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貽盾:通過改造氮肥工業產業結構 節能減排

陈贻盾:通过改造氮肥工业产业结构 节能减排

中國網海峽頻道6月20日訊 6月19日,第十六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期間,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陳貽盾做客中國網海峽頻道高端訪談間,接受專訪。

中國網海峽頻道:我們知道您獨創了合成氨和氮肥工業綠色生態發展技術,那麼請您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陳貽盾:肥料是糧食的糧食,我們國家合成氨跟尿素還有碳銨產量大概6000多萬噸到7000多萬噸。尿素施到土壤裡馬上就融到水裡,如果植物沒吸收就會被水流流走,所以每年施肥尿素的用量流失率大概40%~45%。這個量是大概施肥6000多萬噸相當於流失快3000萬噸的尿素碳銨。尿素在地裡作物吸收後如果用量太多會超標,糧食、蔬菜如果吸收氮肥多了以後,吃到我們人體對人的身體是有害的。所以要想辦法能夠改造它,肥料要不流失、而且不汙染環境。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瞄準了這個課題,為了改變我們國家氮肥工業落後的這個狀況而奮鬥。把它改造成用氣體分離技術直接把一氧化碳和氫分開。氫和氮做合成氨,物耗能耗可以節省三分之一。草酰胺是草酸酯跟氨反應以後變成草酰胺,只要過濾一下然後烘乾就可以撒到地上,它就不會流失,我泡了3個月了,底下有的顆粒還好好的。它是溶一點吸收一點,溶解度只有0.016。不像尿素一樣撒下去馬上溶了,如果沒吸收下雨就全流走了,所以江河湖海為什麼都汙染就是這個原因。做這個技術主要就是把氮肥工業的產業結構跟工藝流程都給改了。物耗人耗可以省三分之一。農民施肥的時候肥料可以少施三分之一,照樣增產。這個三分之一省下來,從節約資源節約能源還有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這個效益是很可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