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佛经中“须弥山”问题与道友展开之争论

面对道友提出现代天文学中的“太阳系”以及“银河系”运行,得出结论“须弥山”只是神话传说,并不存在,于是展开如下争论:

吾:道友啊,从物理科学角度上讲,是否有所谓绝对的静止与动转呢?至于谁绕谁转的问题,是否应先选取参照物呢?若是以太阳为参照物,那自然地球、月亮都绕它转,但若是以地球为参照物,是否日、月、五星都是绕地而转的呢?至于究竟何谓“银河”毕竟渺不可见,以现在科学程度似乎还不足以定论。而“须弥山”在佛经中,言之凿凿,应是准确无误的,可否理解为“北极”呢?如古人所谓“北辰所居,众星皆拱卫之”。

就佛经中“须弥山”问题与道友展开之争论

道友:你自己画一个世界的模型,和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模型比比就知道。你站在地球上看任何东西围绕地球转,那就是地心说,那么,这个就是你认为的宇宙真相么?不管站在哪,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月亮围绕地球公转、太阳围绕银河系系核公转是客观的,这是唯物的,你的参照物说法是唯心的,那么释迦就是唯心论的么?须弥山理论的确言之凿凿,那么你把须弥山比做什么?北极星?可以,对比一下就行,太阳、月亮围绕须北极星转?然后地球和北极星位置保持固定不变?须弥山多大?一个世界多大?北极星多大?距离太阳、月亮、地球多远?

吾:对于形而下的物理世界,才有所谓唯心与唯物,但佛法是形而上的“心物一元”,所谓道生一,一化万物。至于北极有多远,须弥山有多高,他就有多远,当然须弥山也不是“北极星”本身,而是在北极的中轴线上,群星围绕它转动,当然大地也在不停地转,不过对于这个中轴线有一个相对意义上的静止。古人不是将“北斗七星”比作“帝车”么?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这样不管什么“银河系”、“太阳系”等的转动都离不开这个中轴线的参照。

就佛经中“须弥山”问题与道友展开之争论

道友:按你的理论,释迦就是唯心论了?既然你所谓“言之凿凿不会有错”何来形而上、形而下之分?这形而上、下的理论不就是印度教的“上梵”、“下梵”之说么?既然“言之凿凿,不会有错”算算就知道了。北极有多远,须弥山有多高?那么北极有多远?434光年,一光年为94605亿公里,则北极星距地球约32449515亿公里,须弥山有多高?16.8万由旬,一由旬约11.2公里,则须弥山高约118万公里,水上水下对半分,则水上59万公里,大咸海半径36.2万由旬,约合405万公里,八山七海宽度25.3万由旬,约合286万公里,九山八海也就是一个世界平面半径约和691万公里,忉利天八万由旬,不算南瞻部洲,就算铁围山到须弥山顶直线距离782万公里,相差之大,是你所谓的不会有错么?而且我如果没记错,佛经所载,地球(南瞻部洲)不围绕须弥山、太阳转动,月球不围绕地球转动,而单独围绕须弥山转动,那么,这和你说的好像又不一样,按你的理论,地球也应该围绕须弥山转动为何不动?世界围绕这一轴心转,现在可以探知,太阳是围绕银河系系核转,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转,也就是说在你说的那一轴心根本是看不见地球、月球围绕他转动,所以你的模型也是自相矛盾的。

吾:说实话,对于甚么“上梵”、“下梵”不大清楚,但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有所谓先天、后天之分,而我们这个世界又称“器世间”,是属于后天的,与先天的大道是大不同的。而“北辰”位于紫薇垣中,在天文中是天子的象征,而对于我们为什么可以不分时候的通过北极来辨别方向呢?那是因为它相对于地面位置相对来说是固定的。对于“太阳”、“银河”等谁绕谁转,那又是选取参照物的问题了,也就不存在那样的说法了,而相对于“北辰”这条抽象的中轴线而言,它们以及整个宇宙都是围绕这条线转的。而假设须弥山本身就在这条线正中上的话,日月围绕它转也没有问题。至于距离远近,由于古今时代,以及国别地域的差异,难有统一的标准,而“北辰”到地的距离,现代人所给出的数据多少光年,究竟有多少的可靠性还是未知数。而印度文化本身对于数字的概念就不是如何重视,所以佛经中时间总是“一时”,数量也是动不动就十万八千、四万八千。而北辰也并没有说就是山顶,只是相对权宜的说法。

就佛经中“须弥山”问题与道友展开之争论

道友:梵,分为上梵和下梵,佛教看见的梵只是下梵,所以说空谈幻,真正的上梵,佛教是看不见的。梵,没有属性、差别,只是人们从普通智慧来研究,梵就表现出一种属性,这个时候的梵就是下梵,而不受智慧影响的就是上梵,佛教只能以下梵主观化上梵而不能看到上梵。你可以通过任何东西来辨别,但只限于你,或者在地球上的人来辨别,不是天体本身运行,也就是说,你无论以什么为轴心,都是你以为的唯心论。不管你以什么辨别,月球绕地球公转成地月系是不变的,地球与其他行星绕太阳公转形成太阳系是不变的,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是不变的,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你的参照物就是选择“参宿”时,也挡不住天体运行,而你的参照物是可以变的,这就是你唯心的地方。所以,你可以说释伽牟尼以须弥山为轴线,但你所说的“言之凿凿,不会有错”就不成立,因为在你的这个理论中,释伽牟尼的须弥山论和一个世界论只是他的唯心论,是可变的,而他的唯心论只是他的眼界不开阔,不能看到天体真正的运行规律,所以,须弥山论只是一个印度的“类地心说”。至于距离,印度一直很统一,由旬这个单位代表的距离是一头公牛走一天的距离,约七英里,即11.2公里。是不是山顶,你说的,北辰有多远,须弥山有多高,八万四千由旬,如果说这个数是虚数,那么就没有后来的四万二千由旬、两万一千由旬、一万二千由旬、六千由旬、三千由旬、六百由旬,而你也说了,言之凿凿,不会有错。

吾:本人对于印度文化所知有限,只知梵者清净也,梵行即是清净之行,暂且不作讨论。吾所说之以“北辰”为参考,也不是唯心说,唯心说是属于精神层面的,这只是简单的辩证法,譬如你坐在车中往前走,路旁的树也同时往后走的,这就是所站的角度不同,观点就不同,也就是《易经》中错卦与综卦的道理。以现代科学的观点太阳绕银河公转固然成立,但我们每天能看到的日有东升西落,月有阴晴圆缺,也是不争的实是,这是同时存在的,并不矛盾。只是我们的古天文学是另一套的体系,也是独立而完整的一套体系,与现代天文太空所描述的观点不同而已。既然精确那是整数吗?为什么不是八万四千零几呢,如果说这个“八万四千”只是是印度文化习惯表达的一种文学境界呢?它只是与我们古人所用的之乎者也类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