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是否是打破教师“铁饭碗”的第一步棋?

簡憚噠筷樂


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县管校聘”,简单来说就是全体公办中小学教师和将由县级政府统一管理,各学校根据自己的需求从县里聘请所缺少的教师。这个制度实施之后,教师和校长将不会在一所学校一直任职,而是流动性任职。


那么“县管校聘”实施对公办学校的教育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1. “县管校聘”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优质的教育资源将不再集合在某一个学校,而是分配到各个学校当中去。

2. 缩小了城乡间的教师队伍的水平差距,在调整教师队伍时会适当对农村、偏远地区的中小学倾斜,让学生们尽可能获得同样的教育。

3. 对于教师来说“县管校聘”打破了编制的束缚,让教师的考核、职称等都可以有公平的保障,薪资待遇也会有一定的提高。同时也缩小了了全县教师的薪资差距,做到公平公正。

4. “县管校聘”实施后教师的招聘会趋于统一性,全县统一招聘将会制定统一的用人标准,保证了竞争的公平性。

5. 但“县管校聘”流动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教师在任职期间会与学校、同事、学生之间产生感情,频繁流动的话不容易产生羁绊,使得教师没有归属感。

6. 废除了教师的终身制,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铁饭碗”。教师群体的将会重视考核,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将会被调整岗位或者解聘。



教师的退出机制的完善,一方面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注重教学质量,杜绝了部分教师一劳永逸的不良念头;另一方面需要考虑的是应该如何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教学质量不应该是唯一考核标准,还应注意职业道德、师德的考核。


“县管校聘”可以说是打破“铁饭碗”的第一步,这一措施就像一条“鲶鱼”。促使了教师队伍不断的自我完善、保证了教师队伍的高水准。同时退出机制也会影响教师招聘,一方面可以帮助有志于做教师、适合做教师的人明确行业标准;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教师招聘的报考人数,考生是否会对退出机制望而却步,这些还需进一步的完善政策。


无论如何,“县管校聘”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师队伍、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完善,也建立了更好的考核机制与管理机制。随着政策的完善,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将会有一个新的发展。


决胜网


"县管校聘"目前在教育界内很热。借这个机会简单介绍一下。

1."县管校聘"的概念

是指教师由县级(含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而由学校按需聘用的新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2.政府推进“县管校聘"的目的

一是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通过配置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_教师来均衡学校师资,从而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是推动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从制度设计上看地确有"二年不合格"辞退的规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确是打破教师的铁饭碗。但是这个政策的导向还是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强化教学业绩。


3.相关改革。

一是学区制改革。推广以乡为主的"走教",通过一师二聘多聘,提高专业教师的使用效率,促进校际均衡。

二是教师流动性改革。教师在一所学校终身从教将成为历史,这种流动性将是强制性的。伴随流动性增大,教师从学校人将彻底转变为系统人。

三是职称改革。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成为可能。高级、正高、特级必须有相应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经历将成为硬条件。

县管校聘在教育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也有相当差异,各地在实施过程中的力度、效度也存在差异。


林督学的教育观察


呵呵,教师的饭碗是铁的?镀铁的吧?啊呀呀,还要打破?好怕怕,好像这个饭碗很高级似的,有意思!


据六六所知,城乡教师中,已经为数不少的人腻了,这铁饭碗啊,不好捧,不但沉,还有点儿烫手。

县管校聘,这个词好高端、好大气、好高深、好牛!

县管没的说,城乡教师一直县管。校聘呢?如何理解?学校有用人权和裁人权?

两年考核不合格,卷铺盖走人?那合格的标准是什么?业绩?那好业绩的标准又是什么?

奥,对了,有标准!用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的业绩。让六六先晕一会儿……好,晕了八秒半,咱接着说:

其实,先前答题时六六已经表明了态度,如果把学生成绩当成评价老师的标准,那么就是把学生当成了加工品!这是件无法想象的事情!

真要县管校聘的话,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反而会让学生成为一部分想一辈子端铁饭碗的老师们的奴隶!冲锋陷阵、拼命拿名次的奴隶!

