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旅資本局:頻繁處置資產 併購驅動業績

時代週報記者 吳怡 發自廣州

首旅如家酒店集團在一年之內處置了三筆資產。

7月17日,北京首旅酒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首旅酒店”)發佈公告稱,公司把所持有的北京燕京飯店有限責任公司20%股權以1.4866億元轉讓給了海航酒店控股集團,交易完成後,首旅酒店將獲得1.26億元投資收益(稅前)。

首旅酒店表示,通過本次股權掛牌出讓,有助於優化公司資源配置,對改善公司資產結構具有積極意義。

這是首旅酒店自2017年以來處置的第三筆資產。2017年8月,首旅酒店接連把所持有的北京首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0%股權,以及所持有的北京首旅寒舍文化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35%的股權,以共計約2.12億元的價格出售。

對於頻繁處置資產的主要原因以及今年業績增長點等問題,時代週報記者日前聯繫首旅酒店方面,公司相關人士回覆表示:“出售燕京飯店的問題以公告內容為準,其餘問題需要等公司2018年上半年財報的解讀。”

“首旅轉讓酒店資產是正常的現象,早期不少國有企業既自持酒店物業,同時又是管理公司,目前它們的主要發展方向是走輕資產的路線,”中山大學酒店管理系主任曾國軍教授向時代週報記者還表示,對於上市公司首旅酒店而言,在資產價格上漲的前提下轉讓物業資產,回收大量現金,可以實現投資收益,潤色報表。

頻繁處置資產

經營業績不佳,是首旅酒店把所持有的燕京飯店股權轉讓出去的重要原因。北京天健興業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出示的數據顯示,以2017年6月30日為評估基準日,燕京飯店的賬面總資產不抵總負債,賬面淨資產虧損2.26億元。

根據華美顧問集團首席知識官趙煥焱提供的資料,燕京飯店2017年虧損3374.25萬元,淨利潤率為-24.87%,資產負債率為101.64%。而2018年一季度公司依然沒有擺脫虧損,淨利潤率擴大至-55.79%,資產負債率略微提高至106.34%。

企業工商資料顯示,在燕京飯店原股權結構中,海航酒店持有燕京飯店45%股權,中國新華航空集團有限公司持股35%,二者均屬海航集團,而首旅酒店只持股20%。本次轉讓後,燕京飯店股權將全部歸海航集團持有。

從去年8月份至今,首旅酒店一年之內接連轉讓了三筆資產,除了燕京飯店,還包括所持有的首汽集團和首旅寒舍股權。

2017年8月28日,首旅酒店發佈兩則公告,以1.94億元將持有的首汽集團10%股權轉讓給控股股東首旅集團,以及將所持首旅寒舍35%的股權,以1788.63萬元的價格轉讓給首旅置業集團。

實際上,首汽集團和首旅寒舍的業績表現也不盡如人意。首旅酒店當初的公告透露,截至2016年底,首旅寒舍資產總額為4680.2萬元,淨資產為4561.7萬元,全年營業收入為零,淨虧損386.02萬元。

同樣地,2016年首汽集團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3.79 億元;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5799萬元。

兩次轉讓完成後,首旅酒店不再持有首汽集團和首旅寒舍的股權。華美顧問集團首席知識官趙煥焱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上市公司首旅酒店與控股母公司及旗下其他公司的資產置換,有利於專業化經營和避免同業競爭。

利潤增長依賴投資

“不少上市酒店企業傾向於不斷通過資本運作維持利潤高增長,保住股票價格。”一位資深酒店行業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在行業大環境改變之下,當前酒店企業靠經營難以盈利,盈利依賴於資本運作,在收購出售買賣中間賺錢。

首旅酒店處置不良資產,優化上市公司資產結構的同時,也使得投資收益增厚業績報表。

申萬宏源(港股00218)研究報告顯示,首旅酒店以1.49億元出售燕京飯店資產,價位有明顯優勢,也利好於公司現金流,本次出售預計獲得稅後投資收益9450萬元,顯著增厚公司利潤,有效緩解業績壓力。

