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在观测者出现之前,到底是存在还是不存在?

网上有人问:按照量子物理,宇宙在观测者出现之前是否既是存在的又是不存在的?
只有观测者出现了,宇宙才存在

问题问的非常好。我看到所有的回答者都对这个观点持否定态度,有的说是唯心主义,有的说量子力学也并不否认不观测就不存在。

宇宙在观测者出现之前,到底是存在还是不存在?

提问者说的没错,宇宙在没有人类观测之前,可以认为是不存在的,当然最佳的表达方法是“既存在又不存在”,因为不知道它存不存在。

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人类”的观测,观测的结果,感应信息是人类群体性共识,而不是离散无连接的感应信息。因为人类认知,本身就是个体的人的群体性感应信息的共识。关于这一点,我从开始写探索猫头条号就已经不断的表达我的观点了。也就是说,之所以很多人陷入一种怪圈,难道不看月亮月亮就不存在了吗?其实核心就在于我们的认知,是一个群体性共识的结果,而不是一个人个体的观测信息。

宇宙在观测者出现之前,到底是存在还是不存在?

很多人理解不了。其实还是受从宗教流传至今的观念影响,哲学本体论已经走到了结束,但是本体论观念却深深的印在所有人思想中,就像基因遗传一样。科学中的这种思想遗留仍然非常深。

科学的未来就是会长时间的去观念化,这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过程。科学的发展方向是数学加观测,爱因斯坦是最后一位“观念创建大师”,因为他的相对论观念影响着所有人。也可以说,科学的未来,就是无需观念,创建观念可以是任意的,或者机器化的,数学逻辑让机器完成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个现在看,至少从认识论角度已经可以很容易理解。

宇宙在观测者出现之前,到底是存在还是不存在?

当然另一类的认知模式也有可能“突现”出来,我说的是认知模式,不是宗教思想、不是观念。

关于突现,可能人类目前的认知本身就是一种突现的结果,是系统性相变,是个体的不同的感应信息的群体性共识,以至到后来的升级版的纯观念共识,直到共识形成抽象符号,如文字、数学等等信息存储下来。现在的问题就是,新的共识模式可能会在现有模式中再次发生系统性相变。类比的例子如气体变液体,液体还可以变固体,其实还可以有其他相态,当你认为只有这三种相态的时候,那么就是你固化的思维最可怕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