县管校聘的出发点应该不错,可是,一旦实施起来不易操作不说,很可能还会好心做了坏事?所以,还请尚未跟风的地方谨慎!再谨慎!

再者,决定权在校长手里,可谁又能保证校长不戴着有色眼镜的,谁又能保证校长绝对公平呢?

以上为六六的看法,您如果有不同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谢谢大家,六六恳请您点赞!祝好!


六六的情感美文


县管校聘并非是要打破教师所谓的“铁饭碗”,而是为了均衡教育资源的新尝试。县管校聘将区域内教师按照一定的需求重新由各个学校按照实际需求选聘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剂了不同学科教师的余缺,同时大区域内轮转也让不同学校有机会争取优质师资,让师资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教师之间过得更多的交流。当然,县管校聘有其有利一面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的流动让教师的工作距离不固定,教师教研团队不固定,学校设施差异对教师教法落实的影响等等。



而且教师与教育的关系也会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学习者服务需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固定的模式和社会关系必然不适应生产力的变化,所以教师“铁饭碗”会被市场需求和教育方针的调整而发生变化,完成本质的升华。


钰霖大帝


看了半天,这个问题想回答,又不想回答,犹豫了半天。


我90年代初工作,2005年晋升中学高级教师,算是比较快的了。我父母都是老实勤劳本分之人。我考大学,参加工作,二老都教育我:一定好好工作,听领导的话,当个老师教好了就行,不要想着当官,当官可不容易,有风险。我这不就一直按照父母的要求做的。因此,我的职称晋德还是比较快的,课教的还是不错的,成绩还是老好老好的。

我工作以来,经历了多次当地教育改革: 三制改革,四制改革,评聘分开,末位淘汰,校管县聘。现在义务教育又来了县管校聘改革。

什么是“县管校聘”呢?



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实行“县管校聘”管理重大改革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将不会再有一辈子都在某学校工作。 “县管校聘”改革的缘由是为了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很多老师对此次改革众说纷纭


有的反对,有的赞成,有的担心,有的忧虑。

县管校聘,我觉得倒不至于大面积打破铁饭碗,教师队伍需要稳定。但是是改革就有牺牲。不可避免有一部分老师如果得不到重要岗位,可能收入会有损失。

那么这一改革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成绩巨大进步吗?可能性是有的,就怕改革流于形式。即使不流于形式,这次改革也不会成为根本动力。这只是外在形式的改革,不会改到老师内心深处。很可能只是给老师带更多麻烦,而不是更多收入,不是更多提高。

我从事教育几十年,教师这一行业,绝不是所谓一个改革就能解决好的。



但是不论怎么改,我都是一如既往地孜孜不倦地,勤勤恳恳地,自觉主动地从事教学工作。

也祝愿我们的改革顺利。老师们也不用担心,只要认真工作,饭碗是丢不了的。

我是 话说正能量,欢迎阅读我的文章,喜欢点个赞,水不转人转,欢迎➕关注,走路不迷路。 您还有什么观点要说的呢?

(图片视频来自网络)


北斗导航


打破“铁饭碗”暂时倒是可能没那么夸张,至少最近几年可以这么说,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国家对教育应该会进行比较大的改革。而且铁饭碗被打破也将是一种趋势,我所在的地方都已经要求五年一聘,签一次聘用合同。



其实最近几年不同的地方都在尝试教育改革,以我所在的地方为例,教育局都已经做个几次改革尝试,不过由于改革推行条件不成熟,没有合理的规划和良好的实施措施,基本都失败了。其实现在改革主要就是加强教师在校与校之间的流动,来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但是操作不好的话,弊远远大于利。流动牵涉的东西太多,放在学校层面去,校长一般不会让教学能手出去,很多地方都搞成让那种不怎么听安排,工作不是太得力的出去其他学校任教交流。我所在的地方基本这样。而且教师出去其他地方工作,难道又要重新建一个家,代价是不是很大?教师可能承担不起。等等原因吧。所以两次改革都失败。其中一次彻底失败,现在已经不再实施。另外一次改革虽然现在还在实行,但是也没有起到改革者期望的效果,反而搞得很多老师怨声载道,但是由于是省里面也支持这种改革,很多地方都实施,所以暂时取消不了。不过有的老师的有时候也难免成为改革的牺牲品,改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积极面对一切改革,因为逃避不了只有面对,害怕也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只有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勇争不被改革的洪流淹没,在大风大浪里面屹立不倒。 各位认为我说的对不?欢迎评价和讨论。谢谢。


