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說《我不是藥神》爲什麼能做到零差評?!

《我不是藥神》這部口碑炸裂的電影,上映5天近14億的票房,在朋友瘋狂的推薦下,小編走進了電影院。

朋友說:“記得多帶點紙巾去”,不得不說,有笑有淚的同時,也能讓人感受到“向死而生”的善良和震撼…

從電影選材、演員的人物塑造,影片內容、再到最後上映的成功,處處彰顯著職場人的晉級之路。

職場說《我不是藥神》為什麼能做到零差評?!

01、設定目標、大膽去做

從整個影片的選材角度,現實主義批判題材,這類題材比較敏感,觸碰不好會引起社會圍攻。但也因為這個題材難拍,你拍好了受到的褒獎自然高出普通作品許多。

同樣的,工作上,總有一些事情你不想做,但你又知道,做好了公司會收益很多,你個人也會收穫很多,想來想去,你還是覺得很難,那你做還是不做?

《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做了,徐崢這樣評價他:“他是天生要做導演的人。希望通過個人的經驗與判斷,讓大家看到新導演的表現,中國電影需要這樣的新導演。”

職場說《我不是藥神》為什麼能做到零差評?!

你敢於去做,上司自然會看到你的想法,會給予你實質的幫助和指點,你邁出一步,資源其實就已經就向你傾斜了。

02、互相借力、彼此成就

從影片內容看,主人公程勇從一人搞散戶代購,到最後發展成為一個“代購天團”,並拿下了印度格列寧的代理權,其實就是這個團隊中每個人都在對的位置上做對的事。

程勇從最開始只是一個投機取巧倒賣藥品的商販,到最後良心發現人格昇華,成為了白血病患者眼中救命的“藥神”,哪怕自己賠錢也要低價賣藥,盡一己之力去挽救的更多的患者。

職場說《我不是藥神》為什麼能做到零差評?!

他通過經營頭腦和對市場的敏銳度,以及一個管理者的魄力和勇氣,聚集了一撮兒有共同目標的人,在他的團隊中,團隊成員的共同目標就是:買藥治病!共同目標讓他們走在了一起,也讓他們默契配合。

呂受益作為一個資深患者,因為吃著天價格列寧已經快要破產,他掌握的市場的痛點,沒有人比他更知道患者需要什麼,懼怕什麼,由此為程勇提供了商機。

劉思慧自女兒生病後,便開始加入各種病友群併成為群主,豐富的社交資源為藥物的銷售打開渠道。

劉牧師掌握著英語技能,為程勇拿下代理權以及後期大批進貨,貢獻頗多。

“黃毛”不善言辭,但心中有譜,並且講義氣、夠忠誠,救己且救人,最後為了保護程勇、保住藥物而搭上自己的性命。

當團隊中每個人都有共同的目標,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特長點,這樣的團隊才能算有戰鬥力的團隊。

03、不斷學習,沉澱自己

要說起影片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很多人都會想起白血病患者呂受益充滿悲情的嬉笑與寬容。就在大家紛紛對這位演技爆棚的“新人”刮目的時候,很少人發現:他正是十年前《愛情公寓》裡飾演關穀神奇一角的王傳君,那個說著蹩腳普通話、一言不合就切腹自盡的日本人。

職場說《我不是藥神》為什麼能做到零差評?!

在職場中,我們不論是初入公司的小白、還是不斷跳槽的老油條,“不斷學習”是大家的共識。

王傳君對於自己的演員生涯有著明確的目標,他沒有在爆紅之後就迷失了方向,他有一個明確的職業目標,並且為之不懈地努力。

這次的《我不是藥神》便是他磨練演技、積累多年的成果。

職場中亦是如此,給自己的發展定下計劃,不斷的沉澱自己,夯實專業技能,按著規劃的道路走,才不會迷失在紛擾中,忙忙碌碌大半生才發現自己一無是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