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名家|繁华落尽后,柳暗又花明——景气循环股的两极爱恨

海外名家|繁华落尽后,柳暗又花明——景气循环股的两极爱恨

作者 | 张家维


作者:张家维,台湾奇宏资管负责人,曾任永丰基金经理人及劳工退休基金经理人。专注于验证人生哲学与投资价值的资深操盘人,曾担任美国、日本、亚洲、大中华区域的市场投资决策者,经历过1997-2008的各类金融危机,希望能把多年起伏换得的经验、区域整合取得的异同与读者共享。

读者们应早已注意到,在多年的低通膨环境过后,自2016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最精采的飙股故事,都在涨价题材上反复上演。

不过,上一波2002年~2008年间的行情,涨价主体是钢铁、水泥、塑化等传统大宗原物料产品,背景是中国2008年主办奥运的基础建设拉动商机;但是主导这波涨价题材的最佳男主角却转移到价格已低迷多年的电子大宗原物料上,如:硅晶圆、DRAM、被动组件、分离式组件等。

海外名家|繁华落尽后,柳暗又花明——景气循环股的两极爱恨

本来,过去在专业操盘人眼中,这些电子大宗原物料的长期投资价值是不高的,不但景气起伏不定,每年还得烧大把钞票更新设备;只有在PC或是手机时代信息产品的产业荣景来临时(如2000年与2008年),它们的股价才有机会如最后的烟火秀般,燃尽令人叹为观止的璀璨,然后,曲终人散。

大宗原物料所拥有的景气激烈波动现象,肇因于高资本支出以及产品难以差异化的产业特性。由于业者之间产品功能差异不大,价格竞争成了唯一手段;甚至因为高资本支出导致的固定成本负担,即使价格已经杀至见骨,只要还足以支付变动成本,都只能咬牙撑住市场占有率。

因为规模决定成本,成本决定一切,退此一步,即无死所;等到大伙儿日子好过了,手头有钱了,又开始陷入疯狂扩张的集体狂欢,为下一波的流血杀价弹奏序曲。

海外名家|繁华落尽后,柳暗又花明——景气循环股的两极爱恨

台湾虽然在全球资通讯产品供应链上具有优势地位,但在电子大宗原物料生产竞争力的排名上却仅是泛泛,主要原因在于研发能力不足、规模过小,原料配方或专利权掌握有限,导致获利大半被知识产权侵蚀,或者仅能提供中低阶产品。

由于竞争力与议价能力决定获利能力及长期投资价值,台湾的电子大宗原物料股对投资者而言是不具长期投资吸引力的;只是,由于景气剧烈变动注定了其股价暴涨暴跌的特性,加上大股东在景气好转时亦亟需做多市值便于募资,使得这类股票往往充满强烈的投机气息,吸引了众多散户前仆后继参与游戏,在景气好坏两端展现极度乐观与悲观情绪,爱时欲之生,恨时又欲之死。

好消息是,就笔者观察,这次电子大宗原物料的景气好转应不仅是短暂的荣景。

与2002年~2008年传产原物料大行情的背景逻辑相似的是,此波电子原物料景气上扬的动力来自新科技硬件设施的基础建设,包括以车用电子、5G 通讯及物联网等应用面为主轴,搭配VCSEL、3D感测、射频组件、基地台等外围设备需求放量,为可能历时数年的景气荣景订定需求上扬主调;

加上DRAM、硅晶圆、被动组件这些产业,或已剩少数玩家、或多年不再大幅扩产、或高阶产品供应有限造成挤压,产业市场秩序已趋健全,供给需求面均有利的条件确实能让业者有足够底气大喊“这次,我们不一样!”

海外名家|繁华落尽后,柳暗又花明——景气循环股的两极爱恨

不过,大环境健康不代表股价就能永无止尽的涨上天,在预期涨价的心理作用下,目前包括硅晶圆、被动组件的供应链都已经开始出现

“啤酒游戏**”、囤货居奇的炒作现象;如果逆景气触媒出现,即使在长期景气上升期也可能因为心理与库存的中短期调整而出现需求逆风,而股价的修正又将更比产品价格激烈数倍!

说到这里,笔者似乎又犯了金融专家们不着边际、只讲可能的老毛病了——反正,不是涨,就是跌,最多不涨不跌,对吧….?还是讲点有建设性的吧!

相比较于预测景气与价格走向,我更爱从大股东的观点,推演出理性的买卖决策:假设今天我的公司股价总市值/厂房价值远高于十倍以上,那么我只要把股票卖掉就可以盖十间工厂,甚至更快的方式是增资或换股去并购别人的工厂,因为生产效率差异不大;一倍买入,创造十倍价值,何乐而不为?

看到现在的股价,如果你是大股东,会怎么做呢?

海外名家|繁华落尽后,柳暗又花明——景气循环股的两极爱恨

(完)

**附注:啤酒游戏(类似牛鞭效应)——由一群人分别扮演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啤酒行业的上下游角色,彼此透过"订单-送货"程序和自己对应的上下游沟通。游戏结果往往是,零售商、批发商以及制造商,起初都严重缺货,但随着游戏的进行,啤酒库存往往会大量堆积,并且这种库存的堆积幅度远大于终端消费的扰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