雪地里的灯塔


先来普及一下县管校聘:

“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小编认为,其实就是教师流动,然后组建班子。这样释放了约束,可以更均衡的,更有效地发展教育。

实行这一政策后,校长有权力不用工作消极的教师,督促了教师必须要努力工作,教师的铁饭碗不再像原先那样坚固。

但是这样也有一个弊端,就是聘任的这些校长是不是站在公平的基准上来选用这些教师。

政策虽好,但是老资格是不是会严重影响到这项政策的正面推进?霸气校长是不是依然存在?都是值得我们慢慢思考的。


兔子侃大山


县管校聘,确实正在教育内部成为关注的热点,政府目的是盘活教师管理这盘棋,引入竞争机制,由所谓的“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但什么是学校人,什么又是系统人?笔者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这个概念。个人只知道以前老师就是教育系统的人。教师聘任制这种提法20年前就有过,那时候叫“四制改革”,即所谓的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那一制实在想不起来了。对老师实行三年一聘,签订聘用合同。但,20年啦也没有哪位老师因为落聘而离开学校。我也见证过城乡教师交流,交流到乡村来的老师,都像“大爷”一样,学校也管不了,起了什么作用呢?


我们再说现在的改革,如果要让学校内部对现有的老师进行重新聘用的话。那学校的老师几乎还会原封不动!何也?因为校长不敢动。如果把全县内的老师重新收入教育局重新分配。这到能解决了校长的压力。但新的问题又会随之而来。这些合在一起的老师,由哪个学校先聘呢?是县城最好的学校先聘?还是乡村最差的学校先聘?如果城区的学校先聘,那好教师都留在了城区,差一些的教师又回到了乡镇。如果是农村学校先聘,在城里呆惯的老师他愿意跟着走吗?如果实行抓阄,那又失去了意义!改革不好又会造成新的不平衡。理论谁都会讲,但落实呢?要说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其实以前就打破了,学校四制改革算一次,教师资格证五年注册一次也算一次吧,可铁饭碗儿打破了吗?

教师改革难就难在不好量化。校长的权利没有足够的强大。决定老师命运的工资权不在校长手中。如果能把老师的工资全部给学校,严格按编制拔付给学校相应的工资,就这些人分这些钱,请想,还有哪些老师好意思不努力工作而伸手要别人的辛苦钱?内部人相互监督,加上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我们才能真正盼到人人发自内心的竞争与压力下产生的新的动力。如果真的那样,这盘棋就算活啦!



大山校长


“县管直聘”的政策初衷是为了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而其效应则顺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从国际社会发展还是从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社会的所有人都是“社会人”,不是单位人,也不是体制人,都将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大力66986883


县管校聘无非折腾一下中小学教师而矣,没有新意也不会有实效。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乡村学校课程开不齐缺教师,城镇特别是城市学校普遍是大班额实际也是缺教师。“聘”更是学校和教师间的双向选择,现有的教师都不够用学校根本就无从选择。“教师是用心做事”的职业,一个人成长为熟练的教师需要的不仅是时间,需要的还有他本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本身所具有的专业素养。不要老盯着教师手中的“铁饭碗”,随便找个人真替代不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社会要严格要求和约束教师的行为,更应给予教师相应的高待遇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团队,学校用人才有选择,才可能淘汰师风师德有缺失教学绩效太平庸的教师,这才是真正打破教师“铁饭碗”的第一步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