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舌尖上的中国3》第八集播完,这一季也正式完结了。

这一季的豆瓣评分只有4.4分,比起堪称神作的第一季9.3分,用“扑街”来形容第三季好像也不为过。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在第六集《酥》拨乱反正了一下后,在结局篇第八集《合》,《舌尖3》终算挽回了中国美食类纪录片头牌的尊严。

这一集的开头就很有意思。

它的开头是用一句打招呼开始的——

“吃了吗?”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果然不假。

连见面打招呼的第一句通常就是“吃了吗?”

反观老外,都是Hi、Hello、What's up之类的。

导演在这一集的开篇就提出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中国美食长盛不衰的生命力从哪里来?”

然后导演开始了他的表演。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1.

先是介绍了川菜大师陈伯明。

当我看着陈伯明和一众川菜老伙伴讨论该如何扭转人们认为川菜就是麻辣一味,让人们重新认识传统川菜的时候,感觉好像看到,一帮早已退隐的武林高手,对如今武林的痛心疾首,决定重出江湖一样。

但他们并没打算因循守旧,而是打算兼容并蓄,推陈出新。

“招式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帮老前辈要捍卫的不是剑法招数,而是本门(川菜)的心法奥义。

好有一种看武侠电影(或者说黑帮电影)的感觉。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正当你在想——面对如今这个大时代,他们能成功吗?

2.

导演却话锋一转,谈起了东北酸菜。

大学生物教授和他东北老妈子的腌酸菜较量。科学和土法的较量。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教授是通过实验室万里挑一培育出来的乳酸菌,在现代化工厂严苛的环境下发酵而成。

而他老妈则是按照东北人的传统,一层白菜一层盐,层层码满,然后将一切都交给时间。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谁做的才是“最好吃的酸菜”?

3.

话锋陡然又一转,转到了山西和广东。

山西洪洞的山西火锅和广东梅州的客家盆菜,都是将各种各样的食材共治一炉的美食。

相隔千里,却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这都是因为,中国人千百年来为了生存,也为了更美好地生活而迁徙和融合。

然后,他乡变成了故乡,故乡变成了远方

4.

东莞莞城今年的元宵,是近十几年来最有“年味”的元宵。

年前大家都挤城轨去惠州西湖赏花灯,元宵节东莞人不用再上“别人家”,而是在自己家,以往过年都必去的莞城人民公园赏灯。

不过不变的,是一样的“挤”!

人民公园,最早的名字叫“盂山公园”,建于1912年(民国元年)。

当年花了600两银子,有所谓“盂山公园八景”:红棉山庄春晓、小山阴访旧、风篁馆煮茗、禅心院翻经、半山亭坐啸、平绿草堂晚步、风满楼凭眺、诗砖阁联吟。

只不过这些都在日军侵华时驻兵公园而悉数尽毁了。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以前,莞城人平日就经常逛人民公园,过年更是必定要去。

过年时门票也会从平日的5毛钱变成5块钱。

尽管如此,还是游人如织,人山人海。

我想,就算是猴山的马骝也会知道什么时候是过年。因为他们会发现会有无数人围着他们看,他们都穿得比平时更“红”、更光鲜亮丽,梳着好看的发型,更慷慨地给他们抛送吃的。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万人空巷地向人民公园涌去,这是近十几年来都没有见到的了。

其实好看的并不是花灯。

一家老老少少都去逛公园,赏灯赏花赏马骝。热热闹闹、团团圆圆,这才是真正让人高兴的原因。

一家人逛的才能叫游园,一个人逛的只能叫寂寞。

同样

一家人一起吃的才叫饭,一个人吃的是饲料。

所以,中国美食长盛不衰的生命力从哪里来?

其实导演在最开头就用一个画面给了答案。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舌尖上的中国》每一季最让人感动的,永远都是像这样的画面。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广东人有句老话:“辛苦搵来自在食”。

生活不易,吃饱、吃好是我们对生活最质朴最简单的祝愿。

而什么样的味道才是“人间至味”?每个人肯定都有不同的答案。

而我知道的是,人间至味肯定不是一种“一个人”能吃到的味道

就像《舌尖上的中国》第一、第二季的总导演陈晓卿说的:

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人间至味往往酝酿于人与人之间,最好吃的永远是人。

为什么说《舌尖3》只用看第六集和大结局?

元宵一过,这年也算是彻底过完,我们都吃饱了家乡饭菜,重新回到那石屎森林,为着各自的生活奔忙。

我们永远不会孤单上路。

因为我们背后总有归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