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億歐元罰單 Alphabet用16天就能賺回

[摘要] 自去年穀歌被罰24億歐元后,7月18日,維斯特格宣佈對谷歌處以歐盟史上最高的反壟斷罰款—43.4億歐元。短短兩年時間,歐盟向谷歌開罰67.4億歐元。

每年7月份,位於加州芒廷維尤的谷歌(Google)都會迎來地中海氣候的高溫時刻。但今年,伴隨副熱帶高壓而來的,還有布魯塞爾的一張天價罰單。

7月18日,歐洲競爭事務專員維斯特格(Margrethe Vestager)宣佈對谷歌處以歐盟史上最高的反壟斷罰款—43.4億歐元。原因是谷歌非法利用安卓系統(Android)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強制推廣公司的搜索引擎和瀏覽器,打壓競爭對手。

自去年穀歌因在購物搜索中偏袒自家網站被罰24億歐元后,被稱為“歐盟鐵娘子”的維斯特格又一次對美國的科技巨擘舉起了鍘刀。“谷歌若沒有在90天內停止這種行為,將面臨高達母公司(Alphabet)平均全球每日營收5%的罰款”。

“我們將針對歐盟執委會的裁決提出上訴!”谷歌現任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隨即表達了自己的不滿。當然,2017年收到24億歐元的罰單時,他也是這麼說的。

在美國決定向歐盟開徵銅鋁關稅之際,此次事件讓國際市場更加擔憂大西洋貿易戰的升級。

“歐盟對我們的好公司—谷歌,開出了50億(美元)的罰單,”7月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大發雷霆,文末又有些意味深長:“歐盟是真的在佔美國便宜,但這不會持續多久的!”

兩張罰單

8年前,英國購物網站Foundem、微軟的Ciao部門和法國搜索服務eJustice等幾家公司向歐盟反壟斷機構發起投訴,拉開了歐盟與谷歌的“愛恨情仇”之旅。同年11月,針對谷歌的反壟斷調查正式展開,歐盟方面懷疑,谷歌在搜索結果中人為下調了競爭對手的排名。

移動行業也對谷歌出手。2013年4月9日,包括微軟、Expedia和諾基亞在內的一家科技組織,首次向歐盟提起與安卓系統有關的反壟斷投訴,並稱歐盟應當調查谷歌在移動市場上“旨在打壓競爭對手的欺騙性行為”。

2014年底,隨著新的歐洲競爭事務專員維斯特格的上任,谷歌的日子更加難過。

歐盟對谷歌搜索反壟斷案的升級始於2015年4月,購物搜索比較結果和安卓系統壟斷的調查同時展開。與前任相比,維斯特格更顯雷厲風行。2016年4月20日,歐盟擴大了針對Android調查的範圍,譴責谷歌簽訂霸王合同,禁止Android手機和平板電腦廠商預裝競爭對手的應用和瀏覽器,並表示谷歌還向設備廠商和電信公司付費,只在設備中預裝其搜索應用。

購物搜索事件在2017年6月27日有了結果,歐盟方面表示對谷歌開出24歐元罰單,要求其立即停止非法行為,併為競爭對手提供相同的待遇。同年9月11日,谷歌對罰單進行上訴。

在美國企業和官員看來,歐盟近年來在科技領域的反壟斷行為,似乎是故意把大型美國公司當成調查的靶子。對谷歌開出24億歐元罰單後,維斯特格也曾被媒體問及是否存在反美傾向,不過她的說法是:“評估了近期不同執法區域的案件,均發現只涉及少數美國公司。”

但翻開歐盟反壟斷的歷史卻不難發現,罰款數額排行前五的個案,無一例外都指向美國的科技巨頭,除了梅開二度的谷歌,還包括英特爾、高通和微軟。

行業專家指出,美國科技公司之所以在歐洲受到越來越嚴格的審查,正是因為他們在歐洲佔據市場支配地位。而歐盟委員會當前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確保歐盟共同市場更有效地在線和跨境運轉。

