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黄帝都邑”与中华文明传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富平县举行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明

——西安“黄帝都邑”与中华文明传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富平县举行

2018年7月10日,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西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问道时空》主办,中建投文旅集团承办的“西安‘黄帝都邑’与中华文明传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富平县中华郡成功举办,来自海内外思想界、考古界、史学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中省媒体代表共计60余人参加,地方政府和富阎新区领导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2015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到陕西视察工作,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本次研讨会以此为主题,国内外研究黄帝文化最高端的各学科专家围绕黄帝与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等问题做了精彩的发言,提出“杨官寨遗址和“以富平淡村镇为核心的‘盘龙湾遗址’等石川河流域大遗址即‘黄帝五城’”等观点,并建议国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应重视黄帝在“中国文明因素初步诞生时期”的重大作用和价值。

西安“黄帝都邑”与中华文明传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富平县举行

本次大会得到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张岂之,中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陕西省考古学会前会长石兴邦的热情支持,世界著名哲学家、管理哲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成中英先生等十余位海内外考古界、思想界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治国智慧,希望能够“以文化人、以史资政”。

研讨会由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单元庄先生致开幕词。他说:“中国目前正面临着国内、国际的严峻考验,重建“价值理想”,重构中华魂魄,成为走向复兴和走向国际的中国必然选择!这需要我们向国际先进的文化文明学习;需要我们坚持十九大精神,创新驱动,探索创建中国新时期价值理想;更需要我们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文明的优良传统,寻根,寻找民族魂魄之根、文化文明的价值理想之根!而作为中华“人文初祖”的黄帝所代表的“黄帝文化”,有太多的文化文明元素需要我们去发掘去研讨去传承去弘扬。”

会上,由张岂之先生的学生任大援教授宣读了张岂之先生审定的《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的主题发言,张先生认为:“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叙述,以及后来中国考古学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探讨,特别是关于西安杨官寨遗址系首个“黄帝都邑”,其首领即陕北黄陵墓主的发现和讨论,都说明黄帝时期揭开了中华文明的序幕。后代子孙认定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认同中华文明从黄帝时代开始,5000多年没有中断。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传基因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享有“半坡之父”美誉的石兴邦先生由胡义成教授宣读了题名为《应重视西安“黄帝都邑”》的发言,他首先介绍了杨官寨遗址(以下简称“杨址”)及“黄帝铸鼎地”见证西安5000年古都史,认为泾渭流域的关中地带既系炎黄文化中心区域,而该遗址北区环壕又以庙底沟时期全国最大的城垣遗存(24.5万m2)与传说中黄帝时代的政教中心发生绝大关涉,故历史文化学者胡义成先生称之为“黄帝都邑”,认为黄帝时代似已进入早期人类城市文明的历史阶段,并由此认为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同时是黄帝文化中心的西安,其古都史也应有5000年以上等研究,论之有据;同时,建议应重视推动黄帝文化研究的民间力量,将陕西“荆山黄帝铸鼎地”做为一个考古发现或者专题进行研究,最大限度地弘扬中华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发展。

西安“黄帝都邑”与中华文明传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富平县举行

接着,世界著名哲学家、管理哲学家、传播中西方文化最有影响力学者、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成中英先生作了题名为《中华哲学源头与中华文明探源》的发言;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哲学所原所长胡义成先生作了题名为《“黄帝都邑”西安杨官寨遗址“少玉”对应的黄帝宗教改革——论史前庙底沟文化发展扩张的根源》的发言;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任大援作了题名为《炎黄时代以及中国古代的价值理想》的发言;原陕西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陕西现代经济与研究院院长冯家臻做了题名为《建设黄帝文化核心区、守护好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的发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北大考古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天恩作了题名为《杨官寨遗址的再认识》的发言;陕师大教授(博导)、探源专家、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王晖教授作了题名为《谈谈黄帝的时代问题》的发言;西安现代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研究员赵永泰教授作了《重新认识五千年文明》的发言;西安朝管理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资深媒体人王随学先生做了《祖宗信仰与黄帝文化》的发言。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省考古研究院原院长、兼杨址考古主持人、探源工程专家王炜林,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西安周易研究会会长张茂泽,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址考古队队长杨利平,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教授孙立新,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会常务会长、黄帝文化研究院院长刘宏涛等,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做了黄帝与中华文明传承的发言。

