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書鴻和夫人李承仙的藝術人生

常書鴻和夫人李承仙的藝術人生

自古以來在中國的美術史上出現的丹青夫妻不在少數,元代就有趙孟頫和管道昇夫婦倆,不僅在生活上是情意綿綿的人生伴侶,在藝術上更是亦師亦友的搭檔與摯友,他們的愛情故事被世人津津樂道,廣為流傳。

20世紀初期,建立在共同藝術追求基礎上的愛情和婚姻,首先在新一代學習西方藝術的青年中間頻頻出現。常書鴻和李承仙他們不但是新藝術的追求者,也是新型婚姻關係的實踐者,他們在藝術和感情上的發展也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

常書鴻生於1904年,杭州人,著名畫家、敦煌學專家、第一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為敦煌藝術的保護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1927年去法國學習法文和繪畫,1935年秋他在巴黎塞納河畔一箇舊書攤上,偶然看到由伯希和編輯的一部名為《敦煌圖錄》的畫冊,十分驚奇,方知在中國還有這樣一座藝術寶庫存在,而且在國外引起了轟動,中國人卻不知,他內心感到一種震撼。為了敦煌藝術寶庫,他放棄了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毅然回到了祖國。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的建議下,終於促成了設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的設想。常書鴻擔負起了籌備“敦煌藝術研究所”的重任。1943年3月27日,常書鴻肩負著重任,經過幾個月艱苦的長途跋涉,終於到達了盼望已久的敦煌莫高窟。1944年的秋天,民國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常書鴻任所長。之後的歲月直到1994年他去世,他把全部心血都傾注於事業。

1947年,張大千的“師妹”李承仙,從四川藝專畢業,張大千遂鼓勵她來敦煌學習和工作,同時又託她將日本松本榮一著的一套《敦煌畫之研究》,送給常書鴻和敦煌藝術研究所。這套書是張大千的心愛之物,他曾經閱讀研究過多次,在上面做了許多硃筆眉批。可當他聽說敦煌藝術研究所極缺參考書籍時,毅然將此套珍貴書籍贈給了他們。與此同時,張大千還託李承仙給敦煌藝研所的同仁們每人帶去了一幅贈畫,用以表達他對敦煌友人們在沙漠中堅持工作的敬意與鼓勵。

常書鴻及敦煌藝術研究所的同仁們見到此書時,個個喜出望外,如獲至寶,深感這是一份極其寶貴的財富。

不久之後,李承仙和常書鴻喜結良緣。張大千聞之大喜,專門繪《嘉藕圖》一幅,贈送給常書鴻夫婦,以示熱烈祝賀和美好祝願。

李承仙自1947年9月赴敦煌在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她將畢生精力投入到對敦煌藝術的保護和研究事業中,直到2003年去世,一直為守護敦煌而努力。

在常書鴻和夫人李承仙辛勤工作的幾十年中,組織修復壁畫,蒐集整理流散文物,撰寫了一批有很高學術價值的論文,還臨摹了大量的壁畫精品,多次舉辦大型展覽,出版畫冊,向更多的人介紹敦煌藝術。他們在致力於敦煌藝術研究的同時,始終堅持藝術創作。李承仙除了與常書鴻先生合作巨幅油畫《劉家峽水庫》《獻給勇於攀登珠峰的同志們》《激流頌》等作品外,還獨立創作了國畫《擠奶圖》《絲綢之路/飛天組畫》《天上人間共嬋娟》《敦煌舞樂》《唐代飛天》等。

李承仙在敦煌臨摹北魏至元代的壁畫共340餘平方米,作品不僅在國內大城市展出,還曾赴捷克、印度、波蘭、緬甸、日本、法國等國家參展。

1982年3月,常書鴻調任國家文物局顧問,敦煌文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舉家遷往北京。

常書鴻總以“敦煌人”自居,在北京給友人寫信,總是忘不了自稱“客寓京華”。李承仙非常理解丈夫,就在家裡大客廳支起了油畫架,想把他們對敦煌的思念融入到油畫中去,夫婦兩人創作了油畫《敦煌春天》。常書鴻所著的《九十春秋》“敦煌抒感”中的一段話來說明老人對敦煌的另一種特殊感情:

“敦煌之所以迷人,令人嚮往,同樣的在於它僻處在祖國西北邊疆,在寸草不生的祁連山下,在千里戈壁、瀚海風沙中,矗立著聞名於世的敦煌莫高窟。一兩千年以來,人們靠著鳴沙山和三危山之間自南到北的一溪巖泉細水,在嚴寒酷暑、黑風黃沙中,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從培養一根草開始,於是一株樹、一棵果木、糧食、蔬菜……在平沙萬里中,創造出一個風景如畫的綠洲。”

兩位老人維妙維肖的把上面的那段話,融入到《敦煌春天》油畫中去了。這幅畫代表了當時夫婦二人對敦煌的一種想往,更是他們一生致力於敦煌研究成就的結晶,也是他們藝術理念與精神財富最集中的體現,這也是常書鴻生前創作的最後一幅大型油畫。

常書鴻生前最愛說:“保護敦煌,研究敦煌,弘揚敦煌,繼續敦煌!”自從1943年來到敦煌之後,他為保護敦煌文物,研究、弘揚敦煌藝術,促進敦煌學的發展和繁榮,奉獻出了畢生的熱血和精力。因此,他被人們譽為“敦煌守護神”。

真正理解常書鴻的是李承仙。從1946年抵達敦煌,1947年兩人結婚,她陪伴常書鴻在敦煌度過整整三十六年的艱難歲月。李承仙對這位比她大二十多歲的父輩似的師長,充滿了崇拜和尊敬。愛情需要崇拜和尊敬,常書鴻是值得崇拜和尊敬的,常書鴻就是她心中的敦煌。

1994年常書鴻去世之後,李承仙撰文懷念,她寫下了如下這段文字:“1982年,先生和我遷居北京。他人在京城,心在敦煌,家中掛了好幾個鈴鐺,微風一吹,叮叮噹噹,他感到自己又像回到了敦煌,九層樓的鐵馬叮噹,時時呼喚著他。對他來講,敦煌就是生命,就是一切。他是在對敦煌和敦煌藝術的深切懷戀中,離開我們,離開人世的。”

讀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常書鴻夫婦與敦煌融為一體的那種至真至深情感。

1994年,常書鴻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根據先生的遺囑,骨灰葬回敦煌,墓碑面對莫高窟的標誌性建築九層樓。他曾精心畫過九層樓,現在,他魂歸敦煌,永遠不會離開了。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墓碑題詞:“敦煌守護神”。

2003年李承仙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李承仙與丈夫合葬,他們兩人永遠相伴在敦煌,守護著洞窟。(張鴻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