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眼镜店的顾客很少,却不会倒闭?

配镜对于青少年是刚性需求

眼镜店虽然看着人少,但如果你在眼镜店呆一周,计算下客流量和成交率,你会发现顾客还是很多的。如果真的是天天都没人,那这个店你肯定也发现不了,因为早就入不敷出倒闭了。现在的房租可是都很贵的!

眼镜店肯定有固定的消费人群,人们一般都是周末去验配,尤其学生,为了不耽误上课,周末、寒暑假配镜的还是很多的。如果大中午的去逛万达,肯定也没啥人,那王健林是如何成为中国首富的?那万达卖东西肯定和宰人没区别。

如果说眼镜真的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现实中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是存在的,很多商家过年卖的产品,可能就够一年的生计了。但我们普通消费者都能想到的,为什么那些精明的商人想不到?肯定是想到的,既然想到,那就有大批的人去开眼镜店,去做眼镜,从而供大于需,价格肯定下落。

对比下其他行业:

1、对比手机行业

时下非常流行的智能手机,比如华为,请到了胡歌代言;比如oppo,一堆明星,各处都有海报;比如苹果,建了300亿的大楼。

为什么感觉眼镜店的顾客很少,却不会倒闭?

那这些企业的钱是政府补贴的,还是慈善捐赠的?都不是,都是消费者消费的啊!

但目前我还没见过哪家眼镜店,或者镜片镜架的品牌,能请到知名的影星,或者天天无脑的放广告。最多是露个脸而已。为啥只露脸呢?这样广告费便宜呗,多了出不起。

如果眼镜真的那么暴利,应该明星天天有,广告天天放,这样洗脑大众才能卖的更好。

2、对比药品

药品暴利不?那绝对暴利啊,多少以前便宜的药,改头换面就提价几十倍。但是多少人去说这个,多少人买药时会说一句“这太暴利”呢?比如假药“莎普爱思”单单一个药品盈利亿元以上,还是个假药,但大家对莎普爱思的暴利基本没咋提,顶多问问:这药有效果么?对于眼镜,都会问:眼镜到底多暴利?

为什么感觉眼镜店的顾客很少,却不会倒闭?

现在暴利行业多,但大众唯独反感“眼镜”

眼镜成本低么?确实低,售价与成本对比,确实是暴利,不过,为什么这么暴利没有让那些眼镜店、企业,做的像莎普爱思这么强?现在这个社会,有钱假药也能赚好几亿,为什么没有资本在眼镜上下血本呢?这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是说不通的。

我想一部苹果手机6000元,单纯的实物成本最多1000元,按售价与成本对比,赚你4000。可能你说苹果系统的设计,外观的设计等值2000元,加工及运输成本1000元,那最后还是赚你2000元,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保守的估算。

而眼镜呢?众多报到就是按实物成本和售价,比如1000元眼镜,成本就算是200元,赚你800元。苹果手机赚的钱是眼镜的2倍,但很多人愿意每年换一部苹果手机,但对于眼镜,3年不换,然后天天说暴利。

或者对比奢侈品,奢侈品的售价中的5%是其实物成本。赚了你95%啊,但很多人趋之若鹜,从来不提暴利。只不过眼镜在消费者眼中感觉很简单,不值得这个价,而手机等看着很高端,还能显摆,心里感觉值这个价。

眼镜店房租、人力成本高,服务性强,但消费频次低

头条很多文章都说,压垮实体经济的,不是马云和淘宝,而是房租。现在多少省市的经济是靠房地产带动的?有多少城市的经济是真正靠企业与创新带动的?眼镜店也要面临高的房租、水电、人力成本。

配镜需要验光,验光的设备验光师的服务也都是成本。心脏动脉支架淘宝就有卖,几百块,但做个手术几十万,那这如果按售价与成本,绝对的暴利中的暴利啊。大家完全可以自己买支架自己做嘛,自己不会做找个大学毕业生也行啊,那肯定便宜。但真的可能么,医院的几十万都是利润么?几十万其实就相当于服务费,有经验技术好的医师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高技术的服务是非常值钱的,只不过我们的认知里对无形的服务不认可收费而已。

另外,我们自身配镜的频次是多少?基本2年一次,青少年1年一次,或者半年一次,但是你是需要配的。频次下去了,那为了维持店的经营,肯定售价要高啊。如果大家天天都买一副眼镜,那眼镜肯定便宜的不得了。我们一方面不愿意消费,一方面觉得暴利,觉得暴利就更不愿意消费。

对于这些问题,多因素考虑考虑,如果是暴利,肯定是热销产品,刚需产品,且行业有一定垄断。开眼镜店还是比较简单的,找会的人就行,基本没啥垄断,我们配镜频次还低,老年人更是宁愿卖了房子买保健品也不愿多花20块买眼镜,这样的环境下暴利不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