於是谷歌的第二張罰單如約而至。

用免費安卓換取龐大市場

歐盟宣佈處罰結果後,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很委屈。桑達爾的立場是,如果有人不想用預先安裝的谷歌應用,完全可以下載其他的APP,“Google Play商店中有超過100萬個應用程序”。另外,谷歌認為歐盟忽略了安卓手機與IOS(蘋果系統)手機競爭的事實,“今天的裁決形同否定了安卓的商業模式”。

2015年8月10日,原Google首席執行官拉里·佩奇宣佈成立Alphabet,並作為谷歌的母公司。按照官方解釋,Alphabet可以拆分為Alpha-bet,Alpha指的是基準以上的投資回報,而bet是賭注。Alphabet的成立是一次期望回報率高於大盤基準的主動下注。

在移動行業,谷歌的投注獲得了難以想象的回報。

2007年11月,Google與84家硬件製造商、軟件開發商及電信營運商成立開放手持設備聯盟來共同研發改良Android。隨後,Google開放源代碼加速了Android的普及,安卓系統逐漸從智能手機拓展到平板電腦及其他領域。

谷歌在和手機廠商的合約中規定,手機廠商可以免費使用安卓系統,但是必須預先在手機載入YouTube、Gmail、Google Maps等應用程序。可以想象,從2009–2011年間,全世界的移動市場上,所有運營商陷入了怎樣的瘋狂:“快給我安卓!”調研機構Gartner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賣出的智能手機中,安卓系統的市場佔有率已高達87.7%。

與其他移動行業巨頭不同,作為搜索引擎,谷歌的核心業務依舊是蒐集用戶資料以投放量身定製的廣告。簡單地說,也就是用免費的安卓系統換取市場份額,再通過APP應用搜集更多的用戶數據。

谷歌因此賺得盆滿缽滿。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稱,谷歌今年的移動廣告收入將超過600億美元,這將佔Alphabet年度收入的44%。

這就是歐盟指控谷歌的關鍵依據:利用安卓系統市場絕對佔有率,推廣使用谷歌自家的搜索引擎,打壓其他競爭對手。彭博社指出,谷歌通過安卓操作系統將它的服務推向數十億用戶,涵蓋YouTube、谷歌地圖和APP商城等應用程序。一旦削弱谷歌預裝應用,將直接動搖這個搜索巨頭的核心業務。

16天就能賺回罰金

43.4億歐元對谷歌意味著什麼?

據美聯社報道,Alphabet公佈的收益報告顯示,2017年的總銷售額達到了1100億美元。旁人看來的天價罰款,谷歌的母公司只要16天就能賺回來。若谷歌堅持上訴,這個案件可能還要拖上幾年。2009年同樣遭遇歐盟反壟斷裁決的英特爾公司,從起訴到案件重新審理,花了整整八年。

況且如今的安卓系統幾乎無法和谷歌旗下的服務脫離。分析認為,Gmail、YouTube、Google Map和Chrome的市場需求依舊旺盛,即便按照歐盟的要求,不在安卓手機內預先安裝,用戶也會自行下載。

目前谷歌收到的三個壟斷指控項目包括,認定谷歌利用搜索引擎引導消費者進入自家的購物平臺、利用安卓系統強制捆綁谷歌的服務應用和谷歌的廣告投放服務。最後一項指控尚在調查之中。因此也有專家指出,歐盟的反壟斷裁決還未對谷歌在用戶數據上提出分享要求,也就沒有動搖其真正的根基。

對於谷歌來說,最大的影響應該還是今年5月25日實施的歐盟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被稱之為史上最嚴格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根據規定,歐盟公民將開始享有其個人資料從網絡上完全消失的權利(也稱“被遺忘權”),也被媒體認為是對搜索引擎技術應用市場的再次規範。

此次罰款事件背後的美歐貿易摩擦陰雲同樣備受矚目,但不論維斯特格、谷歌的代理律師抑或是參與本案的遊說組織負責人,都異口同聲地作出了回應:“谷歌在歐盟的遭遇與美歐貿易戰完全無關”。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