萬,市場規模達到千億級別。針對愈演愈烈的網絡詐騙,如何有效防控,已經成為亟需解決的難題。

在中國,反欺詐有多難?

一般而言,在網絡詐騙案件中,需要多人配合,完成發佈虛假信息、誘騙受害者、引導轉移財產、取款等流程。從近年來公安部門捕獲詐騙犯罪嫌疑人數量來看,網絡詐騙犯罪組織化、集團化的特徵非常明顯。利用受害者的心理特徵,詐騙組織內部分工誘導,使其主動配合,完成被欺詐的交易。網絡詐騙取證難,支付操作時間短,很難及時阻止,也成了網絡反欺詐的難點。

互聯網時代下,移動支付飛速發展,為用戶帶來極大便捷性。客觀上,也成為網絡詐騙滋生的“溫床”,詐騙新手段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在這場鬥智鬥勇的“遊戲”中,用戶該如何躲過犯罪分子精心設計的陷阱,守護自己的資金安全?

AI加持,可有成效?

學者芬·穆勒研究指出,計算機犯罪數被發現的比例佔比僅佔一成。這意味著,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反欺詐管理存在一定的缺失,對於網絡詐騙的發生,更多受害者求助無門,只能容忍。

或許,反欺詐管理正需要一把利器,幫助用戶躲過在線交易的風險。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呈現井噴狀態,為了順應標準化的人、臉、聲技術和交互式場景應用的智能化發展趨勢,國內的BAT紛紛成立了自己的AI Lab。那麼,AI技術的發展,能給反欺詐領域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嗎?

第五屆“4.29首都網絡安全日”上,來自支付寶的“走心”的影片,令人動容。影片中,獨居的媽媽收到詐騙團隊的電話,謊稱“你兒子在外面出了車禍,急需轉賬墊付醫藥費”。擔心不已的媽媽,打算通過支付寶給騙子轉“醫藥費”,卻被支付寶攔截無法轉賬,媽媽心急如焚,淚流滿面,好在兒子這時打來電話報了平安,一場網絡詐騙才就此化解。

黑產和欺詐的狂歡,支付寶要如何反欺詐才更安全?

欺詐行為發生時,支付操作時間短,是反欺詐的難點之一。支付寶又是如何發現這場詐騙並實施攔截呢?

原來,支付寶有著一套精密的AI智能風控引擎,能夠實時監控預警風險攻擊和黑產全網感知。一方面,藉助Al智能的輔助,在數億交易中準確識別用戶被騙支付的欺詐風險交易,迅速完成風險預警、檢測、宣判處理等複雜流程。另一方面,在“支付黃金一分鐘”內,通過智能交互設計,借用鮮明的圖標、一針見血式的提醒,不斷強化信息的傳遞,“喚醒”用戶冷靜思考。目前,支付寶的資損率在百萬分之零點五以內,處於行業的絕對領先水平。

慾望不止,金錢無眠。

共治,必行!

“面對今天的網絡安全問題,無論是政府、企業、專家、包括每一位公民,都應保持高度一致,通力合作共同進退。”支付寶安全負責人曾向全社會發出這樣的呼籲。

移動支付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反欺詐、打擊黑灰產的戰爭,更需要多部門的合作,共同建立反欺詐生態網絡,保護用戶的資產安全。無論是“天朗計劃”的提出,還是“互聯網+警務+媒體”的社會共治模式,支付寶都主動輸出安全領域的技術和經驗。致力於推動社會共同反欺詐模式的建立。

此外,支付寶還融合AI人工智能和風控策略的技術,形成安全教育產品矩陣,包括業內首個專注做安全教育的公益應用“安全課堂”、“反詐真探”小程序和“安全百寶箱”生活號等。AI智能分析風險人群及其可能被騙的欺詐手法後,通過漫畫、視頻等多種深入淺出地方式向用戶多渠道傳遞安全知識,防患於未然。2017年,安全教育累計覆蓋超過1億人,受到超千萬用戶的持續關注。支付就用支付寶,支付寶一直用心守護著所有用戶的資產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