研讨会由成中英先生致闭幕词后,圆满结束。(王随学 张溁)

背景资料:

1、高陵杨官寨遗址的考古发掘,缘于2004年配合西安市泾渭工业园区工程建设项目而开展。地处泛荆山南麓泾河北岸的台塬地带,其北区逾24万m2的环壕遗存,不仅是炎黄文化中心区域的关中地带,也是全国唯一保留完整的超大型庙底沟文化城址,在距今5000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已具有鲜明的“都邑”性质,而这一历史时期正是学界公认的“黄帝文化时期”。是近十余年来我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先后两次摘取全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挂冠。

2、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介绍: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成立于1991年,至今已有27年。其基本宗旨是:深入研究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开展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公益活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该会历任会长有:周谷城、萧克、费孝通、许嘉璐(现任)等。历任名誉会长有:布赫、顾秀莲、韩启德、张思卿、罗豪才、周铁农、饶宗颐(港)、马万祺、黄华、李政道、季羡林、任继愈等。历任副会长有程思远、庄炎林、黑伯理、李宝光、冯征、杜导正、温济泽、刘源、魏巍、戴逸、冯其庸、张岂之、李学勤、汤一介、曲润海 丁凤英、石玉珍、刘红军等。现任会长为许嘉璐,常务副会长张希清、常文光、张补旺。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岂之、刘庆柱,常务副主任任大援、王震中。秘书长张希清(兼)。

学会现有团体会员单位近20个,包括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河北、江苏、上海等省市的炎黄文化研究会(或基金会)。二级分支机构十余个。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现有连续性综合性学术性期刊《炎黄文化研究》,已经出版17期。编辑出版有大型丛书和专著如《中华文化通志》(101卷)、《炎黄会典》(8卷)等多部。目前的进行的科研项目有成果主要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基础数据库文献库”(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尚在持续二、三期工程)、“炎黄文化研究普及书系丛书”等。

从1998年起,由费孝通先生提倡并创立了,“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每两年一次,在大陆、港澳台和世界各地举办,如今已经举办了9届,今年将举行第10届。受到世界各国汉学家及海外华人、侨胞的称赞。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从2016年起,开始不定期举办“中华炎黄文化研究历史与人文讲座”。聘请世界各地优秀学者和汉学家作为主讲嘉宾。受到高校学生和社会大众广泛好评。

举办中华炎黄文化研究系列学术研讨会,也是该会日常学术工作,与各地及分支机构合作,目前已经召开了 “炎黄文化与民族精神”、“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炎黄文化与现代文明”、“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和企业文化”、“孙中山与现代文明”、“炎帝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中国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黄帝祭祀与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与二十一世纪”、“包拯诞辰千年研讨会”、“炎黄文化与延安精神”、“炎帝与民族复兴”、“燧人氏与火文化研讨会”、“江河源文化与西部开发”研讨会、“费孝通文化思想座谈会”等。这些研讨会,注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密切结合,对推进中华文化的研究和交流,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网址: http://www.yanhuangwang.org.cn/

3、《问道·时空》介绍

《问道·时空》主办方为太湖(香山)书院,书院在北京大业传媒集团倡导支持下,组建于太湖之滨,游学于黄河故土、大江南北,汇集了像国际著名学者第三代新儒学代表成中英先生,以及西安、北京、江浙、闽粤一批有情怀有造诣的文、史、哲、经、理、法、工、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以“问道—叩问中国与世界的未来”为主旨,自2014年成立以来,举办了多次高端学术研讨会;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问道》的第一卷,第二卷九月份出版,第三卷(丛书)200多万字将在明年春节后面世。

与此同时,在《瞭望》西部网、陕西广电丝绸之路手机台的支持下,创办了《问道•时空》,由书院专家主讲,先后举办了五次专题讲座,听众从原来的几十个人到现在将近两万人。前五讲的主讲嘉宾为:单元庄、赵永泰、张宝通、胡义成、吕晓宁。此次的学术研讨会,就是围绕书院胡义成先生前不久在《问道•时空》所做关于黄帝都邑和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杨官寨遗址问题的专题报告,邀请了国内外研究西安“黄帝都邑”问题最高端各学科专家围绕黄帝与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等问题进行的学术研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