“從經營角度來看,高星酒店的虧損面挺大。許多投資者進入這個市場看中的是品牌效益和投資收益,酒店集團處置資產其實就是回收投資收益的過程。”中山大學酒店管理系主任曾國軍教授認為,未來酒店管理公司的利潤,一方面靠收取管理費經營獲得回報;另一方面則把產品或者資產賣掉,依靠投資獲取收益。

除此之外,時代週報記者梳理首旅酒店近兩年來的財報數據發現,公司利潤增長主要依賴於投資重組。

據悉,2016年4月,如家酒店集團宣佈私有化,首旅酒店通過現金及發行股份的方式,以110億元購入如家100%的股權,隨後10月份資產重組完成,而是次收購直接帶來了首旅酒店賬面上過半的盈利。

查閱首旅酒店2017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全年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6.3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0億元,其中被收購的如家酒店集團為公司合併報表貢獻歸屬母公司淨利潤5.15億元,比2016年同期增加5.02億元,而首旅酒店自身存量業務的淨利潤反而同比減少8184萬元。

投資收益也體現在今年一季度的業績上,首旅酒店實現利潤總額 1.5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295萬元,增長了51.7%。其中由於如家酒店集團比去年同期較早收到政府補助及公司出售首汽股份10%股權等因素影響,非經常性損益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潤總額2648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首旅寒舍和首汽集團的股權轉讓時間相同,但首旅寒舍的投資收益歸屬到2017年的財報上,而首汽集團的投資收益歸屬到2018年第一季度的業績。

此外,首旅酒店的財務數據顯示,公司經營業績增長正在放緩。今年一季度,首旅酒店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僅為0.62%,其中酒店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僅為0.65%,而作為業績增長引擎的如家酒店集團,營業收入也同比僅增長了0.36%。

中端酒店擴張壓力

在高端和經濟型酒店市場增長疲乏,以及租金人力成本上升倒逼供給端升級轉型之下,搶佔中端市場,成為國內三大酒店(港股00045)巨頭—首旅、錦江、華住這幾年的主要發展戰略。

“今年酒店行業其實是整體虧損的狀態,目前中端酒店還處於早期佈局和改造的階段,總體盈利能力還有限。”上述資深酒店行業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

首旅收購如家後,也定下了“向存量和中端要效益”的目標,並且加快改造原有三星、四星酒店品牌和轉型升級經濟型品牌酒店,推出和頤、如家精選、如家商旅、首旅建國、首旅京倫等中高端品牌。

然而,首旅如家的中端品牌打造並不算理想。今年第一季度,首旅中高端酒店RevPAR同比增長0.1%,出租率與去年同期持平;而如家中高端酒店RevPAR同比下降6.7%,平均房價同比下降2.5%,而出租率同比下降3.1%。相形之下,作為競爭對手的華住集團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型酒店Revpar同比提升8%,中高端增速7.2%。

對此,中山大學酒店管理系主任曾國軍教授認為,不少酒店中端品牌與經濟型的區隔度不明顯,對產品品質的核心內容定位不清晰,容易造成消費者對於中端品牌的識別度不強等問題。

此外,由於國內各大酒店集團加碼,以及國外品牌如萬豪、洲際、希爾頓等也擴大品牌矩陣加入戰局,可供業主加盟商選擇的酒店品牌比2016 年之前多了不少,中端酒店品牌之間的競爭加大。

而受到2016年收購如家酒店集團的影響,首旅酒店的負債和中端擴張壓力並行。在2015–2017年期間,雖然首旅的資產負債率得到有效調控,從2015年的64.50%降至2017年的54.73%,但公司的負債總金額卻大幅增長,分別為25.55億元、102.90億元、92.20億元,在此境況之下,首旅如家的中端品牌擴張計劃比預期放慢。

據悉,截至今年3月底,首旅的中高端酒店數量總共有527家。而早在2017年初,首旅如家酒店集團總經理孫堅曾表示,計劃到2018年首旅如家旗下中高端品牌開業和簽約籌備達到1000家,不過,在該公司2017年的財報中,該數字已經變更為不少於728家。

需要注意的是,在曾國軍看來,通過公司重構縮減規模也是一種主動的戰略,“首旅酒店出售資產回收現金,不排除可以通過資金的再投入來擴大接管酒店的規模,也就是併購輕資產的公司,讓酒店的體量進一步擴大”。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