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一片苍茫》:白雪如镜,照尽人性荒谬!

《北方一片苍茫》:白雪如镜,照尽人性荒谬!

首先,在炎热的暑期档看到《北方一片苍茫》,可以说是很消暑的一件事,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冷彻骨的一件事!“苍茫”这个词用得很好,因为整部电影都在突出白茫茫一片的景,你可以认为这是在点题,也可以看作是导演在刻意营造一种疏离感。而且,为了突出这种苍茫的感觉,导演还特意用黑白片的手法来处理整部电影,偶尔的一点梦幻的彩色,也只出现在超现实的段落里,这种处理手法和去年金马获奖影片《大佛普拉斯》异曲同工,但是《大佛》用黑白色调来凸显人生的苍白感以及南台湾的灼热感,而在《北方一片苍茫》里,白就是单纯的白,是冷色调的白,也是人性苍茫的白!

《北方一片苍茫》:白雪如镜,照尽人性荒谬!

《北方一片苍茫》的故事很絮叨,台词也很多,但这或许恰恰是导演想要找到的感觉,有很多时候,甚至会觉得这不是一部电影,就是生活本身。你我既是那个心存善念却无可奈何的小寡妇王二好,同时也是那些冷漠的看客。没有人天生邪恶,大多数的邪恶其实来自于漠不关心或是太过关心。人首先还是自私的动物,善与恶的区别就在一线之间,能够在该自私的时候无私起来,是圣人,是纯善,但是在该自私的时候自私,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是在无所谓自私无私的时候自私,那就是恶,可惜,电影里的人,和我们很多时候都分不清楚自私与无私该在的位置,并且无比浮躁。

《北方一片苍茫》:白雪如镜,照尽人性荒谬!

浮躁不仅仅是《北方一片苍茫》着力表现的状态,也是当下中国人整体的一种病态。正如电影里二好那个男同学的所作所为一样,迅速不断的变换跑道,就从没想过好好地做一件事情,而可笑的地方在于,这种似乎本来应该只存在大城市的通病,通过导演的镜头,变成中国北方农村的魔幻现实主义。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二好在雪地里追打买卖儿童的妇女那场戏,悠然自得的秧歌队与歇斯底里的二好两人形成鲜明对比。其实二好也不自觉地陷入了一种自以为全知全能的浮躁病态之中,而她的浮躁,更多是因为她希望借助这个阴差阳错的既成事实,来改变一些什么,却又发现完全无能为力。所以当初那些对她有求必应的村民们当头浇下百家尿的时候,她身体里那股劲儿已经泄了,这个故事的前后三段反差也已经完成,从无助逆转为有如神助,再到更高层次的无助,一片苍茫的不仅是被白雪覆盖着的北方大地,也是无力的二好和所有观众!

《北方一片苍茫》:白雪如镜,照尽人性荒谬!

导演蔡成杰很克制,对影像的处理也很老道,在并不宽裕的成本下,通过黑白色调以及大量固定镜头的运用,充分制造出影片所需要的疏离感和荒凉感,而这更需要影片对剧本和演员表演状态的精准把握。虽然看上去情节很松散,但是絮絮叨叨的台词却丰富了整部电影的生活质感,年轻女演员田天的状态尤其好,刻意放慢的语速,把这个不信命,始终心存良善,却最终还是被生活重重打击的女人的状态演绎得非常到位,她抗争过,而且很懂得方法,但是终究没能敌过这苍茫的一片白雪,这很现实,但是至少还给人一些正向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