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谈乾隆帝最深爱的女人——孝贤皇后

在乾隆皇帝的后妃嫔当中,他最爱的便是他的嫡配富察氏孝贤皇后。终其一生,他对她生死不渝。

细谈乾隆帝最深爱的女人——孝贤皇后

雍正皇帝登基时,乾隆皇帝为皇四子时,住在乾清宫东侧的毓庆宫。雍正五年,他17岁,奉命与富察氏成婚,才迁到位在皇宫西北的重华宫,并以建福宫和敬胜斋等处作为休闲憩游之地。 雍正七年,雍正皇帝又赐长春仙馆作为她们夫妇在圆明园的居处。富察氏温柔体贴,极得乾隆皇帝钟爱,夫妇同心,恩爱逾常。

在乾隆皇帝心中,她是他的知音,也是所有妇德的代表。因此在他的诗中再提到她的美德:包括她深深了解乾隆皇帝,重视满洲传统的习俗;有次还亲手制作个满洲式的「燧囊」送给他,令他念念不忘。乾隆皇帝登基后的第二年末便正式册封她为皇后,彼此更同心地共度了十三,期间她一直为他分忧解劳。譬如,他在国事中最关心的事务之一便是全各地降雨的情况。因为干旱或水涝都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和百姓的生活,以及家的税收。这可见于他诗中无数因盼雨的焦虑和得雨的喜悦而写的作品。在《雨二首》的注文中他还特别提到皇后在这一点上与他同忧共喜的情形。 因此,她是他最亲爱的妻子,也是这世上,除了他的生母之外,他最爱的女人。在后宫生活中皇后的美德也得到赞扬,她不但是能孝敬孝圣宪皇太后的好媳妇,也是后宫诸女子的表率。

唯一遗憾的是她所生的二男二女当中,三个早殇:皇二子永琏,本密立为皇太子,但九岁早殇,谥「端慧」;皇七子永琮,二岁时殇亡,谥「悼敏」;皇长女(1728-1729)也早殇;只剩下皇三女封固伦和敬公主,于乾隆十二年下嫁科尔沁蒙古王公,仍住京师。

乾隆十二年的除夕,七子永琮的殇亡,令她备受打击,虽然身边仍有皇三女,但二男二女当中三个早殇,经历这些伤痛,使她身心交疲.。

乾隆十三年春二月,乾隆皇帝带著皇后与皇太后第一次东巡到山东登泰山祭祀,之后并到曲阜祭孔。三月初,乾隆皇帝回銮到济南城,在城中受到百姓热烈迎驾,见到济南贡生张廷望的孙子,名永清,年方五岁,却能背诵乾隆皇帝登基前所作的《乐善堂全集》。皇后在两个月前才丧皇子,因而触景伤情。原已疲惫的身心再加上旅途劳顿,使她不胜负荷,感觉身体不适.

但她未特别注意,还鼓励乾隆皇帝游览当地名胜如大明湖的趵突泉等地.而乾隆皇帝也没注意到严重性,因此仍然兴致高昂,当他们到了德州便改行水路。登舟后,却发现皇后疾病加重,终于不起,而於三月日薨逝。於是全队人马乘船到通州后,改由陆路兼程赶回京城,将皇后遗体先殡於长春宫,后移殡到景山观德殿。

乍失爱侣的乾隆皇帝几乎崩溃,连作了几首诗,对皇后的贤德既爱又悲,日思夜念,梦萦魂牵,情深意挚,感动人心,

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忽作春风梦,偏于旅岸边。

圣慈深忆孝,宫壶尽钦贤。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

夏日冬之夜,归于纵有期。半生成永诀,一见定何时?

棉服惊空设,兰帷此尚垂。 回思想对坐,忍泪惜娇儿。

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 绝伦轶巾帼,遗泽感嫔嫱。

一女悲何恃,双男痛早亡。不堪重忆旧,掷笔黯神伤!

大行皇后移殡观德殿感,怀追旧,情不自禁,再成长律,以志哀悼

凤转逍遥即殡宫,感时忆旧痛何穷。 一天日色含愁白,三月山花作恶红。

温凊慈闱谁我代,寂寥椒寝梦魂通。 因参生死俱归幻,毕竟恩情总是空。 

廿载同心成逝水,两眶血泪洒东风。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他感叹天象示异,命运难转。他对已故皇后的挚爱与思念,终身不渝。根据个人统计,从乾隆三他三十八岁丧后之后,直到嘉庆元年他八十六岁,几乎半世纪中,他曾专为她作了至少一百首左右的怀念诗。

他最痛苦的时是在她刚逝世后的那几个月中,那时几乎每件事都会引发他的伤感。他不断回忆过去二十二年间与她共同生活的许多情形。

乾隆皇帝又作〈述悲赋〉悼念她,文辞凄楚,令人动容。孝贤皇后的遗像挂在长春宫中,他常往祭奠,对之怆然,不禁学潘岳(247-300)的《悼亡诗》体并用其韵作长诗一首。诗中自白他对故皇后的感觉:「别后已杳杳,忆前犹历历」,表示他虽知她已亡故,但仍对她直难以忘怀。而令他再难忘的是她的诸多美德,而非仅是她的美貌而已:「所重在四德,关雎陈国风。讵如汉武帝,为希见美容」。但一方面,他也渐说服自己去接受凡人皆生而有死的现实限制,而且皇后享已近四,因此不算是早卒了:「达人应尽知,有生孰免逝。况年近不惑,亦岂为夭厉」。虽然他不断地以此自我安慰,然而他仍不免感伤「犹惜窈窕质,忽作朝云翳」。不过现实上,他已安排好冬天将送她到东直门外的静安庄殡所,与已逝的慧贤与哲愍两皇贵妃在一起,并且预计三过后再将她们同移到胜水裕,葬在他所亲卜的吉地佳城,将来与他长相伴。当年冬天,依计划,他将孝贤皇后梓宫移至到静安庄时,他又悲不能禁:

奉移孝贤皇后梓宫於静安庄,凄然神伤,抆泪赋此

凤循平明将奉依,欲留不住我心悲。

幽宫秘殿仍同叙,旧感新愁并一时。

廿载恩情惟梦会,千秋懿德尽人知。

重垣纵复如中禁,肠断荒郊朔籁吹。

虽则如此,他对她仍是念念不忘,待之如生,每有重要行止和大事还特地会到她灵前殷殷告知。比如在她过世后的第二年,即乾隆十四年秋天,他要到承德避暑山庄和秋猕行围前,还特地去静安庄向她告知行踪。最重要的是乾隆十五年,他奉皇太后之命,将册封乌拉纳喇氏为继后之前,也特地到静安庄奠酒告知此事,显示了他对她生死不渝的忠诚。

其后在准备移葬胜水裕之前的三年之间,他每年都在皇后忌日时,亲自或派人前往静安庄酹酒.。乾隆十六年他奉皇太后,并带著新册封的继后乌拉纳喇氏,和其他宫眷和扈从第一次南巡,正月十三日出发,五月四日返京。他预知南巡其间在外,无法准时在皇后忌日当天赴祭,因此特别在出发前(正月七日)预行致祭。而五月四日南巡回来不久,他便又亲往静安庄去祭奠。纵然如此,在南巡的路上,他也未尝忘记孝贤皇后。到了孝贤皇后的冥诞时,他也作诗回忆当他们在东巡路上还为此驻辇行庆之事。而到了三月日她的忌辰当天,他「虽预祭以申哀,更临而余痛」.由於无法亲往静安庄致祭,因此他只好「北云遥望」,成诗抒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